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東,李傳娜,劉 璐(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 莒南 276634)
陡山水庫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可行性分析
時文東,李傳娜,劉璐
(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 莒南 276634)
【摘要】根據陡山水庫水電站的具體情況,對陡山水電站的增效擴容改造進行可行性分析。增容改造后,裝機容量由3200kW增加到4800kW,將緩解當地用電緊張的局面,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重要意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關鍵詞】陡山水庫;水電站;增效擴容;電站改造
莒南縣陡山水庫位于淮河水系沭河一級支流潯河干流下游,控制流域面積431km2,總庫容2.9億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水產養殖、旅游等多功能的大(2)型水庫。陡山水庫水電站位于水庫大壩南端,水電站設計年發電量500萬kW·h,1976-10并網發電,自運行至2012年累計發電9212萬kW·h。陡山水庫水電站原設計水頭15.5m,設計流量26m3/s,安裝高程103.5m,機組為福建南平電機廠生產的立式ZD661-LH-120型水輪機,配SF800-14/2150型發電機4臺,單臺裝機800kW,總裝機3200kW,是莒南縣內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1.1是電站安全高效運行的迫切需要
陡山水庫水電站經過30多年的運行,水輪機、發電機、控制設備等都存在諸多問題。4臺水輪機轉輪葉片磨損氣蝕嚴重,葉片全部氣蝕穿孔,效率大大降低。2009年經重慶市天力水輪發電設備研究所對該機組進行效率實測,在設計水頭時,水輪機效率僅達到75%。由于電站設備安裝時的技術水平低,水輪機導水機構的低環水平度偏大,頂蓋變形,引起頂蓋的導葉軸孔與低環的導葉軸孔不同心,使導葉關閉不嚴,造成關機時必須先關閉前蝶閥才能停機,嚴重影響機組的安全運行。發電機的定子、轉子繞圈絕緣老化嚴重,定子溫度偏高,特別是夏季高溫時運行,極易發生絕緣擊穿事故。機組采用YT-1000調速器,各部件均已磨損、且漏油嚴重,致使開關不靈,自動化程度降低,手動油泵早已不能使用,如遇機組出現事故時,調速器將不能正常關機。
1.2是發展可再生資源的迫切需要
農村水電增效擴容不需要移民,不增加環境負擔,開發成本和電能質量均優于風能、太陽能等同類可再生資源。據統計,全國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可使水資源利用率平均提高40%,不僅可鞏固226億kW的水電發電能力,還可以新增水電發電量105億kW·h。陡山水電站增效擴容后,將有效緩解當地用電緊張的現狀,保證當地工農業發展的用電需求,直接惠及當地農民,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1存在富余水頭
陡山水庫于1986年進行了除險加固工程,水庫加固后,汛期限制水位為125.3m,興利水位127m,興利能力明顯增強。陡山水電站的設計水頭15.5m,設計水位120m,水庫常年運行水位高于水電站的運行水位,水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近年來,水庫一直處于高水位運行,根據加固后水庫的實際運行狀況分析,水庫調洪期間水位基本維持在123~126m,與水電站原設計水位120m相比,有3~6m的水頭未被充分利用,水能資源利用效率低,存在較大的增效擴容空間。
2.2技術上的可行性分析
陡山水庫水電站是一座灌溉引水式水電站,水電站發電與灌溉相結合,充分利用水電站的尾水進行灌溉。汛前,水庫水位需控制在汛限水位125.3m以下,此時的上游來水全部用于發電,并盡量避免棄水。汛期,水庫來水一部分用于興利蓄水,一部分用于發電。非汛期,水庫水位達到興利水位127m以后,來水全部用于發電。
為保證陡山水電站增效擴容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既達到增效擴容目的,又合理控制建設投資,共進行了4個技改方案的比選:方案一是單機組容量由800kW增大到1200kW,功率因數0.8,定轉子鐵芯不變,定子絕緣等級改為F級,增大定子線規,更改磁極線圈絕緣;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是按方案一的改動方法,但功率因數依次改為0.875、0.9、0.925。通過數據分析,由于方案一的定、轉子溫升太高,影響機組安全運行,方案三、方案四所需水位較高,運行時間短,方案二最為科學合理,推薦采用方案二。水電站原發電機型號為SF800-14/2150,功率800kW,功率因數為0.8,增容后型號為SF1200-14/2150,功率為1200kW,功率因數0.875。增容后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型號SF1200-14/2150、容量1200kW、電壓6300V、電流125.7A、功率因數0.875(滯后)、轉速428.6r/min、頻率50Hz、飛逸轉速843r/min、絕緣等級F、接法Y、效率94%、勵磁電壓88V、勵磁電流352A。主要改造項目包括:發電機定子線圈加大導線截面積并將絕緣等級由B級升為F級;轉子線圈更換層間絕緣及加匝;定子輔助材料更換;更換水輪機轉輪等。
2.3經濟效益分析
陡山水庫水電站增效擴容后,電站總裝機容量由3200kW增大到4800kW,增加裝機容量1600kW,按每年平均運行100d計算,年可多發電357萬kW,上網電價按0.37元/度,每年可增收132.09萬元,2~3年內可收回投資。同時可有力地支持工農業發展,緩解當地的用電緊張局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責任編輯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TV7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6-0029-01
收稿日期:2015-02-17
作者簡介:時文東(1974—),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