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 崔麗娟 李偉 張曼胤 魏圓云(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理論與實踐
董雪 崔麗娟 李偉 張曼胤 魏圓云(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1)
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建設是21世紀以來擺在人們面前的難題。經濟的發展與自然資源無法持續利用成為最棘手的問題,只有實現生態系統自然資源的動態平衡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公眾參與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的環境教育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漢石橋濕地位于首都北京郊區,是北京市自然保護區網絡中重要的組成節點,同時又是水鳥遷徙過程的重要停歇地。濕地作為生態交錯帶,同時具有水域和陸域的生態特征,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崔麗娟,2006)。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有野生植物292種,鳥類153中,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種,魚類19種、哺乳動物12種、兩棲類10種、昆蟲近百種。漢石橋自然保護區在水資源利用和水的凈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基地、清華大學“中法環境管理高級碩士項目”實踐基地、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北京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基地,漢石橋濕地已成為北京地區重要的濕地戶外教學場地,提供給社會大眾作研究、教育、游憩之用。
1.1 環境教育現狀
1.1.1 硬件設施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現有環境教育的場所主要包括科普展廳、宣傳長廊、觀鳥廳、標本室和濕地植物園等功能展區。
1)科普展廳。原有的科普展廳位于辦公區,單層建筑,里面陳列著漢石橋自然保護區的總平面圖、代表性動植物照片及介紹、國內不同濕地類型的景觀照片、漢石橋攝影比賽優秀照片、漢石橋大事記和濕地功能介紹。新建科普展廳位于雙子湖廣場,為單層建筑,外圍木結構,里面陳列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介紹、濕地植物、動物圖片、植物標本,還有多媒體查詢機供游人根據自己興趣查詢與漢石橋相關知識。
2)宣傳長廊。宣傳長廊與新建科普展廳毗鄰,設有28塊展板,分別對漢石橋濕地的生態功能、動植物資源、漢石橋文化歷史等景觀進行展示。
3)觀鳥廳。觀鳥廳位于保護區的東北角,其內有無線傳輸設備1套,放映設備2套,循環放映影像資料《都市中的荒野》;高倍望遠鏡5架,便攜望遠鏡60個,可供多人同時觀鳥。
4)標本室。標本室與觀鳥廳同處一個建筑內,里面有植物標本600份,動物標本150個,可供游客近距離觀察濕地植物和濕地動物的形態結構。
5)解說牌。在教育場所設立解說牌、標識牌、指示牌來向游人進行解說,解說牌和標識牌是為游人提供基本信息的重要設施,主要內容包括導游路線、提示、警示、植物介紹、動物介紹及生態知識等內容。
1.1.2 環境教育活動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在每年濕地日、愛鳥周等節日舉辦活動,主要通過展板展示、科普片放映、演講、觀鳥比賽、鳥類放飛等形式,普及濕地知識,宣傳鳥類知識,提高人們保護濕地、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意識。自2009年起,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還完成了北京市科委資助的“漢石橋濕地環境教育能力建設”項目;編寫環境教育游戲10個,拍攝環境教育片一部。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是由順義區教委和濕地辦聯合組織,每年5月、10月組織中小學生到濕地進行實踐,活動內容包括參觀展廳、濕地植物園,組織環境教育游戲等。從2007年接待中小學生1萬人次,到2012年接待中小學生4萬人次。說明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同在自然保護區接受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環境素養。
1.2 存在問題
1.2.1 硬件設施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現已有科普展廳、觀鳥廳、標本室、植物園和沿路設置的解說牌、標識牌等環境教育的硬件設施,從外觀顏色、質地等方面可以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1)科普展廳。科普展廳僅作為展示之用,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宣傳長廊。宣傳長廊所展示的內容存在學術性、專業性太強的問題,一般游客很難理解,科普效果不佳。
3)觀鳥廳與標本室。觀鳥廳與標本室建在一起容易互相影響,單純陳列的眾多標本并不能真正吸引游客。
4)解說牌。眾多解說牌中只有鳥類的解說詞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而植物解說詞比較平實,較難引起游客閱讀的興趣。
5)硬件設施單一。除了單獨的解說牌、標識牌,沒有充分利用保護區內設施,如亭、坐凳、垃圾桶等,這些設施都可以結合外形作為環境解說教育的工具。
1.2.2 環境教育活動
1)活動少且無規律性。目前保護區內的活動較少,僅在有主題節日的時候舉辦一些活動,沒有把環境教育活動作為固定工作項目。
2)活動質量不高。前期沒有經過精心準備的活動一定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高品質的活動不僅可以吸引游客,更是取得效果的有力保證。
3)形式單調,缺乏樂趣。雖然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但并不是說接受教育就不可以成為快樂的事,具有娛樂性的活動設計符合人們追求舒適的現代生活方式。寓教于樂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卻很少應用于實踐中。
4)參與性差。活動參與者還是大多以聽者的身份被動接受知識,啟發性、參與性的活動不夠。
2.1 參與性原則
