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夏梅華 席迎春 閆茹玉 郝淑坤 史紅星
(河北省衡水市中醫醫院內二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損的一組復雜臨床綜合征[1]。2011-06—2013-06,我們應用丹芪養心顆粒輔以常規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9例,并與常規西藥治療49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及排除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和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類法有關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3]。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制訂標準屬于氣虛血瘀兼陽虛水泛。排除近期(1個月內)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縮窄性心包炎、嚴重電解質紊亂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1.2 一般資料 全部98例均為我院內二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齡 61~ 79歲,平均(64.4 ±9.62)歲;病程1.25 ~3.67 年,平均(2.15 ±0.54)年;冠心病2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 12例,擴張型心臟病6例,肺源性心臟病7例;心功能Ⅱ級22例,Ⅲ級27例。對照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62~78 歲,平均(64.8 ±9.38)歲;病程1.08 ~3.58年,平均(2.26±0.61)年;冠心病 26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擴張型心臟病2例,肺源性心臟病7例;心功能Ⅱ級21例,Ⅲ級2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西醫常規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及硝酸脂類藥物治療。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丹芪養心顆粒(藥物組成:炙黃芪30 g,黨參15 g,黃精15 g,制附子 9 g,五加皮 6 g,丹參 30 g,紅景天30 g,桑白皮 15 g,車前子 20 g,益母草 15 g,澤蘭15 g,茯苓30 g,澤瀉15 g,甘草3 g。水煎去渣,濃縮成稀膏,烘干,粉碎成細末,由我院制劑室制成顆粒劑)10 g,每日2次沖服。
1.3.3 療程 2組均3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臨床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3]觀察2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心功能指標、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調查評分、心功能療效、6 min步行試驗、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1.5 療效標準 顯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級以上但不及2級;無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級;惡化:心功能惡化1級或1級以上[3]。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2 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2 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心功能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舒張末容積(LVEDV)(mL) 146.45 ±32.00 133.66 ±27.44*140.46 ±24.77 139.59 ±23.20收縮末容積(LVESV)(mL) 94.03 ±22.94 74.14 ±19.92*△ 91.05 ±17.05 82.82 ±15.79*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0.36 ±0.04 0.44 ±0.09*△ 0.35 ±0.04 0.40 ±0.07*左室短軸縮短率(FS)(%) 16.31 ±1.97 22.61 ±3.90*△ 15.88 ±2.01 20.71 ±3.47*
由表1可見,治療組治療后LVEDV、LVESV、LVEF、FS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有所改善(P<0.01),且LVESV、LVEF、FS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對照組治療后 LVESV、LVEF、FS改善情況優于本組治療前(P<0.01)。
2.2 2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試驗及血漿NT-proBNP比較 見表2。
表22 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實驗及血漿NT-proBNP比較±s

表22 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實驗及血漿NT-proBNP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6 min 步行試驗(m) 292.45 ±46.27 458.39 ±49.51*△ 294.30 ±45.12 338.32 ±48.55*NT -proBNP(pg/mL) 4 816.78 ±2 703.35 1 315.92 ±899.20*△ 4 814.37 ±2702.37 1 976.00 ±903.21*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6 min步行距離、NT-proBNP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治療前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調查評分比較 見表3。
由表3可見,2組治療后明蘇達生活質量調查評分均改善(P<0.05),且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調查評分比較分,±s

表3 2組治療前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調查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 49 34.3 ±11.5 17.6 ±11.5*△對照組 49 33.2 ±10.4 24.6 ±11.7*
2.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
由表4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學心悸、喘證、怔忡、水腫、痰飲范疇,以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陽虛為主,標實以血瘀水飲為主。病位在心,累及肺、脾、腎三臟。心氣虧虛,運血無力,導致瘀血內阻。血瘀日久耗傷氣陰,損及陰陽,致心陽虧虛,腎失溫煦,氣化不利;心為火臟,火不生土,脾失健運,導致水濕內停,發為水腫。水飲凌心射肺,肺失宣發肅降,出現喘憋、乏力。水瘀互結,交互為患,虛實錯雜,進一步加重臟腑功能失調。治以益氣活血、溫陽利水為主,打破水瘀互結的惡性循環,達到治療的目的。
丹芪養心顆粒中黃芪、黨參補脾益肺,益元氣,共為君藥,使氣旺血行;丹參、紅景天養血活血,澤蘭、益母草化瘀利水,茯苓、澤瀉甘淡滲利,健脾滲濕以利水邪,附子溫腎暖土以助陽氣,助茯苓、澤瀉溫散水氣,桑白皮、五加皮平喘利水,車前子利水消腫,共為臣藥,達到活血化瘀、溫腎健脾、宣肺利水之功效;黃精補氣養陰,用之以佐藥,既補不足,陰中求陽,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又可防止益氣、溫陽利水之劑太過而耗傷陰血;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益氣活血、溫陽利水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紅景天可擴張冠脈血管,降低心臟后負荷,能在不明顯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左心室壓力的情況下,明顯增加心輸出量和每搏輸出量,加強心臟有效做功,并能降低心肌耗氧指數及心肌耗氧量,進而改善心肌的供氧供血,改善心臟血管的順應性,從而對心血管系統起到調整和改善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運動耐力[5-6];附子具有促進心功能、強心的作用;丹參中的有效成分丹參酮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黃精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7-8]。觀察結果表明,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芪養心顆粒,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心功能分級,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 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3,31(3):7 -23.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4] 金靜.丹芪養心顆粒對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2,34(6):826-827.
[5] 張早華,劉建勛,儲戟農,等.紅景天注射液對麻醉犬心臟血流動力學及心肌耗氧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3):45 -49.
[6] 儲戟農,張早華,劉建勛,等.紅景天注射液對動物血小板聚集、體外血栓形成及血液黏度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5,11(5):39-41.
[7] 牛琳琳,琚保軍.附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與配伍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2,9(4):27-28.
[8] 趙紅霞.丹參的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2):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