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張立穎 胡文杰 李 陽 孫 偉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推拿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質增生、骨關節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疾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為常見,可能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松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局部疼痛、沉重,活動后有所減輕,局部腫脹,伸屈關節有彈響聲。2013-05—2013-11,我們應用骨痹湯熏蒸治療KOA 50例,并與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治療5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00例均為我院骨傷科(50例)和推拿科(50例)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2歲,平均(57.5±1.0)歲;病程 6個月 ~5年,平均(18.3 ±2.7)個月。對照組50 例,男26 例,女24例;年齡42~73歲,平均(58.5 ±1.7)歲;病程 8個月 ~4.5年,平均(20.8 ±2.5)個月。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參照《實用骨科學》[1]中KOA的診斷標準,即必須有膝關節痛、骨贅2項,以及至少有下列3項中的1項:①年齡>40歲,晨僵<30 min;②骨摩擦音、觸痛骨增大;③關節無明顯的熱度。納入標準:中醫辨證屬風寒濕痹型或濕熱痹阻型,即濕邪為患,舌淡苔白,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滑者,且自愿接受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治療前2周內使用玻璃酸鈉、抗炎鎮痛藥、糖皮質激素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骨痹湯熏蒸。藥物組成:伸筋草 30 g,膽南星 20 g,刺五加 20 g,薏苡仁15 g,制川烏頭 6 g,丹參 10 g,地龍 lO g,紅花 15 g,防風10 g,木瓜15 g,淫羊藿15 g,羌活15 g,獨活15 g,川牛膝 15 g,澤蘭 15 g,桂枝 15 g,乳香 10 g,沒藥10 g,透骨草5 g,蘇木5 g。上藥裝入紗布袋中,放入中藥熏蒸治療儀(安陽市翔宇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內,熏蒸膝關節,溫度45~47℃,時間40 min。日1劑,每日熏蒸1次。
1.3.2 對照組 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山西中遠威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06)4粒,每日1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2]、膝關節功能評分(Lysholm)[3]變化,比較2組療效。
1.5 療效標準 痊愈:疼痛消失,無關節腫脹、僵硬,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VAS評分降至治療前1/2以下,疼痛基本消失,腫脹、僵硬明顯減輕,功能基本恢復,遇勞復發;有效:VAS評分降至治療前2/3以下,疼痛緩解,腫脹、僵硬減輕,遇勞復發:無效:VAS評分降至治療前2/3以上,原有癥狀、體征無改善[1]。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Lysholm評分變化比較 見表1。
表12 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Lysholm評分變化比較分,±s

表12 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及Lysholm評分變化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VAS評分 8.34 ±0.78 3.59 ±0.89*△ 8.29 ±0.71 5.31 ±1.19*Lysholm 評分 29.06±6.05 67.60±6.91*△ 28.79±5.83 58.63 ±7.26*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VA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Lysholm評分升高(P<0.05),2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2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KOA屬中醫學痹證范疇,《素問·痹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諸病源候論》中記載“痹者……由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邪也”。可見KOA多因正氣虧虛,衛表不固,風寒濕邪趁虛而入;或由濕邪郁而化熱,濕熱互結,熱灼津液,煉濕成痰,郁久化毒,故關節紅腫熱痛,甚者骨贅形成,因此可見外感風、寒、濕邪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張氏醫通》指出“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濕氣襲之”,中老年人肝腎不足,不能濡養筋骨;脾失健運,濕邪內停,聚而成痰,痰濕聚結,流注關節;再加上外傷、長期慢性勞損致筋脈受損,瘀血積聚,風寒濕邪乘虛侵入,阻滯經絡關節成痹。在KOA病變過程中,無論是正虛還是外邪,最終導致痰濕、瘀血,臨床常有濕邪的特征,此濕邪并不僅是外感濕邪,還夾雜內生濕邪。由于腎氣虧虛,津液不能運化,聚而為濕,因此關節腫脹、重著是其突出表現,穿刺時關節液量多,活動后氣能行津,關節晨僵感消失須在濕邪祛除后。KOA以正氣虧虛為本,痰濕流注為標,病機為痰濕內阻,因此化痰祛濕為治療關鍵。臨床依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從補益肝腎、化痰祛瘀立法,應用骨痹湯熏蒸。方中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蘇木祛風濕,舒筋活絡;乳香、沒藥、紅花理氣活血,止痹痛;防風、羌活、獨活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木瓜善緩風濕痹痛,筋脈拘攣;淫羊藿補肝腎,止痹痛;艾葉溫經散寒,通痹舒筋,直達病所;澤蘭活血消腫;牛膝既能益肝腎,強筋骨,又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脈而利關節。諸藥共奏補肝腎、祛痰濕、散風寒、通經脈、舒筋絡、緩拘攣、止痹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燥濕化痰藥通過健脾胃,利水濕,可吸收肢體組織間水分和關節腔內的積液,以減輕體質量和消除關節腫脹,還有鎮靜、鎮痛作用[4]。局部高溫能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增加血清中內啡肽含量與全血中的5-羥色胺含量,緩解疼痛[4]。熏蒸法作用于關節,能使深部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通暢而達到增加滑液對軟骨的濡養及松解粘連的作用[5],起到溫經、活血、通絡作用,達到局部“通則不痛”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507.
[2] 解紀惠,劉梅珍,崔麗芹.清痹湯治療膝骨關節炎的VAS評分WOMAC骨關節炎指數的變化[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1,26(1):16,31.
[3] Suszczewicz A.Stomatologic care requirement for 12 -year old children in Poland[J].Ann Acad Med Stetin,1994,40:117 -131.
[4] 王心城,宋紅梅,王詩忠.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等速測評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6):5563 -5564.
[5] 黃東來,鐘林,董孝龍,等.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9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