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趙麗華 姚云玲
(江油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冠心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心身疾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創傷較小,但是術后還需要長期的后續治療才能才能康復[1]。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新藥物的研發,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經明顯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目前護理工作的首要任務[2]。有研究表明全程護理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影響[3]。鑒于此,我院將近兩年來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比常規護理與全程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得到了一些結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于2012 -2014 年入住我院的128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分成觀察組(64 例)和對照組(64 例)。其中觀察組中男性病患39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齡為47.0 ±2.1 歲。對照組中男性37 例,女性27 例,平均年齡為47.1 ±2.9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相差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術后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行全程護理干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模塊進行:1 住院護理干預;2 術后制動以及患者臥床期間舒適體位護理;3 院外護理干預;4 對于有特殊情況的患者,醫院派有經驗的護理人員指導家庭護理,并由專人做定期的回訪。
1.3 效果評價[4-5]:由責任護士詢問患者并記錄評估其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情況,進而評價護理效果。定時隨訪患者,計算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進行比較,數據比較采用x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不良發應的總出現率為17.1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下表1:

表1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對比(例,%)
觀察組患者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以及綜合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名 例數 身體功能 心理功能 物質生活 綜合評分觀察組64 7.3 ±1.7 7.8 ±1.2 8.3 ±0.9 7.8 ±1.7對照組 64 6.1 ±0.9 7.1 ±1.3 7.9 ±0.8 7.1 ±1.3 x2 值 - 4.991 3.165 2.657 2.617 P 值- 0.000 0.002 0.001 0.010
通過全程的護理干預模式將患者的醫院護理與社區護理銜接起來,進一步優化患者的康復路徑。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術后均出現了心律失常、低血壓、出血血腫、腰酸背痛等其它不良反應,但是觀察組不良發應的總出現率為17.1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4.38%,說明全程護理干預相對于對照組更有利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我們定時隨訪患者,就患者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三方面調查,發現觀察組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全程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原因在于:1 住院護理干預,安排固定的循證護理小組,在護理前記錄總結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并提前制定應對措施;2 術后制動以及患者臥床期間舒適體位護理,保證患者身邊至少有一位醫護人員,及時調整患者臥床體位;3 自患者出院后,隨訪制定患者健康檔案;4 院外干預,醫院與社區保持聯系,患者出院后,由專人將患者的檔案轉給患者所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并時常與社區聯系,了解患者的第一手信息;5 對于有特殊情況的患者,醫院派有經驗的醫生指導家庭護理,并由醫院派專人做定期的回訪。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比常規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患者的影響較大,能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薦。
[1] 包艷,鐘美容. 全程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4,1(29):3661 -3663.
[2] 徐雯,孫海英. 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5,1(2):120 -123.
[3] 孫王樂賢,劉會玲.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解剖性室壁瘤的多重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1):51-55.
[4] 劉穎. 舒適護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3):221 -222.
[5] 施小蓮,呂慧芬. 全程健康教育護理臨床路徑降低冠心病并發癥的作用[J]. 中國基層醫藥,2014,1(23):3648 -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