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 鄧雪瓊 鄧荔 龔德群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心血管內科 廣東 廣州 5107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21 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WHO 預計2020 年冠心病將占全球疾病負擔5.9%,為全球最大的疾病負擔。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目前已成為冠狀動脈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手段。冠狀動脈介入術的即刻臨床療效較好,但還是存在支架內血栓形成、冠脈再狹窄的風險,這就需要病人手術后長期遵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調脂降壓等二級預防用藥。研究[1]表明由于患者文化程度,病程長短,工作狀況,經濟好壞等因素影響,患者術后遵醫行為差,甚至出現減藥,停藥等服藥依從性差的行為,以致疾病復發,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再次住院的例子屢見不鮮,也給醫療資料造成很大的浪費。而動機性訪談是通過鼓勵患者發現自身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從而引發內在動機來 促成行為改變[2]。而本次研究旨在動機性訪談在促進PCI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中的應用,為提高PCI 術后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3 年10 月-2015 年2 月在廣東省某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PCI 術后病人1 20 例,11 例患者退出,最終研究對象有效例數為101 例,其中干預組51 例,對照組50 例。入選標準:(1 )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符合美國心臟病學學院/美國心臟病協會(ACC/AHA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3];(2 )患者手術類型均為PTCA+支架植入術支架釋放后要求冠狀動脈遠端血流Timi 3 級;(3 )手術過程順利無急性并發癥,病情穩定意識清楚;(4 )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5)小學文化水平以上者。排除標準:(1)老年癡呆認知障礙肢體活動障礙者;(2)有嚴重并發癥等病情不穩定者;(3)嚴重的急慢性疾病如嚴重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調查人群性別比例為男54.68%,女45.32%,年齡最小32 歲,最大80 歲,平均年齡56 歲;病程最短為1 年;最長20 年;受教育的程度高中以下占80.05%,職業工人占15.12%,農民59.42%,離退休11. 79%,機關事業單位8. 35%,其他5.32%;收入2 000 以下占25.97%,2000 ~3000 占53.47%,3 000 ~4000占14.27%,5 000 及以上占6.30%;醫療費支付方式:農保占47.55%,醫保占42.37%,其他保險占6.63%,自費占2.44%。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社會人口學資料,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及出院指導,干預組接受動機性訪談干預,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保證3 次的動機性訪談干預。訪談分3 次進行,每次20 分鐘左右由高年資且經過動機性訪談培訓的護士進行一對一的訪談。每次訪談前了解征得患者同意后進行,并在結束時預約下一次干預時間。第1 次訪談除了要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還要詢問患者的患病及治療經歷以及患病過程中主要癥狀和感受并逐漸將訪談焦點鎖定在服用PCI 術后藥物上。第2 次引導患者描述對PCI 術后藥物藥效的感知、服藥重要性的看法及服藥過程中遇到或者擔心的問題。第3 次針對患者個體情況,解決患者目前存在的疑慮和問題。最后分別于患者出院后1、3 個月,6 個月通過電話隨訪評估干預組服藥行為并針對其具體問題提供相應干預措施加強訪談效果。
1.3 測量工具①患者一般資料表: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②患者服藥依從性量表:分為服藥不依從風險篩查Morisky 服藥依從量表[4]及服藥依從性測量[5]。
1.4 統計學處理 資料采用sPSsl7.0 進行統計分析?;颊叻幰缽男杂镁鶖岛蜆藴什钸M行描述. 對患者服藥依從率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表1 兩組病人術前服藥遵醫性比較(x±s )分
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在人院時、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4 個時點的服藥依從率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 <0.05),結果見表2

表2 干預組和對照組各時間點服藥依從率比較
患者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和出院后6 個月服藥依從性比較三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表明動機性訪談方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PCI 術后患者出院后的服藥依從性。見表3

表3 出院后三個時間點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服藥依從率的比較[n(%)]
研究結果表示跟護理常規的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動機性訪談后的患者能更好地保持出院后的服藥依從行為。如表2 所示干預組在出院后1個月時其服藥依從率與人院時相比有明顯提高。在住院期間患者得到疾病治療和藥物的相關知識,加上剛開始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重視,因此跟入院時相比患者服藥依從性有顯著的改善。出院后3 個月,6 個月時,雖然干預組依從性也有輕微下降,可能是由于患者自我感覺健康狀況較前有所改善所以中斷服藥,但是總體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下降幅度不大。動機性訪談對干預組患者服藥從性的影響從表3 結果來看,在出院后1 個月和3 個月,6 個月時,干預組服藥依從率分為74.5%、64.7%,72.5%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在出院后l、3 個月、6 個月時服藥依從率差異不明顯,說明干預組患者的服藥依從行為并沒有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這總體說明動機性訪談對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有效的。
本研究結果表明,動機性訪談干預方式相比傳統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PCI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這為今后醫護人員在提高PCI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方面的實踐中提供了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護理繁重忙綠的工作,護理研究者要進行大樣本及長期的跟蹤隨訪研究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且國內對于MI 的應用研究還不夠成熟,MI 在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挑戰。其次護理管理者還要考慮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讓專職冠狀動脈介入術健康教育護士有充足的時間實施該技巧和定期接受培訓,這樣才能使動機性訪談充分發揮良好效果。
[1] 何彩勤,陳美容,嚴玉蘭,等.PIC 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觀察及護理[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R4.
[2] Suarez M ,Mullins S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pcdiatrich ealth behavior interventions[J ]。J Dev Behav Ped iatr,2008,29(5):417 -428 .
[3] Smith S C,Feldman T E,Hirshfeld J W,et al. ACC/AHA/SCAI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CC/AHA/SCAI Writing Committee to Update 2001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irculation,2006,113(7):166 -286.
[4] 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 - 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 Med Care,1864,(24):67 -74.
[5] 孟靜.動機性訪談提高慢性心衰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