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祥玲(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91;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本論文以天然生漆為原料,通過物理、化學改性等方法獲得精制生漆、水基化生漆以及漆酚,并將其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備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主要研究了共混體系的穩定性、流變性等溶液性質以及共混體系成膜物的微觀形態、力學性能、熱學性能,探討了共混體系的成膜條件、機理以及復合聚合物結構、組成與性能關系。
1)天然生漆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的共混改性及其成膜性能。天然生漆經精制后,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并成膜。研究結果表明:精制天然生漆與水性聚氨酯共混體系的穩定性提高;在以萜烯基水性聚氨酯為基體樹脂的共混體系中,生漆含量小于20%時,生漆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具有較好的相容性,漆膜光滑致密,且隨著生漆含量的增加,漆膜的熱穩定性、光澤度、鉛筆硬度、拉伸強度提高,耐水性增強;在以生漆為基體樹脂的共混體系中,水性聚氨酯的加入縮短了生漆的成膜時間,使得漆膜的微觀結構發生改變,光澤度提高;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對生漆漆膜具有增韌作用,使得漆膜的柔韌性、附著力及抗沖擊強度明顯提高。
2)水基化生漆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改性及其成膜機理。采用復合乳化劑將天然生漆乳化成水包油型的穩定水基化生漆乳液(WRL),將其與萜烯基水性聚氨酯按不同比例共混并成膜。研究結果表明:復合乳化劑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10)/十二烷基硫酸鈉(SDS)/聚乙烯醇(PVA)的乳化效果最好,最佳質量配比為7∶3∶10,乳化劑用量大于生漆質量的10% 時能夠形成穩定的乳液,粒徑較小(<800 nm)且分布均勻;水基化生漆/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體系乳液具有較好的離心穩定性,黏度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大而迅速減小,呈現假塑性流體的性質;隨水基化生漆含量的增加,共混體系漆膜的成膜時間延長、鉛筆硬度提高、柔韌性和附著力下降;漆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均隨溫度和濕度的升高而降低。
溫度對共混體系成膜時間的影響最為顯著。漆膜表干主要是水分的蒸發及粒子聚結的物理過程。溫度、濕度、固含量通過影響水分的蒸發速度對漆膜的表干時間產生影響。實干過程以化學交聯成膜和漆酶的催化成膜為主。溫度較低時,酶促成膜作用更加顯著,高溫成膜條件下,以化學反應成膜為主。實干后在70℃下加熱5 h,異氰酸酯基與羥基及活潑氫全部反應,溫度高于130℃時有利于生漆側鏈中的不飽和雙鍵氧化聚合,進一步交聯成體型網絡。
3)漆酚改性萜烯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備及其成膜性能。用乙醇法從生漆中提取漆酚(Ur),以漆酚與環氧氯丙烷(ECH)反應合成漆酚基縮水甘油醚(UDE)。將漆酚基縮水甘油醚(UDE)與萜烯基環氧樹脂(TME)進行親水化、羥基化改性,合成了一系列漆酚改性萜烯基多元醇乳液,并將其與聚異氰酸酯(D80)交聯制備了改性水性聚氨酯聚合物。結果表明:TME與UDE質量比影響漆酚改性萜烯基多元醇乳液的黏度、穩定性、羥值及粒徑分布。當TME與UDE質量比為1∶1時,漆酚改性萜烯基多元醇乳液的性能最好;隨UDE含量的增加,漆酚改性萜烯基水性聚氨酯的表面疏水性、耐水性及熱穩定性提高,但漆膜的拉伸強度降低。增大TMP含量及n(—NCO)/n(—OH),可以提高交聯度,改善漆膜的耐水性,使得漆膜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升高,拉伸強度增大。最適宜的TMP含量為12% ~14%,n(—NCO)/n(—OH)為1.2~1.4。
生漆;萜烯基水性聚氨酯;改性;復合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