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2014年生二胎的新政策,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稱,“單獨二孩”政策各地初步開始實施。相關《草案》也已經通過,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代表同務院做說明時表示,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不會對我國糧食安全以及教育、衛生、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造成大的壓力。政策有了,你生嗎?
聽到單獨二胎政策的消息時,已有一個兒子、符合政策的李紅很是高興了一段。不過很快,她又陷入糾結,“生二胎是一個奢侈的決定。”與李紅一樣,“生還是不生?”成為目前不少中國家庭考慮得最多的問題。
據統計,根據新政策,上海40多萬個家庭具有生二胎資格。但有媒體對1200位上海居民進行調查發現,70%的接受調查者不想要二胎。其中,24%的人明確表示只要一個孩子,46%的人表示“可能”會只要一個孩子。
雖然,2014年生二胎的新政策表示:國家能承受人口壓力,但是到個人身上負擔就大了。撫養孩子的成本是讓人們猶豫的重要原因。有人粗略估算,在上海將一個孩子從出生供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100萬元人民幣,一個普通上海家庭每月用于孩子上幼兒同的支出為3000元,參加英語或藝術培訓班的支出為2000冗。孩子的教育費用占到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頭胎為兒子的李紅更擔心二胎還是男孩,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生男孩的成本遠遠高于女孩,“因為等孩子長大結婚時,得承擔為他們買房的負擔”。考慮到人口增多帶來的上學難、就業難等問題,兀論對于家庭個體,還是對于整個圍家,迎接二胎到來都將是一個考驗。
留守兒童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城市兒童亦可稱為留守兒重)。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57.14%。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障礙,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引起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因積分入學政策,戶籍政策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
二胎政策
“單獨二孩”指的是夫妻雙方有一個人為獨生子女且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也就是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所提到的單獨二胎政策。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外發布,其中提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政策標志著“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
啟動實施單獨二胎政策,由各地依據《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通過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修訂地方條例或作出規定,依法組織實施。全國不設統一的時間表,將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時間。但是,各地啟動實施的時間不宜間隔得太長。黑龍江省也將逐步實施單獨二胎政策。
根據《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黑龍江的二胎政策如下: 依法結婚的夫妻,已生育一個子女,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間隔不得少于4年:
夫妻雙方均為歸國華僑或者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居民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定居的;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妻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女孩或者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子女的;經市(行署)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指定的病殘兒鑒定組織鑒定,第一個子女為殘疾兒,且醫學上認為能夠生育健康兒的;特殊情況經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并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間隔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