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吳建業|文
他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兩次華麗轉身:從一個外鄉打工仔變為一個地道的礦山職工;從一個初學打鉆的風鉆工變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勞動模范。這些進步,得益于他對本職工作始終如一的堅守和辛勤的付出。正是靠自身的努力,使他在員工中樹立了榜樣,在掘進班組中樹立了一面旗幟。
陳署翔,江西蕩坪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蕩坪鎢業”)半邊山采選車間井下水平掘進臺班班長。2007年12月1日,他進入蕩坪鎢業后,默默無聞,以礦為家,自2009至2014年,以連續六年完成年度計劃135%以上的成績榮獲江西蕩坪鎢業有限公司勞動模范,2013年,他獲得江西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勞動模范。
當你走進蕩坪鎢業,走到半邊山采選車間,走進作業一線,深入百米礦井后,到處可見井下礦工們辛勤勞作的身影,隨處可聞風鉆和裝礦機永不停息的轉動,彌漫著礦山獨有的氣息:勤勞、純真、質樸、誠實、汗水、深邃……
在這里,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陳署翔。從他2007年進入蕩坪鎢業以后,就完全融入了這座大山,融入了風鉆工這一崗位,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干一行、愛一行,我既然選擇了礦山,就會熱愛礦山,堅守崗位,干好本職工作”。正因為此,他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兩次華麗轉身:從一個外鄉打工仔變為一個地道的礦山職工;從一個初學打鉆的風鉆工變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勞動模范。這些進步,得益于他對本職工作始終如一的堅守和辛勤的付出。正是靠自身的努力,使他在員工中樹立了榜樣,在掘進班組中樹立了一面旗幟。

江西蕩坪鎢業有限公司半邊山采選車間
“班前會他從來都是第一個到,會后也是第一個進窿子趕到作業面的人。”這是坑口工區長和值班長對陳署翔的第一評價。陳署翔知道每天急著到作業點并不是為了得到領導的表揚,而是心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在開鉆前準備:對作業現場的安全確認,對設備精心檢查和養護,減少設備故障率……為全班組人員生命健康把好作業現場安全關,為奪取工效做好第一手準備。據不完全統計,經他操作過的設備完好率達96%以上,每年節約成本在萬元以上。全年維修次數最少、設備運行效率最高,讓他成為班組里設備維護的行家里手,設備養護的標兵。
“陳署翔具有超強的吃苦精神,工作從不講條件,有難度的硬骨頭就找他啃”,原車間主任如是說。2009年,半邊山采選車間開始400中段開拓工程,車間領導找到他:小陳,400開拓就要上馬了,把你調到下面去打掘進怎么樣?他二話不說,直接應允,放棄了原480中段通風條件良好、壓風充足、作業距離近的作業點,前往剛打完斜井,溫度較高、作業條件相對差的400中段。面對班組其他成員的不解和埋怨,他耐心地給大家做思想工作:領導找到我們,說明咱們班組有能耐。只要大家團結協作,在條件差的地方咱們照樣能超額完成任務,讓大家看看咱們不僅僅只能在條件好的地方可以取得優異成績。就這樣,大家知難而進,迎難而上。2012年5月,由于天氣驟變,陳署翔感染風寒,但他仍然堅持前往井下開起了自己那臺風鉆,無言的行動帶動了大伙兒。由于大家齊心協力,出色地完成了當月任務。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署翔時刻以黨員先鋒模范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從思想上入黨,更從行動上入黨,深刻詮釋了黨員先進性要求,深受工區黨支部和車間黨總支及黨員的稱贊。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陳署翔不僅積極參加車間組織開展的各類學習,而且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自我學習,廣泛涉獵歷史、地理、人文等各種知識。此外,他還在工作中認真學習,通過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向實踐學,不斷鉆研自己的專業技術,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2012年,車間水平掘進提前完成任務,但采場任務仍有很大欠缺,車間領導第一時間想到了他,讓他學習頂鉆,填補采礦任務欠賬。他沒有退縮,也沒有找任何借口,而是認真跟隨師傅學習,三天后即上崗自己操作,十天后就能超額完成日采礦任務。也正因如此,他成為了一個既精通水平鉆技術,又精通頂鉆技術的風鉆工。

