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豪門敘事與都市現代性的隱喻:《上海的金枝玉葉》與《天津衛的金枝玉葉》之比較

2015-04-09 04:32:27
社科縱橫 2015年8期
關鍵詞:上海文化

丁 琪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天津 300191)

陳丹燕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懷舊熱”的一位主要推動者,林希是當代津味小說“雙幟”之一(另一個是馮驥才),非常巧合的是二者在1999年先后推出了都市文化系列代表作,即陳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葉》與林希的《天津衛的金枝玉葉》。兩部作品都運用“城與人”相互指涉的文學構思模式:豪門貴族的命運沉浮映現著城市文化的歷史與未來,金枝玉葉的綻放與凋零講述著一種地域文明的前世今生,這種共同的隱喻思維使南北兩位作家不期然的邂逅在類似的命名中。然而一位被認為是具有中產階級文化特征的“小資教母”,一位是從上個世紀30年代走來經歷了時代劇變與政治風波的文化啟蒙者,他們對現代化發祥地的南北兩個大都市有怎樣的文化共識與認知差異,他們的作品在哪些層面可以對話和交流,這些相關問題對當今的都市文化與文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城與人”的隱喻思維與東方史詩特征

上海和天津在近代相繼開埠通商,從而開啟了早期的城市現代化進程。接近百年的殖民歷史形成了兩個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也孕育了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都市文學。早在上世紀30、40年代上海和天津就成為南北派通俗文學的重鎮,涌現出了張恨水、劉云若、宮白羽等一大批擅長描寫市民生活境遇的通俗小說大家,海派和津派的文學旗幟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樹立起來。80、90年代這種滲透著地域文化的都市文學思潮在對現代性的追逐中重新抬頭,陳丹燕和林希就是當代海派和津派都市文學的代表。陳丹燕因為一系列書寫老上海的作品備受關注,其中《上海的金枝玉葉》是她的都市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上海永安公司郭家四小姐黛西在歷史大變遷中的命運沉浮:六歲的時候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跟隨父親從澳大利亞回到上海,1930年代在家族鼎盛之際經歷繁華舊夢,1949年以后在革命的驚濤駭浪中變得一無所有,1990年代在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中舊夢重圓。盡管生活大起大落,但黛西始終安之若素、不懼不驚,以難以想象的堅韌和寬容展示著一個大家閨秀的氣質和尊嚴。因而作者送給她的挽聯是“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1](P 263)林希在同一年推出的《天津衛的金枝玉葉》同樣講述了一個津沽世家的衰落和少爺小姐們的命運遭遇,一個津城豪富之家在歷史動蕩中漸漸渙散,然而家國不幸卻激發了金枝玉葉們的堅強品質,有的為民族解放走上革命道路,有的為匡扶一個完整的家庭犧牲著自我,這里的金枝玉葉不僅指那些出身高貴的人,而是泛指一切表現出高貴品質與人性光華的年輕生命,如母親的貼身丫鬟桃兒,她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堅強勇敢以及對六叔萌之這個革命青年堅貞含蓄的愛情,都散發著金枝玉葉般的華彩。可以看出這兩個作品都是以“人”的悲劇命運為結構線索,在豪富之家走向衰落的過程中清晰的展現財富、權勢、完美、高貴等完整的東西被歷史的浪潮撞得七零八落的悲壯情景,因而“豪門敘事”渲染的不是都市豪門的財富和權勢,而是展現人在失去這些東西之后顯現的高貴人格。

