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十三五”期間,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將落實國家宏觀政策,適應新常態,服務于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逐步完善適應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與國際接軌的有色金屬標準體系。
11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召開“全國有色金屬質量和標準大會”,這是本屆協會召開的第一次質量和標準化專題會議。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黨委書記陳全訓等領導出席大會并作重要講話。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步入新常態,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陳全訓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都作過重要指示,國務院也先后發文就開展質量和標準化工作提出具體要求,這些都是我們做好新時期質量和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針。
“十二五”期間,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有色標委會”)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以下簡稱“有色協會”)的領導下,在全體委員的努力和各會員單位的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繼續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工作思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積極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科技創新”,研究和提出了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的新舉措和行動方案,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有色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有色金屬國家、行業標準總計2895項,其中國家標準1284項,行業標準1611項,2000年(不含)以前發布的標準基本得到了徹底的修訂,現行標準體系基本與行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2009年至2015年,有色金屬標準制修訂任務很重,共完成審定標準1296項,其中,國家標準485項,行業標準811項。
為更好地響應行業和企業訴求,服務于國家產業政策,配套服務于產業。“十二五”期間,有色標委會以切實解決行業和企業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成功處理了一系列問題,如積極解決鋯精礦等產品的具體貿易過程中與強制性國家標準GB20664-2006《有色金屬礦產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的銜接問題;為推動我國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切實解決了鎳鈷錳酸鋰等正極材料的配套產品標準和分析標準的行業缺失問題。
為了配合國家的標準化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參與制修訂標準的作用,有色協會發布了《協會標準管理辦法》并公開征求意見和征集項目計劃,有色標委會受有色協會的委托,將在有色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充分發揮協會標準的積極作用,有效增加有色金屬行業的標準供給,規范和引導有色協會標準的健康有序發展。
2013年以來,有色標委會相繼對近年來以我國為主制定國際標準和國內重點標準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部分企業、研究院所授予相應的“標準研制創新示范基地”榮譽稱號,并頒發牌匾,目前已授牌5批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為了配合國家“產能走出去”和“資源國際化”的戰略要求,針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現狀,有色金屬工業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步伐也不斷加大,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轉變,一是實現從單一采用到自主制定國際標準,二是從跟蹤到主動擔任國際標準組織秘書國,并有效地開展了大量工作。
有色金屬標準國際化的作用在于,可以將中國制造產品的優勢、技術傳遞出去。我們可以形象地將它比喻為“傳道”。“十二五”之前,我國的有色金屬標準多為“采標”,即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我國主導國際標準后,將扭轉“采標”的局面為“傳道”。一方面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一方面是海外資源“走進來”,在這一“出”一“進”中,標準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成績喜人,以我國為主制定且發布的國際標準已達到5項,提前完成“十二五”的高限目標。此外,在實質性參與ISO工作的同時,我國還與ASTM進行了面談,提出了今后和ASTM合作的構想。目前,已經有一個項目進入到了實質性的研究階段。
2000年,有色標準所領銜行業部分專家,查閱了大量國內外資料,耗費大量心力編撰完成《袖珍世界有色金屬牌號手冊》。2015年年初,有色標委會秘書處重新組織人員進行了詳細分工安排,正式啟動了《世界有色金屬牌號手冊》的修編工作,目前正在緊張編排整理之中,有望于2016年正式出版。
有色標委會秘書處一直十分重視有色金屬標準網的建設,花了一定的財力和人力對有色金屬標準網進行了改版并已正式運行;全面實施了“有色金屬標準文本電子文檔歸檔”,完成了從紙質歸檔向電子歸檔的轉變;開發并正式啟用了“標準項目計劃動態管理系統”,從而可以動態監督每一項標準計劃從立項到最終歸檔的全流程。
有色標委會及其輕金屬、重金屬、稀有金屬、粉末冶金、貴金屬等五個分技術委員會按照有色標委會管理辦法要求,經有色協會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成功進行了換屆。換屆后的有色標委會及分標委會委員共計288人,其中總標委會有47名委員,輕金屬分標委會有67名委員,重金屬分標委會有81名委員,稀有金屬分標委會有31名委員,粉末冶金分標委會有29名委員,貴金屬分標委會有33名委員,所有這些委員是由行業內的各類單位選派,經過有色標委會秘書處篩選,并通過有色協會審核,最終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
有色標委會積極加強與兄弟標委會的聯系和交流,如與全國化學標委會簽署的協議有效地解決了部分產品交叉歸口問題,使得此類產品在近幾年的立項效率大為提高;與全國能標委、全國安標委等密切配合,共同研制了大批能耗限額標準、安全生產標準,2014年還與全國工業節水標委會、全國國土資源標委會合作研制了一批“取水定額”與“礦產綜合利用”標準,今后還將繼續加強這種聯系與合作。

參加ISO/ TC79/ SC5《輕金屬及其合金/鎂金屬及其鎂合金》2015美國年會的代表合影
