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劉 棟,陳 艷
(日照市東港區水利局,山東 日照 276800)
東港區提升飲水安全水平的主要做法
朱萍,劉棟,陳艷
(日照市東港區水利局,山東 日照 276800)
【摘要】日照市東港區從工程規劃、水源保護、規范建設、科學管理等方面著手,采取多項措施,全面提升全區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水平,文章對其主要做法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日照市;飲水安全;供水工程
近年來,隨著工業、養殖業等快速的發展,淺層地下水及地表水受到污染,地下水質惡化。為確保農村居民都能喝上放心安全的飲用水,日照市東港區從工程規劃、水源保護、規范建設、科學管理等方面著手,多措并舉,努力提升全區農村飲水安全水平。
1.1科學規劃,選擇可靠水源
農村飲水工程,水源選擇是關鍵。近年來,東港區在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前期工作中,加強水源可靠性、技術方案的合理性論證,因地制宜地選擇工程類型和技術方案。按照省水利廳提出的“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和“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用水戶參與”的運作思路,科學規劃、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大力發展集中聯片供水工程。在水源選擇上,充分考慮地理、居住、水源、水質情況,優先選擇水量有保障,上游無污染,便于水源保護的中小型水庫、河道等為水源,盡量保障用水安全。
1.2劃定保護區,確保水源安全
東港區環保部門會同水利、國土資源、衛生、住建等有關部門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科學劃定并依法公布農村水源保護區,重點做好河道及承擔供水任務的水庫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明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的范圍,在水源地邊界設立明顯的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嚴禁建設影響飲水安全的項目。
1.3多措并舉,提升飲水安全水平
1)升級改造水處理設備。受水源地面源和養殖的影響,水源地原水水質越來越差,主要表現為春秋兩季原水藻類增多、氨氮超標,致使水中異味,原來供水水廠現有設備處理效果已不能滿足用水需求。為此,東港區陸續對以地表水為水源4處集中聯片供水水廠進行改造升級,采用先進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對水源進行生物除藻脫氮處理,此種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降低了需氧量和反硝化過程中有機碳的投入量,提高了總氮的去除率,降低能耗和運行費用,進一步提高水廠凈化水質能力,供水質量明顯提高。
2)實施山丘區找水打井工程。為有效緩解山丘區群眾飲水困難,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對集中聯片供水無法解決,水源受污染的單村供水工程,實施山丘區找水打井工程,通過打深水井的方式解決水源污染報廢無法使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
3)推進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為提高供水保障率,防止突出水源污染事件影響群眾正常用水,對全區集中聯片供水工程,全部規劃建設了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大大提高了用水保障能力。
1.4加強管理,發揮工程效益
1)充分發揮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職能。集中聯片供水工程都依托鄉鎮水利站成立了供水公司或供水中心,按照“協會+公司”的模式組建。受益范圍用水戶成立協會,供水單位成立公司。在完善機制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村級水管員作用,將全區農村飲水水源地巡查工作和對單村供水工程進行管理作為水管員的重要職責,納入水管員考核,對水源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2)加強水廠內部管理。供水單位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做好日常巡查,編制了供水應急預案,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對水廠重要位置進行不間斷監控,確保水廠運行安全。
3)做好水質監測工作。東港區出臺了供水管理辦法,制定了水質管理規章制度。規模較大的供水工程,設化驗室,配備相應的水質檢測設備,確保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規模較小的供水工程,由東港區農村自來水管理中心負責農村飲用水的常規監測,確保飲用水安全。
4)合理監管水價。在搞好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建立以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為主體的工程管護機制,同步推進綜合水價改革,全面推行產權、水價、用水戶合作組織三位一體管理模式,促進農業生產節約用水,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5)加強宣傳教育。在做好日常宣傳活動的同時,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集中宣傳時機,大規模地開展水源地保護宣傳活動,逐步形成全社會保護水源地、愛護水源地的濃厚氛圍,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
6)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建立區、鎮、村三級執法網絡,在各鎮街道設立水政監察站,不斷加大水源地保護的執法力度,對破壞水環境、水土保持設施等污染水源的現象進行嚴肅查處。
東港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水源污染情況時有發生,危及群眾飲用水安全。一是建設資金不足,農村飲水不安全村莊生產落后,經濟薄弱,工程補助資金較少,致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配套、不完善,有的工程老化,失修,使工程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二是新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出現。隨著工農業生產及生活廢水對水源的污染,使原有的安全水源遭到破壞,由于受污水污染而不能飲用,給農村飲水安全造成新的困難,預防保護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水質污染隱患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三是村村通自來水建設前部分村莊農村飲水工程由村莊自行建設,規劃不科學,質量標準不高,有的沒進行水質水量論證,致使工程不合理,使工程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
3.1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飲用水源
堅持工程建設、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與監測并重。在搞好工程建設的同時,采取綜合措施,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防止污染和人為破壞;按照“污染者付費、破壞者恢復”的環境責任原則,加強源頭治理。對集中式供水工程,強化工程衛生學評價工作,加強水質凈化處理,完善水質檢測與監測制度,確保水質達標、水量有保障。
3.2堅持規模化供水
實踐證明,農村供水采用規模化供水型式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規模化發展是工程長效運行的基礎。有利于保證工程水質,有利于水源地保護,有利于規范化管理,有利于未來管理,有利于供水市場化的發育。只有實行規模化供水,才能實行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
3.3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原則確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籌措計劃。在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省級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要特別加強對社會投資的鼓勵和引導,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導受益農戶在其負擔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承擔一定的投勞投資責任。
3.4建管并重,專業管理與用水戶參與相結合
規模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實行專業化管理,工程開工前,明晰工程所有權,落實管理機構,明確合理的水價和收費辦法,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同時積極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確保供水工程發揮最佳效益。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飲水衛生和環境衛生知識,提高農民的飲水安全和健康意識。
(責任編輯 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S27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1-0037-02
收稿日期:2014-12-27
作者簡介:朱萍(1971—),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