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華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重癥肌無力主要是因為神經肌肉街頭傳遞功能缺失,從而造成了肌肉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表現最明顯的部位是眼肌與吞咽肌等。而當病情加重時一般會伴有肌肉麻痹的癥狀出現,此時生命會受到威脅,這時機械通氣作為一種呼吸支持療法成為了肌肉麻痹時最重要的搶救措施。可是,患者在持續使用呼吸機兩周時間以上,就很容易對呼吸機產生依賴性,繼而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對呼吸機的依賴,如今已經成為了臨床上機械通氣治療時常伴隨的癥狀之一,據有關報道,其依賴性的發生率為13%。本文就2013 年1 月到2013 年10 月我院一例重癥肌無力患者,在出現呼吸肌麻痹的情況下使用呼吸機后,繼而對呼吸機產生了依賴性。因此,對其進行了心理干預的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為70 歲老年人,女性,臨床上被診斷為重癥肌無力與多發性肌炎。于2013 年1 月從我院ICU 轉入我科室,來時患者就神志不清,嗜睡,氣管行氣管切開術后一直是通過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時長已經20 天,患者無法脫離呼吸機,一般情況較差,痰液多且粘稠。轉入我科室之后繼續通過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同時給予抗炎和營養的的對癥治療。如今患者已經神智清醒,痰液減少,并且每日行間斷脫機鍛煉。入科時患者的一般情況可參見表一所示。

表一 入科時患者的一般情況
對因重癥肌無力造成的呼吸機依賴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治療,首先要做好脫機前的護理,具體如下:(1)預防感染。由于患者年齡比較大,長期臥床和藥物治療很容易引起肺部的感染,所以,脫機前的護理主要以預防和控制感染為主,并保持好呼吸道的通暢。可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的方法來達到稀釋痰液利于其排除的目的,也可以通過吸痰器進行吸痰,不過為了控制呼吸道的感染,每次吸痰不能超過10 秒,吸痰管一定要使用一次性的,用一次換一次。還有要讓氣道保持濕潤,可用微量泵進行氣道液體的補充,或0.9%的生理鹽水,10 毫升每小時通過器官泵入。(2)保持呼吸機的無菌。呼吸機一定要保持絕對的無菌狀態,呼吸機的各種與人體接觸的管線每天都要進行更換,對這些更換下來的管線的處理,先清水清洗,然后再用1000 毫克每升的消毒靈進行浸泡,半個小時后再用福爾馬林進行消毒,這樣下次才能繼續使用。(3)防止發生褥瘡。對于褥瘡的處理應每天對患者進行翻身每兩小時一次,晚上要用溫水進行擦浴,皮膚與床鋪要時刻保持清潔與干燥。(4)鍛煉呼吸肌。在患者清醒時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從而提高呼吸肌的呼吸能力,四肢肌肉訓練時間為每次半個小時左右。(5)心理干預。這類患者的最大特點就是,口腔進行了氣管插管后,神志不清,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這就需要等待患者意識清醒時,再通過患者的表情、手勢等,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通過書寫文字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總之,要滿足患者的需求。還有可以通過播放患者喜歡聽的音樂來讓患者放松心情,并告訴患者疾病初步已經得到了控制,從而增加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還應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的診斷、治療等的情況,這樣對患者才會有一個了解,自然心中對這類患者的護理工作也能了然于胸,從而達到為患者提供良好服務的目的,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患者才會積極地配合。
通過以上的護理干預治療后,患者已經消除了對呼吸機的依賴性,并且身體得到了恢復,與剛入科時相比,現在身體一般情況良好。經過護理干預治療后,患者的心理壓力也得到了緩解,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并成功脫離了呼吸機。
由于,患者年齡的原因,其身體各項機能都在慢慢衰退,免疫力也在下降,而且患者之前一直依賴著呼吸機呼吸,對呼吸機產生了生理與心理上的重度依賴,認為自己一旦脫離了呼吸機就沒辦法呼吸,或者呼吸困難無法忍受,甚至覺得會出現窒息的感覺,加上年齡的原因更是加大了脫離呼吸機的難度。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應給予積極的引導治療,通過對患者原發病的治療情況、呼吸及鍛煉的情況等進行一個評估,針對評估結果及其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目前,呼吸機在臨床上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頻繁,所以,護理人員應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熟練掌握呼吸機的使用情況,以及患者在脫離了呼吸機時與脫離呼吸機之后的護理方法[1]。脫機時的護理主要應注意三個方面:(1)脫機的要求。對于有呼吸機依賴癥的患者的治療方法,除了要進行心理干預以外,還有時刻關注脫機的指征[2]。其主要包括:原發性的疾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命基本體征基本恢復。營養情況好,肌力在慢慢恢復當中。不在昏睡,神志開始清晰,肺部感染也得到了控制,痰液量慢慢在減少,痰液不在呈粘稠狀態。呼吸頻率在23 -22 次/min,靜息潮氣量>300ml,最大吸氣負壓>2.94kpa[3]。(2)脫機的方式。由于患者在呼吸機輔助呼吸已經兩周以上時間的原因,所以,呼吸機的脫機方法也很麻煩,不能強行立即脫機,這樣或給患者帶來無法承受的影響。其具體脫機方法包括:間斷性脫機。開始每天在不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次數為每天4 次左右,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左右,如果沒有什么異常然后以此類推,每天逐一減少次數與時間。床頭中央吸氧。在剛開始脫機時,可以進行床頭中央導管吸氧5L/min,逐漸減少其吸氧量。如果患者出現了呼吸減緩,胸腹運動不協調,心率加快,血壓不穩,口唇紫紺,體溫下降等情況的發生,應立即馬上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呼吸肌群過度勞累所致,這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臨床上進行護理時應密切關注[4]。(3)脫機后的護理。脫機后的護理主要包括:患者脫離了呼吸機并不代表其身體就已經完全恢復了,還應時刻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比如觀察皮膚的色澤、胸廓呼吸是否均勻、血氧飽和度等,并做好相應的記錄,為病情的突發做好應對措施。加強口腔護理。用茶多酚進行口腔清潔,每天兩次,預防口腔炎的發生[5]。
本文通過對我院一位70 歲的老人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有效護理,不但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患者已經可以在脫離呼吸機的情況下自由呼吸[6]。由此可以得出對重癥肌無力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治療,能夠很好地幫助患者脫離對呼吸機的依賴,此方法具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的意義。
[1] 鄧石鳳,黃賢麗,張小燕,彭雪梅,劉衛彬. 重癥肌無力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策略及臨床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5):3609
[2] 浦燕,杭延鳳. 一例重癥肌無力呼吸機依賴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3,(12):411
[3] 蘇發英,康云秀. 呼吸機依賴患者的脫機護理體會[J]. 吉林醫學.2010,(11):1520
[4] 凌碧珍,葉綠平,劉玉芳,李紅葉,陳穎. 重癥肌無力患者抑郁狀況分析及護理[J]. 當代護士.2015,(3):27
[5] 彭偉,李悅,張旻. 重癥肌無力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0,(6):435
[6] 胡維書. 營養不良對呼吸機依賴患者撤機的影響及對策[J]. 現代醫藥衛生.2012,(2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