“跟著他干,我們踏實,從來不擔心因完不成任務扣工資。”班組其他成員面帶微笑向我們講述道。2014年3月初,車間新招一批員工,作為勞模的陳署翔自然成為新員工的師傅。面對新來的徒弟,他不擺師傅架子,從認識風鉆、熟悉水平鉆屬性、如何扶鉆、如何打好一個水平鉆孔,都手把手的傳授,絲毫沒有半點馬虎。而當即將下班,完不成任務時,他沒有以帶徒為借口向車間要求減少任務量,而是搶抓每天下班前時間自己打眼,確保帶徒期間也能超額完成生產任務。
“陳署翔話少,內部協調好,就像一座鐘一樣,一秒一秒踏實前行。”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身邊的同事都或多或少有抱怨、有不滿。作為勞模的陳署翔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怯難而下,他都是迎難而上。面對臺班出礦組效率不高、工作面清理不到位,他更是沒有催促和責難,而是親自動手協助班組一起干完再開鉆。2014年3月,剛帶徒不久的陳署翔就遇到了準備班組作業點拉底不凈的情況,他調試好風鉆設備以后,立即帶領徒弟拉底干凈再開鉆。另外,2013年5月,由于裝礦機設備故障,影響作業點的礦渣無法出凈,他還自己上礦將作業點礦渣清凈,保證了臺班開出。同時,延長下班時間,將當天生產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陳署翔從不外出,在家也不打牌賭錢,周圍鄰居都樂意到我家來玩。”妻子黃婷滿臉掛著幸福向我們娓娓道來。由于礦區遠離市區,生活比較單調,辛苦了一天的工友一般來說不是在一起打牌娛樂,就是在一起喝酒、猜拳行令、海闊天空地神聊著。他不是不喜歡交朋結友,也不是不喜歡與工友在一起娛樂,可由于妻子身體不適,又在選廠上班,早出晚歸的,總也幫不上什么忙,所以他下班后從不到處轉悠。他一有時間就收拾屋子、照顧小孩,在家洗衣做飯,把家里家外打理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完全不亞于一名優秀的家庭主婦。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下班后,他獨自一人開荒種菜,除草、施肥、澆水樣樣拿手,每當看見菜地的長勢一片綠油油的,他心里有著說不出的高興。每當有工友路過看見他這么勤懇,總喜歡打趣說他像“婦娘子”,他總是憨厚地笑笑說:“這是有錢也難買的綠色食品,不打農藥,一來吃著健康,二來可以自給自足,只要買些葷菜就可以了”。他既不抽煙,也無不良嗜好,從不舍不得為自己開銷什么,而對于深愛的妻子,總是呵護有加,關懷備至。女人總是愛漂亮的,每到換季,他總是帶著妻子去添置新衣。妻子無不自豪地說:“再過兩年,咱家也能在縣城買上新房了”。
在生活中,陳署翔總是以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形象在坊間傳開。每當日薄西山,勞累了一天的妻子下班后,一頓香噴噴的飯菜便呈現在飯桌上,大家都知道,他不是得了“妻管嚴”,而是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愛,他是鄰里眼中的模范丈夫。
2008年春節放假時,在礦山勞碌了一年的職工,懷揣著積攢一年的收入,紛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望著大伙歡歡喜喜、歸心似箭的勁兒,此刻的陳署翔,心里有著說不出酸楚。“每逢佳節倍思親”,不是自己不想家,不想父母親,不想心上人。自己剛來學徒1個月,不僅連回家的盤纏沒有,而且眼下連吃飯的錢也不夠。此刻回家,他害怕父母看見自己落魄的窘境,也無顏面對自己的心上人,出來謀生,也是想早點攢錢好回家娶媳婦。望著工友陸陸續續離去的背影,想著遠方的親人和眷戀的心上人,一種從未有過背井離鄉的落寞立刻涌上他的心頭。臘月的黃昏,獨自徘徊在礦區公路上不知所措的他,恰巧遇上春節期間在礦區值班值守的車間主任李坊洲,面對李主任熱心關切的詢問,他吞吞吐吐、靦腆地道出實情,看著這么敦厚樸實的小伙子,李主任一面親切地責怪他有困難也不找領導和組織,還死扛著不反映,一面熱情地把他帶到自己家中,視親人般款待,醇香的美酒、可口的飯菜、掏心窩子的話語、濃濃的情誼,使陳署翔心里熱乎乎的,仿佛找到了一種久違的親情和家的溫暖……盡管春節期間值班崗位已滿員,但李主任硬是“走后門”增加名額,將陳署翔安排進值勤的崗位,既解決了他眼下的生計和困難,又給了他熟悉礦區環境和接觸礦區職工群眾的機會。那時,陳署翔心里就暗暗發誓,一定要爭口氣,不負領導的關心,努力混出個人樣來。