由于創作者的地域文化自覺,兩個以塑造人物形象為核心的文本都內含著“城與人”相互指涉的隱喻思維,以“人”的成長與命運勾勒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孕育著獨特的地域性格與文化心理,探尋二者之間的傳承積淀與歷史突變乃是這類作品的重要主旨。陳丹燕的創作中始終貫穿著“上海精神”的芯子,她曾說:“我對別人筆下的上海沒有意見,我自己筆下的上海,是為了挖掘這個城市的精神,我認為,這是這個城市最容易被遮蔽,也最有價值的一部分。在它的混亂,嘈雜,時髦,欲望,夢想,失敗,迷失,奮斗,林林總總之下,有一種恒定的、寬廣的、痛苦的、公允的東西存在,我想那就是我要尋找和表現的這座滄海桑田的東方城市的精神。”[2]城市的精神沉淀在城市歷史里,體現在一個個人物的命運中,她就是要挖掘出這種城與人纏繞生長中的“上海特性”。林希的小說創作也浸透著濃郁的天津味,他的市井小說和家族系列都意在重塑天津文化。他認為天津文化的精髓是基于海河地理和獨特歷史形成的一種兼容并包的地域文化,天津人的性格融匯“北方人的粗獷豪爽與南方人的精明干練”,同時還兼具本土碼頭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3]但是他不滿意文學對天津精神的表現,“老實講,天津的地域特色和天津人的文化心態一直沒有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公正的反映,多年來不少人寫天津,但都寫天津的粗野、蠻橫和愚昧無知,雖說有人也曾將此類作品稱之是津味小說,但這類作品不具有較高的文學品位和較高的文化品位,所以也就不具有藝術魅力……”[4]強調對城市表現的文學品位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是對文學審美表現力和思考深度的高要求。因而作者沉潛在城市歷史深處,觀察那些特定的歷史進展和社會轉折如何錘煉了天津人的性格與文化心理,并把這些思考化作一個個鮮活豐滿的文學形象,試圖在文學虛構與歷史真實之間復活一個城市和那些頑強的生命。

創作者強烈的地域文化自覺以及南北兩座城市共同的殖民歷史背景形成了兩個作品共同的“東方史詩性”的美學追求。上海和天津都因為殖民歷史而較早的開啟了現代化城市進程,都市豪門以社會地位和財富的優先性較早地享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成果,無盡的財富、特權、便利、舒適,但是在經歷了物質的奢靡繁華和生活劇變之后他們都堅守著東方民族的精神氣韻和價值操守,并以此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磨礪出珍珠般的光華。基于這種整體文學象征,作者都退回到民國歷史中來展開金枝玉葉們的命運,作者需要在那種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無序競爭中凸顯出歷史結構性的文化支撐,在西方文化最為強盛、霸權地侵略到東方古國的歷史時刻找到中國歷史與城市的心性,東方的、民族的、城市地理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得到了最為完整生動的呈現。

陳丹燕筆下的黛西小姐骨子里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雖然童年在澳大利亞度過,回到上海后一直生活在父親以雄厚資本創造的摩登世界里,她的語言、教育背景、生活習慣都已經西化了,但作者突出她的思想信仰和文化根脈卻在中國。她終生只穿中式服裝,這不僅是一個審美習慣,還表明了自己的精神寄寓和文化立場。她憑著東方女性的堅韌和寬容美德接受了一切磨難,這包括1949年以后接踵而至的喪夫、抄家、勞改、文革中被羞辱和打罵等。經歷大風大浪之后她依然熱愛中國和上海,直到晚年也沒有隨兄弟姐妹和后代移民海外,八十多歲還靠教授外語獨立生活,在上海弄堂的一間屋子里度過一個人的晚年,面對別人不解的詢問,她說:“我是中國人”[1](P263),“我的整個生活在上海”[1](P251)。她的堅強勇敢、不抱怨顯示了東方女性的美德,她表面的西化生活方式背后深藏著對于國家與故土的眷戀,而她表現出的這一切都是作者要挖掘的上海精神:在摩登時尚中透著一絲傳統的精致優雅,在混雜拼接中聯結著堅韌和密實,在殖民西化的情調裝飾下埋藏著東方風骨。在林希的創作中同樣存在這樣一個比附關系,金枝玉葉們的命運映現著天津“九國租界”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內外交困中自我救贖。府佑大街的侯家大院是遵從儒家倫理的津門望族,隨著近代天津開埠通商這個家族逐漸走向了“買辦之家”,大家族的爺爺和父親都依靠在外國企業做代理而給這個家族帶來經濟利益和數不盡的財富,但金錢和利益也帶來了奢靡和墮落,傳統文化價值觀在這個大家族土崩瓦解失去道德約束力。隨之而來的是血腥的民族戰爭,是宗主國和附屬國之間你死我活的領土爭奪。這個時候,民族和國家的正義以及人性光華在這些侯門子弟、金枝玉葉中顯現出來。“我”母親在見證了這個大家族的敗落、忍受情感打擊之后仍然堅信“人類愛人的天性是不會泯滅的”,她仍然以一己之力保護她的丈夫、孩子、侄女、仆人,無論自己遭受多少經濟損失和情感創傷,她都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地付出。母親象征著這個買辦之家的傳統文化肌理,代表著東方文化精髓在西方文化入侵時的強大的生存能力。包括桃兒、菊兒以及我的六叔萌之、松哥這些在豪富之家長大的金枝玉葉,他們都體驗過租界小洋樓的西式奢華生活,但是都恪守著中國詩禮之家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堂堂正正做人的倫理價值觀和傳統美德。