第比利斯國際環境教育大會提出:“向社會群體和個人提供在所有層次上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機會。”參與性原則是環境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被動式的灌輸知識傳播內容,不能夠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和興趣,只有開展參與性的活動,讓他們親身參與體驗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2 差異性原則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的實施要遵循差異性原則。在環境教育體系規劃階段就要抓住與其他自然保護區不同的特點,把其獨特的東西作為教育素材,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更多,學習更多。對于漢石橋濕地來說,水的來源及污水處理是其亮點,再生水廠的原理,人工濕地的凈化原理與過程,都可以用直觀、有趣的方式向游客展示。
差異性原則還體現在受教育群體上,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環境教育的內容側重點、教育手段和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因此,環境教育要貫徹差異性原則,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做到“因材施教”,確保環境教育的有效性。
2.3 啟發性原則
環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游人,促使他們更多地關注環境問題,關愛環境,提高對環境問題的敏感度,并不僅僅是灌輸一些有限的知識。真正地觸動內心,由內而發的熱情才能是長久的行動動力。環境教育體系的規劃一定要注重其啟發性。
2.4 趣味性原則在濕地自然保護區開展環境教育,不同于學校的正規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充滿趣味性,讓游人樂于其中,學于其中,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不知不覺提高環境意識,具備環境素養。
2.5 生態優先原則
環境教育是促進濕地保護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并不是為了開展環境教育就忽略生態優先的原則。尤其是修建科普場所的工程,必須要適地、適境的建設一些設施、設備,嚴格控制大規模、大范圍硬件設施的建設,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2.6 人性化原則
環境教育的規劃與開展必須遵循人性化原則,針對不同受眾,考慮其需求,在場所、時間、內容、方式及活動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如小學生在室內接受環境解說或者進行環境教育活動時,考慮其靈活、多動的特點,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可以向臺灣一些環境教育中心學習,保持地面潔凈,可席地而坐,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環境知識,認識自然。對于一些特殊群體,更要考慮他們的特殊需求。設置無障礙通道,解說手段上也要專門為特殊人群設計。
環境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跨學科的科學,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涵蓋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對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可接受環境教育的可能群體進行分析,其目標群體幾乎涵蓋了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員。在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個特定的區域內,其環境教育的目標群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群體。
3.1 學校師生
學生作為建設祖國的后備力量,是環境教育的重要群體。他們是以后的決策者或管理者,他們獲得的環境意識、知識和技能,對今后環境保護將產生重要作用。而且通過學生,還可以達到“一人輻射一家”的效果,學生可作為向民眾進行環境教育的橋梁,通過學生影響家長,通過學校輻射家庭和社會,所以組織學生參與夏令營或環境教育活動是針對學校師生開展環境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漢石橋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在2013年接待學生2萬人次,收到良好效果,受到老師學生的一致好評。
3.2 參觀旅游者
參觀旅游者是自然保護區最大的流動人口,他們涵蓋了社會中所有類型的人群,參觀目標也各不相同,如果對參觀旅游者的環境教育產生良好效果,不僅可以規范他們在保護區旅游的行為,保護保護區的資源與環境,更能將正確的環境態度、環境意識帶給更多的人,有利于實現提高全民環境意識的目標。
3.3 保護區管理人員
在保護區的周邊地區進行環境教育,是保護區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保護區管理人員不僅是環境教育的組織者、參與者,還是接受者。他們與周邊居民是互補互促的“互動參與式”關系。他們應當在開展環境教育的進程中,積極更新觀念,學習知識,發展技能,以保證環境教育的質量。
3.4 保護區所處地域決策者和周邊居民
決策者和周邊居民是保護區管理的主要參與者、決策者和組織者,他們對自然保護區、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直接關系到保護區長遠目標的實現。保護區周邊居民是當地自然資源的直接利用者,他們對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認識和行為,直接關系到自然保護區資源的有效保護程度(金紅艷,2006)。
3.5 保護區周邊其他部門
科研工作者、媒體工作者、攝影繪畫、藝術愛好者等人群雖遠離自然保護區,但如果將他們組織到環境教育隊伍中來,有利于擴大保護區對外宣傳的范圍,提高保護區知名度,增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對社區環境教育的關注和參與將促進環境教育工作的發展(金紅艷,2006)。
4.1 知識類教育內容
知識類環境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漢石橋生長的植物、棲息的動物等相關知識,比如對遷徙的水鳥來說,他們都有什么特點,每年幾月來到漢石橋,幾月離開,他們在這里都吃什么東西;蘆葦、香蒲等濕地植物具有什么功能;漢石橋的水從哪里來,為什么會源源不斷等內容。當然還可包括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如動植物適宜的環境,我們如何做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生長等內容。
