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事件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一名乘客在飛機上突發急病后,機組聯系地面進行急救,這本來是個好事,結果卻因為各種問題導致病人被耽擱,差點出了大問題。本文無意探討這個事件,只是在這個過程里,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是“按照規定,沒到指定停機位置,不能開艙門”。接著,網上有人發了另外一個故事,說是美國的某航空公司,為了等一位趕回家見母親最后一面的乘客,寧愿讓公司最后一班飛機晚起飛幾十分鐘。最后人們大贊美國這種“規定”的人性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各種規定、規則、法規、規范實則都是在立規矩。想來這些規矩的出臺,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才制定的,既然有了規矩,就該執行!可是,在某些投機者眼中,躲過規矩,占點小便宜,往往令之竊喜。

近兩年,整個有色金屬行業都處在一個價格下行階段。最近兩個月尤其突出,各金屬品種價格下跌已經導致生產企業不堪重負。于是,銅鋁鉛鋅鎳等品種大型領軍企業紛紛站出來,發表倡議,聯合減產、限產,以期減少市場供應,降低庫存,支撐價格。這相當于在短期內給行業立了“規矩”,至少是生產總量控制。這種出于良好愿望所訂立的“規矩”,只有徹底執行下去,才會見效。而這種自發的倡議,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執行,還要靠最后的市場效果檢驗。曾經有國內幾大銅冶煉廠,在與國際礦業巨頭談判銅加工費時自發形成聯盟,爭取自身利益。但是聽說有些時候,某些企業在談判桌上一套,談判桌下一套,使得銅冶煉企業加工費談判始終不能形成有力的合力而與銅精礦供應者抗衡。
每一個心存僥幸的人,都希望自己是規矩的“漏網者”。電解鋁產能過剩,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問題,然而,每一次政策、規定、規范的出臺,總有企業找各種理由,強調自身優勢,以期讓自己成為被調控的“例外”。這就好比我們都遇到過的,在堵車的路上被插隊的情況一樣。上邊提到的美國航班等乘客的現象,有人回應:“某些不自覺的人,會編出這種理由來騙取特權。”這讓我想起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有人為了不排隊而假裝殘疾人通過專用通道進入場館,最后還不忘在網上顯示自己的“聰明”。
無需提醒的自覺,這是一個人有文化、有修養的體現。同樣,對一個行業或者企業來說,遵守規矩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讓單獨的個體在其中獲得良好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