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博興縣水利局,山東 博興 256500)
博興縣水資源貧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長期以來,受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用水量不大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工業用水問題未被引起足夠重視。近年來,隨著工業企業的較快發展,工業用水量逐年增多,水資源短缺成為博興縣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如何解決工業用水問題、保障工業企業用水需要是實現工業、企業正常發展的關鍵。
博興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下游南岸,版圖面積900.7 km2,轄9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448個行政村,人口48.9萬,其中農村人口31.71萬,城鎮人口17.19萬。
博興縣工業主要集中在經濟開發區、湖濱工業園、興福工業園、曹王工業園、店子工業園,其中博興縣經濟開發區工業企業是以華韻水業有限公司輸送的黃河水為主要供水水源;湖濱、興福、曹王、店子工業園區地處小清河以南傳統井灌區,長期以來一直靠開采地下水滿足工業企業的生產、生活及消防用水需要,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工業園區內無公共供水工程,且所在區域為地下水超采區,限制開采地下水,隨著工業用水量的逐年增多,急需尋找替代水源。
博興縣當地水資源貧乏,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3073.6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5639.0萬m3,地下水資源量9765.1萬m3,重復計算量2330.5萬m3。根據濱州市用水總量控制辦法,博興縣地表水用水指標為5 516萬m3,地下水最大允許開采量為8 411萬m3。年引黃水量為8 000萬m3,年引江指標為1 200萬m3。
博興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267 m3(按2012年末統計人口數),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m3的嚴重缺水地區。
受當地水文氣象與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博興縣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使得蓄水設施在枯期和枯水年無地表徑流可攔蓄,而在豐水年和汛期因降雨過分集中且量大,不能用,不敢用。
淺層地下水開采主要集中在預備河以南井灌區。該區域工業、農業、生活用水絕大部分依靠超采地下水,局部地區形成明顯的降落漏斗。深層地下水超采區位于城區。
小清河以南傳統井灌區的工業園區用水量約占全縣工業用水總量的40%,工業用水同生活、農業用水共用單一的地下水源。隨著工業需水量的逐年增多,水資源總量明顯不足,直接造成了井灌區的地下水超采。超采問題導致工業、農業爭水的局面,引起農業灌溉打井費用增加及提水電費地不斷增高,進而影響到當地群眾的農業生產及農業收入。
一方面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工業需水量、排放量將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因此增強工業節水措施是當前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業水價、水資源費、排污費征收標準較低,直接導致人們工業節水意識淡薄,進一步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影響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博興縣水資源費征收執行魯價費發[2002]152號文件,自2002-07-01執行,征收標準低。水資源費按照量水設施計量數征收,農業灌溉和農村非經營性取水暫不征收水資源費。
為配合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淄博市地下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遠遠高于博興縣,而博興縣水資源費、排污費征收標準較低,不少企業根本不把水費算到生產成本中,每天的生產情況報表中包括原材料消耗、產品產量、用氣量、用電量等,但不包括水量、水費,企業節水意識淡薄。
博興縣現有中型平原水庫2座,分別為打漁張渠首水庫和純化水庫,設計庫容分別為1 340萬m3和3 340萬m3;打漁張渠首水庫主要供應博興縣城區及京博工業園的工業用水;純化水庫主要為東營市供水,只供給博興縣純化鎮居民生活用水。
在南水北調工程即將完工及水資源總量不足的情況下,加快博興縣水源地建設工程,提高全縣供水能力,是存儲和有效利用黃河水、長江水的重要措施,對緩解全縣水資源供給不足和城區深層地下水超采、早日解決供水危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博興縣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實施工業供水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線的鋪設工程,以博興水庫或打漁張渠首水庫作為工業供水水源,為湖濱、興福、曹王、店子工業園區供水,緩解地下水超采、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爭水的矛盾,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博興縣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工業用水正處在上升階段,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各項法律、法規政策,加快博興縣經濟結構轉變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步伐。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杜絕普遍存在的用水浪費現象,新上項目要向節水型工業傾斜。只有大力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及節水技術,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工業用水量才會趨于平穩發展。
不斷尋求節水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加強冷卻水、蒸汽冷凝水、工業廢水的循環利用。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間接冷卻水為生產設備降溫而不與工質和物料接觸,具有量大、質好、溫度高、消耗小的特點。間接冷卻水在電力、冶金、化工企業占到總取水量的80%左右。工業企業盡可能采取循環用水和一水多級串聯使用方式是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是以保障基本需求、抑制超量消費、遏制奢侈浪費、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的,調整居民生活用水水價。對居民家庭生活用水設定每月的基本用水額度,在確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價格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當拉大各級用水量間的價差,對超量或奢侈用水實行累進加價政策。
二是適當調整水資源、排污費征收標準,充分運用價格杠桿遏制浪費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進一步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建議縣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強制推行社區和規模居民區的中水回用項目建設,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分水質、分管道供水。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節約城區地下水、地表水資源的利用量,是解決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約全縣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