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博|文
在有色金屬行業鼓勵鋁材新產品開發,以擴大應用領域是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重要措施之一。
日前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的“擴大鋁在建筑行業應用高層論壇”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工信部在《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中,將鼓勵擴大建筑鋁模板、泡沫鋁抗震房屋、鋁結構活動板房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并鼓勵鋁模板企業逐步由東部沿海向西部地區轉移,降低生產成本并拓展西部市場。駱鐵軍表示,擴大鋁材應用是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的重點。

鋁合金模板
當前全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社會文明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如今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暫且稱其為智能時代。它是信息化、智能化升級版。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到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生產方式的轉變。
我國經濟已告別以投資和規模擴張為主的兩位數高速發展時期,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未來工業增長在7%~8%的中高速區間將成為常態。工業面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急需探索新工業革命的內涵,把握其內在的潛力和能量,將自動化生產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到智能制造和智能工程,以創新驅動引領轉型升級。
在有色金屬行業鼓勵鋁材新產品開發,擴大鋁材應用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重點。鋁加工行業保持生產、效益、投資穩步增長的勢頭。鋁材在建筑行業應用廣,涉及面廣,有智能化制造的基礎。針對鋁材建筑市場小批量、多樣化的特點,行業內應積極探索生產由集中向分散轉變,產品由同質化向個性化轉變,開發由客戶導向、向客戶全程參與轉變,鼓勵利用電子商務,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和供應體系,形成網絡設計和柔性化生產。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指出,經過前幾年的工作,擴大鋁應用已經具備了堅實基礎,實現順利開局。當前,擴大鋁應用又面臨不少新的有利機遇。一是新型城鎮化的機遇。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點和亮點,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1億進城落戶、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1億人口在中西部城鎮化,都將產生對建筑業和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新型城鎮化將改變過去那種“攤大餅”的城市格局,而是通過 “上天入地、陸海統籌”,優化配置空間資源,加上配套的交通等設施,需要大量重量輕、性能好的新型建筑材料。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當前,我國經濟既要保增長、擴內需,又要實現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就必須改變整個消費模式,從降低整體經濟運行的成本入手,挖掘節能的潛力。鋁的比重僅為鋼鐵的三分之一,可以多次回收循環使用,能夠替代許多材料,這在結構材料中是得天獨厚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隨著生態約束日益嚴格,更多的行業將產生對鋁材料的需求,鋁的優越性將越來越顯現出來。三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機遇。在APEC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點: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們知道,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2014年前10個月,全國投資增長15.9%,其中采礦業投資增長2.2%,制造業增長13.5%,基礎設施增長22.6%,而消費和出口分別增長11.5%和4.4%,這些數據表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還是投資這駕馬車,投資當中跑得最快的又是基礎設施,交通、建筑、公用設施仍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同時,我國在外交上推進建設亞太經濟區、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路一帶等重大戰略,帶來的一個重要機遇就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產能走向世界。
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自“綠色施工”的概念被提出以來,學術界及產業界在與之相關的施工器材與材料、結構形式與建材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開發,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鋁合金模板以其強度大、剛度好、重復利用次數高、施工工藝簡單、現場安裝快捷、基本不產生建筑垃圾,且可回收利用價值高、抗酸、抗堿、耐濕,不易變形等眾多優點而備受青睞,大有取代傳統木模板、塑料模板以及鋼模板的趨勢。
陳全訓算了一筆賬,鋁為可再生材料,重復使用次數多,符合國家對建筑項目節能環保、低碳減排的要求。國內鋁模板可周轉200~300次,而木模板僅3~5次。每平方米鋁模板用鋁25~30千克,回收價值400元左右,而木?;蜾撃髲U后基本沒有再利用價值。用鋁模板替代木模板,可以大幅減少木材的使用。2013年我國建筑模板用量超過8億平方米,如果其中20%使用鋁模板替代,就可以節約1.6億平方米木材模板,相當于節約40萬噸標準煤,減排100萬噸二氧化碳。
雖然鋁模板的市場前景廣泛。但由于我國建筑鋁模板的生產和應用起步較晚,面臨產品標準規范的缺失,通用性較差、投資較差,生產、租賃、工程設計及承包等環節缺乏銜接等方面的問題,導致鋁模板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推廣受阻。首先技術水平與國外仍有差距。國內鋁模板行業近期發展雖然較快,但技術、質量和施工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差距,鋁模板平均周轉率僅為200次左右,同國外最多達到上千次有顯著差距。二是標準相對滯后,通用性差。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鋁模板產品標準,不利于標準化生產,影響了產品質量和通用性,減少了周轉次數,從而降低鋁模板綜合效益。企業間標準規范互不配套,導致對用戶來說,不同企業的鋁模板很難通用。在編制鋁模板產品標準的過程中,也存在技術難以對接的問題。同時,建筑圖紙通用性、標準化程度不高,一些設計單位追求標新立異,也導致鋁模板通用性降低,影響了經濟效益。三是初始投資大,制約推廣應用。鋁合金模板成本比木模和鋼模高,同時存在大量非標件,導致銷售和使用企業的初始成本較高,由于國內租賃經營發展還不充分,大多數鋁模板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制約產品推廣應用。四是運營模式碎片化。現有鋁模板企業規模都不大,單個企業難以涵蓋設計、生產、倉儲、翻新、回收、租賃、培訓、工程勞務分包等全部環節,各環節之間又缺乏協同合作,鋁模板難以實現多次周轉,影響了綜合效益,也使企業面臨很大資金壓力。行業有關部門應盡快著手研究建筑鋁模板生產設計標準和施工規范,提高銜接件的標準化和通用性。駱鐵軍表示,接下來,工信部將進一步鼓勵建筑鋁模板、泡沫鋁抗震防護板房的應用,鼓勵建筑鋁模板企業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和發展電解鋁產能的契機,在靠近消費地和原鋁生產地發展鋁模板加工,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建筑鋁模板從東部沿海地區向西部地區的轉移和發展。以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進一步拓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