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步推動全區實現更加穩定、更高質量的就業,成都市新都區人社局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主動適應新常態,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保持了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去年,區人社局將就業創業培訓、就業創業服務、企業發展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聯動機制,就業工作效能明顯提升。一是強化平臺作用,不斷豐富就業服務內容。在全區各鎮(街道、園區)開展了“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春季企業專場大型招聘會以及新都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暨秋季大型人才招聘會等,發放宣傳資料3.4萬余份,接受政策咨詢服務3.3萬余人次,收集發布用工信息8000 余條,提供21500多個工作崗位,達成用工協議7000多人。積極開展“培訓意愿調查”“培訓登記”等活動,將企業需求和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強化群眾技能型就業意識,以就業培訓雙選會的方式,按群眾需求進行就業培訓。打造人力資源市場,搭建就業服務橋梁。集中民營職介機構入駐人力資源市場,優化市場軟硬件設,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二是強化制度管理,不斷提高就業服務質量。制定完善了《新都區就業局重點經辦業務辦理規程》等16個規章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了就業服務與管理意識。完善了培訓工作的監督與管理,對各類補貼的申報、審查、核定與發放等環節進行了規范。完善了各項就業專項資金的管理。三是強化政策落實,不斷加大就業援助力度。開展了就業服務援助月活動,共走訪慰問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1471 戶,其中為20 戶特困戶發放慰問金1.2萬元,登記未就業困難人員303人。為享受靈活就業補貼的231人/次發放補貼金額48萬余元;發放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51.78萬元。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現大學生創業130人,帶動就業292人。實行就業援助對象實名制動態管理,全區全年幫扶476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全面實施農村勞動力就業實名制普查登記入庫及動態管理工作,共完成了23.6萬余名農村勞動力的信息數據的采集與錄入。
今年,根據新形勢的要求,為落實好市局的各項新政策,該區的就業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攻堅克難。一是全面落實培訓新政策,深入抓好就業培訓工作。今年是全市就業培訓工作改革的第一年,包括培訓方式、補貼發放、定點培訓機構確定和監管模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區人社局將大力開展“技能培訓進園區、進企業”和“創業培訓進高校”,做好企業、高校培訓機構的對接服務,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同時,進一步加強享受失業金人員的培訓管理,對其他符合就業培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要加大力度宣傳,自主選擇參加培訓,實現培訓費用先繳后補,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二是不斷強化制度管理,嚴格掌握失業保險待遇發放。由于去年,全區發放失業保險金1億4千2百余萬元,在全市支出總額中占了很大比例。為使全區失業保險待遇待遇申領核發工作更加規范,基金運行更加安全,區人社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核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目的就是通過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確保失業保險基金的安全使用。三是全面抓好大學生就業促進工作,推動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落實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加強與團區委、駐區高校、區人才辦等部門的溝通協作,今年將計劃組織舉辦2015年新都區大學生創業大賽,以推動全區創業工作的開展。同時,加強區內4個大學生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基地建設,鼓勵引導大學生將創業項目進園區孵化。完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就業服務制度,加強困難大學生專項援助。
當然,做好以上工作,也需要各部門、各鎮(街道)的通力協作:一是需要加強對學員的管理,建立獨立臺賬,培訓結束后要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提高培訓學員的就業率;同時加強對定點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及時掌握培訓機構的工作開展情況,保證培訓的真實性。二是需要加強對待遇享受人員的管理,掌握失業人員的情況,嚴格執行月初的本人簽字制度,認真組織開展轄區內的公益性勞動,同時指導和監督社區做好做實相關工作。三是需要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室的職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指導和服務。繼續加強與轄區內工商所對接,對近5 年來畢業、進行工商注冊登記的大學生進行摸底調查。四是需要加強政策的宣傳,提高社會、企業對穩崗補貼政策的知曉度,并按相關文件要求,對轄區內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和申報,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崗位穩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