有色標委會獲得6項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的“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在有色協會頒發的“有色金屬工業科技獎”中,有色金屬標準獲獎157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78項,三等獎76項。在有色標委會頒發的“技術標準優秀獎”中,共評選出64項獲獎項目,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36項。
“十三五”期間,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將落實國家宏觀政策,適應新常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服務于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逐步完善適應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與國際接軌的有色金屬標準體系。圍繞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根據電力、交通、建筑、機械、輕工等下游行業的需求,重點關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安全生產、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準確及時地完成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高有色金屬標準的制修訂水平,同時,積極做好標準化科研工作,力爭在國際標準化領域再有新的飛躍,切實提高我國有色金屬國際標準化的地位。
進入新常態,也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新能源材料對于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改變傳統模式、擺脫產能過剩、擴大有色金屬應用、尋找新的增長點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適應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新形勢,有色標委會工作思路要適應行業新變化,標準化工作要做好四個轉變:一是要從生產型標準向生產貿易型標準轉變,使制定的標準兼顧產供需各方的利益,更好地服務于市場,服務于企業。二是標準計劃立項要從以制修訂產品標準、分檢標準等傳統標準向以制修訂新材料、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再生金屬等非傳統標準轉變,使標準制定工作更好地適應新常態,服務新常態,助力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進行結構調整。三是要從追求標準計劃數量向追求標準制定的質量轉變,要著重解決政府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要使制修訂工作更加貼近市場,更好適用于市場。今后幾年標準制修訂計劃數可能會從每年300項~400項逐步過渡到每年200項左右。四是要從注重國內標準向國內標準、國際標準兼顧轉變。近年來,有色標委會花了很大精力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這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要求,也是標準服務轉型的要求。
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還要結合國家戰略需求,根據建筑、交通、電力、機械、輕工等行業需求,重點圍繞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關注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功能材料、電子信息等有色金屬新材料,以及環保治理、安全生產、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準確及時地完成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高有色金屬標準的制修訂水平。同時,積極做好標準化科研工作,力爭在國際標準化領域邁上新臺階,為提高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國際地位做出努力。
此外,有色標委會還將抓住國家發改委發布《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5-2017)》的歷史機遇,全力組織力量進行跟蹤研究,促使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取得更大進步。
“十三五”期間,有色標委會將充分發揮TC26(銅及銅合金)、TC79/SC5(鎂及鎂合金)和TC79/SC12(鋁土礦石)這三個國際標委會的平臺作用,努力爭取將能夠體現我國特色的標準化內容反映在國際標準化的舞臺上。積極參與TC79、TC226、TC155、TC183等其他對口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總結經驗教訓,爭取擔任工作組或者項目的召集人,審時度勢,積極承擔更多國際標準項目的任務,積累經驗,鍛煉隊伍,培養人才。發揮影響力,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再完成3~5項ISO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使我國在國際標準中的話語權得到更加充分體現。同時,還要抓住機遇,在ASTM標準化領域獨辟蹊徑,完成1-2項ASTM標準的制定工作,力爭使有色金屬標準化國際工作再上一層樓。組織力量盡快研制一批國家標準英文版,配合我國的先進技術、先進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國門,助力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的國際合作。
標準化基礎建設是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有色標委會建設的重點。多年來,有色標委會秘書處已經陸續完成有色金屬標準網站建設、國內外標準全文數據庫建設、標準電子文檔歸檔系統建設、標準項目計劃動態管理系統建設等一系列符合現代化互聯網管理思維的基礎建設,使得有色標委會一直以來能夠做到及時高效地完成各項標準化制修訂任務。
行業新常態下的發展必然要求標準的更新。為了適應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形勢,在新一屆有色標委會的五年工作期限內,要繼續加快標準制修訂的步伐,不僅要對標齡長、適應性差的老標準進行修訂,而且要制定一批適應于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調控的新產品標準、分檢方法標準和基礎通用標準,保證有色金屬標準體系的先進性和科學合理性。今后五年要完成900項左右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有色金屬標準總數將達到約3000項。
2016年上半年,秘書處將在廣泛征求有色金屬行業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完成《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標準化發展規劃》。《規劃》將梳理“十二五”期間以來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的成績、問題和經驗,確立“十三五”期間有色金屬標準化工作將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會標準、國際標準(包括ASTM標準)等多層面協同發展的工作目標,為新常態下有色金屬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和有色金屬強國目標的早日實現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