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
【摘 要】在提倡“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做到數學教學中的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潛力的發掘,有利于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在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時,數學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初中;素質
在提倡“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做到數學教學中的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潛力的發掘,有利于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在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時數學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 設計學習目標,拓寬探索空間,加強學生的自身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課題設計,讓學生去感受品味人生的燦爛與魅力.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思維活動、操作活動將教師講授的課本知識轉化為內心體驗,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變“教師獨舞”為“與學生共舞”。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單獨推導數學公式,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教師不再單純地解題給學生看,而是指導學生完成,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扮演“教師”的角色,并樂在其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時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教學大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數學符號的特殊性制定了符合學生心理的、易理解的課本教材。但鑒于數學本身固有的枯燥性、抽象性,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初都會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乏味,因為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懼怕數學的心理。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必須重視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們的內心體驗。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智慧成果和人文精神,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發展,使數學教學變成一種寓教于樂的活動。其次,重視教學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學習過程中的探索研究,關注他們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任務比較重,很多教師缺乏必要的耐心,經常發生對于學生不能馬上回答的問題,教師干脆自問自答。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理智活動下降,也會形成較為緊張的課堂氣氛,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了。比如:初中生習慣在非負數范圍內討論問題,容易忽視字母取負數的情況。這是由于初中數學中引入了字母,用抽象的字母代替具體的數值。而小學生接觸到的數都是取定的自然數,受此影響。又比如:在解答“等腰三角形中有一個內角為35°,則其余各角的度數為多少?”這道題時,學生會出現這樣的誤解:把題意中的內角只當做頂角(或底角),導致出現漏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必須結合典型例題、練習題,引導學生全面,嚴謹地分析題目,逐步提高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證明“圓周角定理”時,要根據圓周角頂點的位置分類討論,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的折紙跟學生展示三種不同情況,使學生信服分類的必要性,也理清分類的思路。在講解題目時,教師要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學生才易于接受,同時,教師也必須要求學生解題時結構清晰。其次,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教學,例如:總結出學生出錯的典型題目,讓學生找出錯誤所在,錯因,以后該如何避免,應注意的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并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閃光點,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通過適時、恰當的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 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努力改變以往單純的師生關系,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知識,探究問題的合作者。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地位,教師要有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多讓學生自己解決出現的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課后的想想議議,組織學生積極討論,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到講臺上演講、操作實驗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創造力培養的主要渠道,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可以保證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能使學生的創新智力因素處于最佳活動狀態。教師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對于學生的質疑和獨到的見解教師不能一棍子打死,和學生共同分析并逐步引導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在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活潑好動,富有想象,愛好模仿,在他們身上潛藏著無窮的創造資源。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去充分挖掘,去開啟學生的“創新之門”,發展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我想:給學生經常多樣的探索嘗試,給學生思維廣闊的天空,創新能力便水到渠成,創新人才也便呼之即出。
3 建立有效課堂教學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數學教學時,教師教授數學知識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取最終的結果和答案,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取答案的過程中,也提升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還陶冶學生的情操,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是其他人不可代替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例如在初中數學圓周角的教學中,我為了便于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創設如下情境:讓學生進行以下操作:首先,讓學生畫一個圓,畫出這個圓的任意一個圓周角,同時畫出相應的圓心角,讓同學們以圓角板量出這個圓的圓周角和圓心角,并把圓周角和圓心角的大小進行比對,這時同學們可以發現什么情況?然后再按照以前的方法任意畫一個圓,操作同上,結果有又發現什么?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一條弧對的圓周角是這條弧對的圓心角的一半。通過這個例子,把數學知識情境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要多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促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發揮,交流和溝通越成功,有效教學也越容易成功。所以,數學有效課堂的創設要交流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安全和愉悅感。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
總之,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創新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創新品質,逐步養成主動創新、善于創新的習慣,不失時機地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持之以恒,使學生的創新潛力得以很好地開發,保證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韋運平.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0(35).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