于紹強,周立坤,董鵬飛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莒縣移民避險解困試點措施
于紹強,周立坤,董鵬飛
(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
【摘要】針對莒縣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實施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論述了莒縣探索新形勢下特困移民搬遷安置與社區化、城鎮化建設及產業化發展相結合的實現途徑和建設方式,總結了化解試點難題的措施和可以充分利用的政策條件,為推動和保障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莒縣;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
莒縣是山東省首批納入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的8個試點縣之一,試點村位于青峰嶺水庫防洪淹沒區,移民收入低,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避險解困實施整村搬遷進社區,通過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充分考慮幫扶對象建房和生產資料調劑、產業扶持、就業培訓等工作,配套完善安置點教育、醫療、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其生產生活困難。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富民工程,需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切實幫助特困移民擺脫居住生活困境,實現脫貧致富。莒縣在避險解困具體實施中整合各方面資源,將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工作與開展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活動、新農村社區化和現代農業產業化建設相結合,尊重民意,攻堅克難,整合各項惠民政策、資金,統一規劃、集中安置、整村搬遷,扎實有效地推進避險解困試點工作。
1)試點建設方案是整村搬遷進社區,實施中部分移民受傳統思想影響,“窮家難舍”觀念重,不愿搬遷。一是不享受避險解困補貼者,或本戶成員中享受補助政策的人口較少,因顧慮搬遷、新建住房投資大而不愿搬遷;二是現有住房較新,或擁有多套住宅,由于無拆除房補,心理不平衡而不愿搬遷;三是家庭生活特別困難,自籌資金很難解決。
2)地方配套自籌資金壓力大。經測算,該試點社區建設需地方自籌配套近億元,試點村經濟收入低,建設配套資金缺口大。
3)新建社區占用部分耕地,用地手續辦理困難。
4)村民對后續保障有顧慮,部分移民有等待觀望思想。
2.1高度重視,凝心聚力
莒縣成立了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及人大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部門單位和試點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試點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明確了專職人員。縣鄉兩級實行項目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協同合作。縣移民、國土、發改、財政、住建、電力等多個部門共同為項目的推進出謀劃策,出資出力。要求縣直各相關職能部門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根據試點村社區建設職責分工,認真研究上級政策,主動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溝通,確保爭引到更多的項目、資金和政策。目前,莒縣已將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列為全縣2014年度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納入莒縣、日照市重點項目目標綜合考核體系。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切實加強領導,合力推進項目建設。
2.2“三化”助推,實施避險解困
1)社區化。根據縣委縣府確定的“深入調研、尊重民意、戶型民定、區別對待”的實施思路,莒縣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積極開展項目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試點鎮黨委政府也專門成立了4個小組作為開展試點推進工作的主要力量,逐村逐戶宣傳講解,使試點村移民對避險解困政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莒縣將全縣原有的1195個行政村規劃為170個社區,推動村莊管理體制向社區管理體制轉變。按照“一校、兩市、兩園、三欄、四化、八建、兩廳(六窗口)十二室”的標準,建設標準較高、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社區服務中心,堅持“上放下提”相結合的原則,屬于縣、鄉鎮級審批權限能下放到社區的全部下放到社區,將原村級職責全部上提到社區,并將社區服務中心與縣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信息、審批、辦理聯網,社區化實現兩公里便民服務圈。
2)城鎮化。試點村新建社區納入安莊鎮城鎮化總體規劃,社址選定在鎮駐地1.5km,統籌解決水、電、暖,配套醫院、學校、文教娛樂場所,生活用水由鎮自來水廠管網統一供水,使移民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移民新村安置點的電源由附近的高壓線增設變壓器引入,并設置變壓器3座,接入到住宅樓。由教育局和衛計委兩單位負責牽頭,投資建設文化室、垃圾處理站、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社區主要道路由交通局幫扶建設,對外接入村村通路網。以城鎮化發展完善和提升社區容納功能。按照全縣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規劃,年內170處社區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啟用。扎實推進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實行同步規劃、一體推進,強化社區發展的產業支撐,實現群眾就業在園區、生活在社區,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3)產業化。試點村新社址仍在原村生產半徑之內,符合廣大村民意愿,搬遷后生產發展仍以種植項目為中心,因地制宜,調整品種結構和產業結構,引導移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生產,使試點村移民種植項目形成連片規模,通過實施“同心工程”,發展蘋果、板栗、大棚葡萄等果蔬產業,著力打造庫區萬畝果園基地,形成特色產業,帶動移民致富增收。發展生態產業。加快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成品、從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以產業發展保障試點社區搬遷致富。引導移民立足實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有規模、有技術、有市場的優勢農產品基地。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為農民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外向度高、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增值率。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帶動農民依托產業快速致富。
2.3多措并舉,攻堅克難
1)針對部分移民戶收入低,自籌建房資金困難的問題,積極展開大中型水庫移民小額貸款貼息試點,鼓勵移民通過小額貸款貼息等創業致富,化解資金難題。
2)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多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工程項目對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庫區經濟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人民就業和發展機會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3)結合鄉鎮整體規劃和《環青峰嶺水庫生態農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推行市場化運作,創新經營組織模式,利用試點區環境資源優勢,促進試點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建設林果生態園、農家樂餐飲及休閑度假和生態采摘三方面生產扶持項目,增加移民收入,確保避險解困試點移民脫貧致富。
在試點建設下步工作中,莒縣將繼續結合實際,整合資源,統一思想,扎實推進,堅持陽光操作,充分尊重移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及時公開公示相關政策和調查實施情況,加強宣傳引導和解釋工作,防止引發其他移民、連帶影響群體的攀比,切實維護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穩定。穩步推進試點各項工作,努力把試點工程建設成為民心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確保莒縣避險解困試點項目成功實施。
(責任編輯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TV6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1-0011-02
收稿日期:2014-12-26
作者簡介:于紹強(1976—),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