由此可見,大都市里的“豪門敘事”是對一個世紀以來東西方文明等級觀念的一種質疑和顛覆,這種文明等級觀自從中國開啟現代化進程以來一直存在,正如列維-斯特勞斯曾指出的,“所有的文明一個一個地承認它們中的某一個具有優越性,這個優越的文明就是西方文明。”[5](P37)它助推了落后國家的文化殖民和同質化現象,擠壓一些弱勢的部落文化和差異性文明幾乎失去了生存空間。當然對這種文明等級觀念的質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文學的地域意識和民族觀念的同時覺醒便是質疑和反抗的表現,陳丹燕和林希的作品就是這種大背景下出現的講述東方城市和民族的史詩,是在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交融時期對東方文明特征的重新歷史化和審美化。因而陳丹燕的上海懷舊不是簡單地懷念過去,而是應對新時代背景的文化前瞻,林希的津味也不是簡單地寫天津,而是以天津為鏡像反觀民族與與世界的對話,他們都有全球化的寬闊文化視野和文明多樣性的思考深度。

二、重塑與檢視:兩座城市中投射的情感價值差異

產生在同一個時代與歷史背景下的兩部“金枝玉葉”,讀來感受更多的是作者講述方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上海的金枝玉葉》采取的是個人精神史講述方式,以編年體方式結構章節,每一章以老照片為線索講述黛西的精神成長史,同時作者習慣把不同年代的故事與感受交疊在一起來增強人物精神性格的飽滿度和立體感。這種介于傳記與小說之間、調動了大量精美圖片配以詩意的解釋文字的呈現方式十分新穎前衛,突破了傳統文體界限游走于真實與虛構之間,文體形式的先鋒實驗性質與傳主“黛西小姐”表現出的文化多元、深邃神秘的精神境界也十分協調;《天津衛的金枝玉葉》則運用家族小說模式,是有一定歷史原型的虛構性小說文本。與個人傳記的一個中心人物相比,它是群像式的時代與社會的“史詩性”呈現,從年老的家仆到年輕的侍女,從父輩們荒淫無度的奢侈生活到家庭青年叛逆者的革命之路,從捍衛傳統儒家倫理的大少奶奶到熱心公益、走向革命前線的新式婦女,不同人物代表不同的文化立場,不同文化立場的碰撞交融構成了一個色調豐富多元、交錯重疊的大時代。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沉浮展開一個時代的生活細節,品味一段動蕩歷史中糅合的振奮昂揚與傷痛滋味,應該是這個具有歷史感的家族小說追求的微觀美學。因而它雄偉恢弘的家族史詩結構下是細膩的家庭生活和情感描寫,是對各色人物的鮮活刻畫。