有了決心就會有追求,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礦山井下五大工種都是繁重的苦臟累體力活,從礦井的窿口深入到工作面,中途還得下幾段斜井,然后下到一兩百米深的作業點,每天往返的路程往往需耗費兩小時左右,不要說工作,就是光走路,對于體力不支的人,往往也會筋疲力盡。更不必說穿上厚厚的防水衣、拿著冰冷的釬桿、操起90多斤的鉆機,面對堅硬的巖石開鉆時,什么詩情畫意頓時拋向了九霄云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于不少初來乍到的員工,面對如此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沒幾天工夫便悄悄地卷鋪蓋走人。可陳署翔不一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于打小就吃過苦的他,沒有一絲怨言,沒有牢騷滿腹,總是默默地堅守,勤奮地工作,努力地鉆研,硬是挺了過來,付出的是汗水,掘出的是“鎢金”,得到的是比別人更多的報酬。他心里有個愿望,那就是用通過踏實的勞動來圓夢自己的幸福生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大山深處,陳署翔從鉆機助手到獨當一面,從學徒到師傅,從不熟練到行家里手,花費的時間比別人縮短了近一半,可他花費的心血比別人多得多,工作時從實踐中鉆研,虛心請教;業余時從書本中學,不斷總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面對這樣一個本分勤懇、做事專心致志的小伙子,無論領導還是工友,都打心眼里喜歡,機會總是垂青有所準備的人,由于出色的工作,各級領導和組織都非常重視他,各種榮譽和花環接踵而至,他幾乎年年被評為公司勞模和先進。對于領導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對他的關心,他不嬌不燥,總是謹記在心,默默的奉獻,以勤奮、踏實、超產的良好業績來回報組織和領導的關懷。

2013年3月,榮獲集團公司勞動模范的陳署翔得到八千元獎金,他喜出望外,在與領導從南昌驅車回來的途中,他要請領導吃飯,真誠感謝領導的關懷和培養,公司領導心領了他的一片情意,卻婉拒他了請吃的要求,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個年輕人獨有的質樸和善良。
陳署翔是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他常說:“公司和車間領導都那么照顧我,不把我當外來打工仔,把我當做家人,我無以為報,只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好每件事,讓領導少在我這兒操心”。陳署翔講述著,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功名利祿,只有一顆淳樸的心。正是這樣,他帶領班組一次次得到車間同事和領導的一致認可,一次次捧回了以默默奉獻換取的各種榮譽,一次次收獲了公司全體員工的尊重與敬佩。
巍峨蕩坪,山清水秀,鳥鳴蟬悠,正是這樣一個礦山,培育了一代代勤勞樸實、優秀的井下礦工,他們以非凡毅力、務實作風堅守礦井深處,以勤勞和汗水為礦山建設添磚加瓦。在這里,哺育了眾多的勞動模范、生產明星、優秀標兵。陳署翔只是其中的一名優秀代表,他的成績,有目共睹;他的榮譽,名副其實。
面對這榮譽之花,陳署翔沒有驕傲自滿,沒有止步不前,而是繼續緊握手中的鉆,正如他自己所說:“要憑過硬的本領,開出一條條平巷,掘出一車車礦石,煉出一批批鎢金,為實現鎢業強國的夢想出一份力、盡一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