4.2 態度類教育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雖然很多信息已經提高了透明度,但是對于企業的金融財務管理過程來說,系統運行過程中的透明度很低,導致企業運行過程中各系統的融合度下降。但是也可以看到,當前很多企業機密信息被不法分子交易,這是由于企業的互聯網系統遭到攻擊,是互聯網系統存在嚴重漏洞的體現。
環境教育應該把人們的情感因素作為重點考慮對象,改變態度往往比單純的傳授知識更能影響人的行為。對待我們每天依賴的自然資源與環境,我們應該持有什么態度?是冷漠、喜歡還是敬畏?當人類對待環境都能擁有喜歡甚至是敬畏的感情時,自然資源便會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很好的保護。教育內容可包括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等。
4.3 技能類教育內容
技能類內容是在具備正確的環境價值觀,掌握一定的環境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內容環節。漢石橋的再生水廠及潛流濕地對生活污水的凈化與再利用是對濕地凈化功能的經典詮釋,人們通過對這方面的了解,便會掌握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濕地來達到凈化水的目的。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技能類內容,如如何科學地進行水質、土壤監測,面對植物生長不良、動物生病等情況如何處理等內容。
通過對漢石橋濕地自身資源、目標群體及現狀問題的分析,認為漢石橋濕地的環境教育工作應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不同群體的特點,在生態優先原則的前提下,把啟發性、參與性、趣味性原則作為今后調整的重點,無論是解說詞、解說方式、展示方式、環境教育活動都要從趣味性出發,充分滿足受眾的參與體驗需求。在活動設計策劃上,可以設計出適合較多人參與的普通體驗活動和較少人參與的深度體驗活動。漢石橋濕地應與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合作,資源共享,從不同的角度來豐富環境教育教育內容及活動方式。
陳飛星,徐鑌鑌.2002.環境意識內涵與環境教育目標[J].上海環境科學,21(7):452-454
陳靜.2008.基于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環境教育研究[D ].北京林業大學
崔麗娟,Stephane Asselin.2006.濕地恢復手冊:原則技術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但新球,馮銀,但維宇,等.2 0 1 1.濕地公園宣教與展示設計:系統構架與技術措施[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30(3):36-40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2009.中國濕地保護宣教行動計劃[Z]
金紅艷.2006.吉林省向海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實施的對策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劉倩.2011.濕地公園科普宣教規劃設計研究[D ].南京林業大學
烏恩,成甲.2011.中國自然公園環境解說與環境教育現狀芻議[J].中國園林(2):17-20
朱利.2007.北京漢石橋濕地建設[J].中國城市林業,5(1):37-38
Cutter-Mackenzie A, Edwards S, Moore D, et al. Young Children’s Pla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 2014.
Damerell P, Howe C,Milner-Gulland E J. Child-orientat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fluences adult knowledge and household behaviour[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3, 8(1): 015016.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ealth Bridg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DONG Xue CUI Li-Juan LI Wei ZHANG Man-Yin WEI Yuan-Yun
(Institute of Wetl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 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環境教育資源,開展環境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的目標群體及知識類、態度類和技能類的環境教育內容,提出今后工作的策略及建議。
現狀及問題;目標群體;教育資源;教育內容;原則
Health Bridg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s rich of resour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arget groups includi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tourists, and contents including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kills for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inally,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uture work.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arget group;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ent of education; principles
10.3969/j.issn.1673-3290.2015.01.05
2014-09-15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項目“漢石橋保護區濕地宣教研究與示范項目”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濕地立法及濕地保護宣傳教育項目”
董雪(1989-),女,河北張家口人,主要從事濕地景觀規劃設計研究。E-mail: 78256069@qq.com
崔麗娟(1968-),女,研究員,主要從事濕地生態研究。E-mail:lkycl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