除了文體與講述方式不同,最根本的還是作者對待上海和天津這兩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差異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上海的金枝玉葉》中作者以城與人的比附關系重塑了老上海的魅力,它華貴、精致、典雅、開放、多元、時尚,一如那個中西合璧又風華正茂的少女黛西。作者借助她的生活經歷描寫了大上海南京路上的新潮百貨公司,詳盡介紹享有盛名的新式貴族學校“中西女塾”,1930年代才子佳人在私家花園草坪上的浪漫訂婚儀式,以及貴婦們如何準備一頓豐富的西式早餐,在有著薄薄的陽光的午后在淮海中路逛街購物。作者還借助黛西的生活說明這座城市的富裕豪華沒有使金枝玉葉們沉淪墮落,反而練就了他們抵御誘惑的能力和成熟的思想氣質。“有時候,真的讓人懷疑,是不是一個人的品質是童年生活中就確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的明亮的生活,才是一個人純凈堅韌品質的最好營養。”[1](P23)黛西人到中年之后經歷的風風雨雨一如上海這座老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同的是他們都以寬容開放的胸懷安然處之、淡定自若。作者由衷的贊美黛西,也深切懷念與之相似的老上海城市精神,借助城與人的融合表達了她溫情脈脈的中產階級文化認同觀念。“中產階級”本身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涵義不盡相同,它既可以指涉遵循特定文化價值規范的社會富裕階層,也可以指涉那些在吃穿用度以及閑暇娛樂方面講究的普通市民。當代文學提供了一整套關于中產階級生存狀態的想象,“這些想象包含著對豐裕的物質生活的追求,也覆蓋著諸如體面、品位等精神價值,甚至還勾連出了對日常閑暇時間的令人興奮的規劃”,[6]在陳丹燕筆下,上海這座城市具有這樣一種“中產階級文化特征”,它算不上多么高尚,但精于實際生活的追求,她以充滿靈性和睿智的筆觸在營造著“中產階級文化”氛圍的城市,描繪著那些與之氣質相匹配協調的古老建筑、富家小姐和上海故事,作者、主人公與城市三者之間已然形成了相互映襯的穩定統一的認同情感和價值觀念。

但是在《天津衛的金枝玉葉》中,作者對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及城市文化特征有一種嚴厲的解剖和審視,他以那些充滿了矛盾性格和時代弱點的“金枝玉葉”們來凸顯一個并不完美的都市與時代,它充滿了混亂、嘈雜、陰謀、欲望、拜金,連同那些華麗、精致、革命、激情、文明一起,構成了一個近代“九國租界”時期藏污納垢、魚龍混雜的舊天津。作者摒棄小資情調堅持文化精英立場和啟蒙姿態,并且懷有魯迅式的揭開傷疤、治病救人的批判意識。所以作者以人的弱點來寫城市與時代的某種局限,戳穿了傳統家族文化、革命以及現代西方文明的種種謊言和虛妄。比如在新的文化觀念沖擊下傳統儒家倫理文化逐漸被邊緣化,然而我的“母親”仍然固執地要維護傳統家族的和諧完整;我的六叔萌之、松哥和三嬸娘蘇燕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者,但他們的革命道路似乎講述了革命的脆弱幼稚、功利無情的一面。六叔和松哥只是充滿革命熱情而手無寸鐵的熱血青年,他們除了在家庭中愛上侍女或者在學校排演話劇并不能做任何實際的事情,南下參加抗戰的六叔萌之面黃肌瘦的回來了,松哥遵從母命沒有娶到情投意合的人而是進了富家小姐的“情感圈套”,婚后及其失意沮喪。三嬸娘蘇燕是思想新潮的女革命者,逃出舊家庭的婚姻牢籠到了抗戰前線,通過革命婚姻飛黃騰達之后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敢認,不過是個功利思想嚴重的革命投機者。在租界里擁有一幢小洋樓成為多少中國人的夢想,因為那象征著財富、特權和西式文明生活。但是作者寫侯家搬到租界別墅后,漸漸發現這里隱藏著中國軍閥政治的仇恨、中國民族商人的窮困潦倒和他們處于中西夾縫中的尷尬處境。這些描述表明曾經的殖民主義席卷到天津后帶來的是畸形繁榮、殘酷的戰爭和影響幾代人的心理創傷。林希作品中人物與城市的內在矛盾分裂感、作者無情的審視批判與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所表現出來的溫情默默和文化認同有根本區別,這導致兩位作者對歷史與城市進行了符合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選擇性的截取、修飾和雕琢,造成了兩個城市文化形態的差別,一個精致一個粗糲;一個時尚一個鄉土;一個完整光滑,一個矛盾分裂。

