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二勇
(山西省孝義市水務局,山西孝義 032300)
水利工程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因為水利工程在調節和儲配水資源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水資源的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國當前水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狀況和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造成阻礙。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多,對于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在我國部分地區卻存在著水利設施不完善,工程質量不合格,水利工程發生質量安全事故,水利工程在水資源調節方面作用不明顯等諸多問題。
水利工程建設是百年工程,這是工程項目基本不變的主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水利工程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其使用的期限甚至達到數百年。而且水利工程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復雜,對當地的人民群眾的生活影響極大。無論是防洪排澇,還是儲存人們生活的淡水或者水力發電,每一項都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必要因素,關系到千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由于水利工程發生質量問題而導致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各大新聞媒體也就此類事件進行過多次報道。所以,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刻不容緩,必須要以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前提,以保證社會經濟安全持續的發展為重點,把質量和安全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核心工作,不斷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管,不斷完善工程監督體系。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質量監督管理體制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體制下的一種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形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它包括管理過程和管理方式,以及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權責承擔問題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必須滿足和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要,它的具體管理形式和管理體制都是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體制以及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來制定的。同時,國家或者地區的其他外界因素也對它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地區的文化、法律制度等。所以,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變動的。
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工程建設任務都定位于國家任務層次,所以工程的投資、勘測、設計、施工等都是國家政府部門統一安排規劃。工程建設大多是政府自主實施,而工程質量問題也由政府的各個部門進行監管,政府則負責總體的審核。但是這種經濟體制下的工程建設質量在監督方面對于技術標準和相關辦法得不到統一,部門之間存在諸多矛盾,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不利于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管。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經濟不斷進行改革,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工程建設方面的相關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革。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從過去作為工程的投資者和建設者,到現在的主要加強對工程建設質量的管理和監督。過去的附屬于政府的工程建設的一系列的部門逐漸進行了市場化,成為為市場工程建設過程中提供工程技術咨詢,提供工程建設監督的監理機構等。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制也要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其管理方法和管理形式也要不斷地進行改進[1]。
1)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全面。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大部分建設單位、項目投資方以及管理人員都忽視了工程的設計階段,以及對施工過程各個環節的有效監督,導致工程從建設開始就存在一定的質量隱患。水利工程在設計過程中,項目設計方案不合理,設計存在缺陷、漏項等問題,主要是設計人員設計經驗不足,不深入工程現場實地勘察,生搬硬套現成的設計模板,缺乏嚴謹科學的態度,因此導致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問題頻頻發生。另外,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階段、各部門的人員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疏忽大意,不重視工程的監督工作,造成了工程建設過程中質量不合格現象。監督人員沒有充分發揮到監督管理的作用,施工過程不能嚴格按照科學規劃進行,導致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得不到有效的監管。
2)分工不明,造成管理混亂。
水利工程建設監督管理的各部門工作分工不明確,工作職責范圍沒有得到很詳細的劃分,導致實際工作中互相推諉扯皮,監管責任得不到落實,不能有效的起到監督作用,極大地削弱了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即使監督部門采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但措施在實施階段落實不到位,工程質量依然得不到監管部門的有效控制。
3)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管理人員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的現象,導致監管工作不能得到高效發揮。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同時也涉及到法律的運用,需要監管人員熟悉一定的法律知識,又要對工程施工過程的相關流程進行全面的掌控,才能夠有效的實施監管能力。但是,我國目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人員個人素質偏低,多數屬于非專業人員,監管經驗不足,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受到的局限性較大,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4)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經費缺乏。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設計、監理及施工等部門對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導致在該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少,開展工作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撐,所以監督工作起不到很大的監管效果。部分地區存在政府經費緊張,沒有充足的經費投入,監管人員基本處于任務重、環境差、經費缺乏的工作狀態,導致監管手段比較落后,監管人員在監管過程中也不能很好的深入具體工程細節。而待遇差導致了監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出現了怠工現象[2]。
1)積極改善管理方式。
根據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不斷改變監管模式,加強對工程每個環節的監管力度,保證各個環節的質量都符合設計標準。在工程設計中,要對工程進行全面的、科學的分析和探討,嚴格遵守科學規范,設計出臺合理的工程建設方案。監理部門和施工方要在施工前期簽訂關于工程質量監管的責任書,把工程的每一個細節的質量問題都落實到位。
2)明確劃分責任。
為了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工作得到落實,各部門工作的任務都要做好詳細的劃分,明確各部門應該承擔的職責,加大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要不斷加強,同時給予相關部門一定的執法能力,使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部門的權利和責任得到統一。而對于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和質量不合格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使得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實效性大大提高。
3)加強人員培訓力度。
只有具備高素質的監管人員才能做好工程建設的質量監督工作,所以要不斷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同時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法。對于工作對象不同的監管人員要分類培訓,培訓內容要具有針對性,積極借鑒其他的先進經驗,加強不同地區之間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管人員的技術交流,提高技術水平。
4)加強對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資金支持。
加大對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經費的投入,把水利部門的工程質量監管單位列入政府財政預算部門,給予一定的監管資金扶持,配備必要的監管設備和技術,提高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政府機構職能,提高質量監管的準確性與科學性,保障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3]。
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關系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是否能夠得到保障,所以質量監督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有關部門要不斷加大在質量監督方面的經費投入,不斷改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方式和體制,明確劃分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工作范圍,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的監管技術手段和綜合素質,提高監管人員在工程質量監督方面的監督能力,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得到有效的監督管理,促進水利工程的健康高效發展。
[1] 李焱華,許田柱.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研究[J].人民長江,2010(10):100-103.
[2] 汪 露.水利工程項目質量監督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3] 劉玉成.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與管理[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