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斌 通訊作者:張 瑜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醫醫院,157000)
小兒泄瀉也稱小兒腹瀉,其主癥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如水樣,或夾有不消化的乳食,為小兒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尤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多見。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主要是感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等,其病變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則飲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濁相干,并走大腸,遂成腹瀉。腹瀉病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
我院兒科采用“三字經”流派推拿手法治療小兒泄瀉4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將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兒科門診就診的40例小兒泄瀉病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急性腹瀉病、遷延性腹瀉病、慢性腹瀉病進行診斷及療效判定。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進行診斷及療效標準判定。
兩組患者根據脫水情況,給予補液鹽補液或靜脈補液治療。根據血清電解質結果,合理補充相應成分以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所有病例在治療期間不使用抗生素及收斂止瀉藥。治療期間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乳食為主的嬰兒可換無乳糖的乳制品,嘔吐頻繁者可暫禁食不禁水。治療組加用“三字經”流派推拿手法。辨證治療:①傷食瀉:取穴八卦10 min,清胃15min,天河水15 min,腹痛重者加揉外勞宮10~15min;②濕熱瀉:取穴六腑15 min,清大腸15min,清脾胃10min,下推七節骨;③風寒瀉:取穴外勞20min,清胃10min,天河水10min;④脾虛瀉:取穴外勞10min,清補脾10min,平肝5min。各型均每日治療1次,連續3d。
療效標準。痊愈:3d內腹瀉停止,大便次數如常,飲食、精神基本恢復,小便正常。顯效:治療72h內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h時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h時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兒止瀉時間比較(例)
如表1所示,治療組在療效評價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結合“三字經”流派推拿在治療小兒泄瀉病方面有明顯療效。在療程上大部分患兒在接受1次“三字經”流派推拿后即有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幼幼集成》曰:“夫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脾健胃和,則水谷腐化而為氣血以行榮衛。若飲食失節,寒溫不調,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瀉作矣。”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虛弱,運化功能不健全,常易為飲食所傷,導致脾虛濕盛,運化失司而發生泄瀉。
小兒推拿療法是中醫學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結合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在體表和四肢特定的部位和穴位施以特殊手法,達到兒童保健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三字經”流派推拿手法簡練,具有取穴少、用獨穴、推時長等特點[2],治療小兒腹瀉臨床療效確切,可重復性強,無明顯不良反應,減少患兒痛苦,可縮短病情,值得推廣。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2]葛湄菲.三字經流派推拿治療小兒泄瀉的幾點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雜志,20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