三、上海與天津:都市現代性的雙城差異

上海和天津在近現代化進程中伴隨著將近百年殖民歷史,這段特殊的城市經歷在它們各自的文學書寫中留下深刻痕跡,西方、殖民以及迎拒問題成為文化因子性質的重要介質,環繞流淌在它們各自的文學世界里。“西方”到底是文明、強大、進步的民族,還是野蠻、霸權、兇殘的帝國主義,到底中西文明在相互過濾中彼此曲折滲透還是在交錯縫合中最終斷裂,這樣的西方想象有一個歷史衍變軌跡:晚清帝國遭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打擊后中國的“家天下”觀念瓦解,現代世界地理觀逐漸成型,西方不再是遙遠的極樂世界或佛教圣地,而是一種近代世界關系體系的符號,一種凌駕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非西方世界之上的霸權。之后的歷史文獻中諸如“師夷長技以制夷”或者“全盤西化”的爭論從未停歇,依據時代和社會需要而給出不同的回應,正如薩義德所言“東方”“是地域政治意識向美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和哲學文本的一種分配”,是西方世界根據自己的利益建構出來的“相當微妙甚至是精心謀劃的差異”[7](P16-17),同樣道理,“西方”也從來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自然”,它有很強的時代、民族和地域認知差異。《上海的金枝玉葉》和《天津衛的金枝玉葉》兩個描繪都市現代性的文學作品恰恰說明,即使在同一個時代因為創作主體思想差異和地域區別,對“何為西方”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充滿差異性,兩位作者給出了不同的“西方想象”和它對中國大都市影響的描述。

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近代的上海充滿了殖民現代性特征,即它的都市現代性是西方文明和本土文化的雜交結果,從外在的建筑、街區到內在的日常生活方式、市民的文化心理都發生了融合他者的蛻變,這種融合了宗主國和屬地的文化與單一文化相比顯得多元、摩登、時尚和國際化。因為這時的“西方”在想象中是先進的政治體制、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具有普世意義的人文精神的集合體。它對落后的東方民族實施了經濟和領土的掠奪,但同時也讓東方民族在沉睡中驚醒,揭開了他們轟轟烈烈的現代化進程。被殖民的區域因為對“先進西方”的學習、模仿和借用而對其他落后地區具有話語霸權和文化優先性。被殖民的“上海”這時就成為一個先進、文明、發達、時尚的符號,而金枝玉葉的生活是對這種涵義的細節化和畫面性呈現。郭家小姐和少爺們開著豪華汽車在馬路上兜風、參加上海小姐競選和舉辦時裝表演的新潮觀念、以及在自家花園身著優雅白裙、筆挺西裝的浪漫婚禮,都是這個城市西化的表現,黛西父親雄厚的經濟資本、舉家從澳大利亞回來的特殊經歷以及后來完整的西式教育培育出的貴族氣質,都在詮釋一個抽象的“西方”滲透上海之后的具體內涵。當然西方文化并不能取代上海原來的城市特性和民族特性,這也正是作者根據自己文化設想的需要對西方與上海關系想象的另一個層面。上海“西化”的只是物質文明,它鑲嵌在城市的表層,而精神上它依然保持著東方性和民族特征,它融化在每一個中國人/上海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中。它支撐著黛西度過艱難的后半生,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難她也不悲憤、不抱怨,作者認為這個成熟、堅韌、獨立的黛西才是真正的她的心,那個青春、華貴、時尚的少女不過是外表。黛西小姐的塑造說明西方殖民文化只是在物質的、外在的層面融進上海,而在精神上、骨子里上海從來都是自己,它有極強的包容性和自我主體性,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不同于上海殖民現代性的都市文化特征,天津的都市現代性“長期以來呈某種二元對立式的并置狀態甚至是沖突狀態”[8],即本土文化對西方文明有強烈的排斥和對抗,如歷史上有名的“火燒望海樓”,義和團與洋人及教民的流血沖突。“九國租界”在天津相繼建立后,更加劇了兩種文明形態在地理空間、城市規劃、建筑風格、語言系統和階層的區隔分界狀態,一種是老城廂、“三不管”等尊崇中國傳統文化和碼頭文化的華界,一種是五大道、小洋樓所體現的西方現代文明的租界,兩者矛盾并存或者是融而不和。在《天津衛的金枝玉葉》中作者是在華洋交錯的時代氛圍中寫了一個傳統聚族而居的大家庭逐漸衰落的故事,這個家族具有典型的傳統儒家文化特征,它是在與西洋文化、中國新興買辦文化的斗爭中被放逐到了時代邊緣,但是它一直在頑強的堅守著詩禮傳家的古訓,不為金錢墮落,不為個人利益出賣國家,在殘酷的民族解放戰爭中那個家庭的空架子散落一地,但是它的生命被侯門的金枝玉葉帶到了新的時代中去,仍然生生不息。作者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是顯而易見的,對這個家族曾經經歷的一段西式生活也進行了詳盡的描寫,作者帶著戲謔的口吻在描述一個傳統中國家庭的“全盤西化”,但是它只限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層面,其后就是爺爺以“守舊宣言”終止了這場家庭變革,這個供職于美孚油行的總會計師雖然掙著洋人的錢,但要求他的子孫們不能變質:

