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迎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北京 100029)
在患者處于亞健康或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下,需要對自身的病情進行一定程度的認知評價,即疾病認知[1]。在疾病認知達到一定層面時,患者會選擇就醫或者服從治療,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調節患者的病情,會對患者的治療產生重要的影響。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社會因素引起的心肌梗死,因此必須通過患者自身調節進行疾病控制,改變患者的不良疾病認知,積極應對和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疾病。以我院2011 年3 月-2012 年3 月之間所治療的100 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 年3 月-2012 年3 月之間所治療的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做為研究對象,符合心肌梗死疾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8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齡為63 -86 歲;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在前壁的有60 例,下壁的有31 例,后壁的有13 例;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有62 例,高中以下的有38 例。經過調查,均符合研究標準。
1.2 方法 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進行患者生活的安排,并且對患者自我實現、自我尊重、個人完善水平以及滿足需要的能力等進行全面的測評,然后由醫護患以及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協同治療、護理并完成康復計劃,接著將協同護理前后的狀況進行疾病感知問卷調查,并進行嚴格的評測,觀察協同護理前后的差別。期間需要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疾病及康復護理工作進行全面的指導。
1.3 評價方法 疾病認知調查問卷分為3 個維度,即癥狀識別維度、疾病感知維度和致病因素維度。癥狀識別維度是患者自身對疾病的癥狀、嚴重程度以及治療預后的認知,通過將相關的癥狀條目進行累計得到癥狀感知分數,分數越高代表感知的癥狀越多;疾病感知維度包括疾病周期性、嚴重后果、疾病相關性、治療控制性等項目;致病因素維度就是病因維度。后兩個維度采用5 級評分法,1 級代表非常不同意,5 代表非常同意。患者要進行12 個月的協同護理,并利用CIPQ-R 進行重復測試,將協同護理前后患者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
協同護理模式實施前后,患者疾病感知各因子得分的對比分析情況如下表所示:

協同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疾病認知各因子得分的對比分析(分)
當今社會,我國的慢性疾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方面的研究不多,但已經研究的結果表明,慢性疾病患者能夠正確地看待疾病以及自身病情的狀況可以提升疾病治療預后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必須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改變患者的不良疾病認知,使得患者產生正確的就醫意識和服從治療的意識,促進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實現良好的預后效果。本次實驗就是運用協同護理的模式,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產生影響,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將進行協同護理前后的患者疾病感知各因子的得分進行比較分析,且其中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1),觀察到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具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實驗中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到協同護理模式實施的優勢所在。實施協同護理的過程中,患者及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獲得了更多的疾病治療信息,認清了疾病的治療過程,由被動的治療轉為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糾正了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疾病認知的錯誤,增加了患者治療的信心,及時正確地把握患者的病情,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緊張感,有利于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患者的疾病同一性得分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研究可以明顯的觀察出,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
[1] 陳錦秀,姚祚星.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生活質量與護理干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0):2076 -2079.
[2] 張蓉,吳晶.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07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