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穎
關于當前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問題研究及對策
寇穎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動愈加頻繁,但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關系卻沒有隨著這種就業人員流動的頻繁而做出變革,“各自為政”的格局限制了醫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也制約著勞動力資源的自由流動。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能保障參保人的合法權益,對我國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有直接的影響,也對醫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為推動全國范圍內流動就業人員醫保關系的轉移接續,政府各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文件。但是,由于各項規定較為原則,當參保人員流動就業和轉換身份時,其基本醫療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并不順暢,存在轉出容易轉入難的問題。
各統籌地區基于利益考量,醫保關系轉移時不劃轉統籌基金。《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個人賬戶原則上隨其醫療保險關系轉移劃轉。而對于統籌基金是否劃轉,《暫行辦法》沒有作出規定。由于各統籌地區對醫保基金的平衡承擔兜底責任,最終導致各統籌地區只愿意轉出而不愿意轉入的情形,致使醫保關系轉移接續不夠順暢。
同一制度跨統籌地區轉移,轉出地區繳費年限不被認可。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為例: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不再繳費,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但是,各省、市、自治區對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醫保關系,都設定了限制條件,當轉出地區的繳費年限不被轉入地區認可,參保人員只能在轉入地重新參保計算繳費年限,從而有可能使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因為未達到轉入地區有關最低繳費年限要求而無法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
不同醫保制度的繳費年限難以轉換。現行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三項醫保制度在繳費標準、待遇水平和管理機構等方面都不相同,除個別地區允許折算繳費年限外,大部分統籌地區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繳費年限則不予認可,三項醫保制度間的繳費年限難以轉換。
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經辦效率低。目前我國各統籌地區的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基本實行封閉運行,不于其他統籌地區互聯共享,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信息傳遞多數由人工辦理,效率不高。
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低且參差不齊。從全國層面來看,醫療保險統籌層次還是很低,制約了醫療保險的共濟效應,無法更有效地發揮大數法則的優勢;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統籌地區,人員流動就業時就必然辦理醫保關系轉移接續;造成參保人員從統籌層次低、待遇低的地區向統籌層次高、待遇高的地區過度轉移,對轉入地區的醫保基金平衡造成影響。
不同制度間差異較大。我國醫保制度雖然在制度上實現了全覆蓋,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及新農合主要根據戶籍和就業狀況的不同而分設。由于制度之間存在諸多不同,特別是繳費水平和待遇標準的差異,使得跨制度轉移困難重重。
醫保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由于各統籌地區的醫保政策不統一,信息系統由不同的軟件開發商維護,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各信息系統之間缺乏信息互聯的接口,使醫保關系轉移接續在系統管理上難以做到統一模式管理。
逐步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建議由易到難,先從縣級統籌入手,減少同一地區不同縣區間醫保政策和待遇的差異,逐漸將縣級統籌提升至市級統籌。最終實現參加同一醫療保險制度的參保人員在地市級范圍內流動時,享受無障礙醫保待遇。
建立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調劑基金。在提高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條件還未成熟或統籌層次較低的地區,可以通過建立比統籌層次更高一級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調劑基金,緩解各統籌地區因人員轉移接續帶來的醫保基金失衡問題。
加快城鄉醫療保險統籌步伐。戶籍制度改革為整合城鄉醫保提供了條件,同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在繳費水平和待遇標準上的差距近年來不斷縮小,整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具有可行性。
提高醫療保險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的醫保系統都沒有實現信息互聯。建議開發信息轉換接口,使各地的不同信息轉換為一個標準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逐步將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各類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唯一識別碼,在信息系統中對轉入、轉出的參保人員進行標識,避免重復統計。
(作者單位:成都市青羊區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