別以為住到租界來了,我們詩書人家的家風就要改變了,不能夠。我們說仁義道德,他們講平等博愛,這是看似相似,其實完全是不一樣的兩種信條,他們對,還是我們對?用不著我們去管,反正我們是不相信他們那一套。[9](P211)

抗日戰爭勝利后侯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回府佑大街的老宅院,作者以居住空間的感受表達了對殖民文化的想象,在這種想象中“西方”是物質層面的刻板、異樣、單調,它們的侵入給這個城市帶來了災難、戰爭和心理恐慌,因而傳統與“西方”是互不相容的隔膜甚至是斗爭狀態。

上海的郭家和天津的侯家一樣都是大都市的豪富之家,都有雄厚的資本在這個城市里過他們想要的生活,但是郭家處處新潮,侯門卻總是固執守舊,其實是反映了在殖民地環境中都市“現代性”訴求差異,對于對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認知,一種是認同,追求文化共性與融合;一種是認別,強調差異與自我。因而在中國近現代城市史上上海與天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著都市現代性發生的復雜經驗和多種可能,它們各自的都市文學本文參與了這種復雜經驗的描述,帶著創作主體的各自人生閱歷、差異化的思想觀念和美學趣味重新建構了一座城市,并在城市歷史與想象之間建構了一套新的歷史發展邏輯和文化意識形態,在全球化與地域文化激烈爭奪城市空間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意在回顧城市的過往,以謀劃城市的未來。

[1]陳丹燕.上海的金枝玉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陳丹燕.城與人——陳丹燕自述[J].小說評論,2005(4).

[3]林希.天津離精神大都會尚遠[J].小康,2007(9).

[4]林希.津味小說淺見[J].小說月報,1992(9).

[5]列維 -斯特勞斯.種族與歷史·種族與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董麗敏.“上海想象”:“中產階級”+“懷舊政治”?[J].南方文壇,2009(6).

[7][美]愛德華·W.薩義德.東方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8]藏策.“津味”到底什么味兒[J].小說評論,2008(4).

[9]林希.天津衛的金枝玉葉[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上海文化
上海電力大學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我去上海參加“四大”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誰遠誰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日本91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色国产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亚洲精|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a网站|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538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在线欧美| 欧美a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免费无码网站| 欧美色亚洲|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五月天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999在线| 性欧美在线|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欧美精品色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看|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草久久伊人|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青青操国产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91av在线|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极品|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看国产毛片|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