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東(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安徽阜陽236008)
對反對干部特權問題的有關思考
袁紹東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安徽阜陽236008)
特權包括對公共財產之非公共支配和對公共權力之非公共運用兩個方面,具有權力行使擴大化、職務消費擴大化等特點。正當性權力(利)包括正常的職務權力、特殊人群和個體所享有的特別的權利以及國家基于對特定群體特殊照顧而賦予其的特殊權利。克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在思想上要杜絕“想”特殊的心理,在制度上要扎緊“能”特殊的籠子,在行為上要根除“敢”特殊的僥幸。
領導干部特權 正當性權力(利)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反腐倡廉建設的推進,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在部分黨員干部尤其是個別領導干部身上仍然存在,有的甚至還比較嚴重。可見,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仍然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
1.特權的內涵及其表現。所謂特權,簡單地說,就是公權力的執行者憑借其特殊的地位或身份所享有的超越法律、制度規范的特殊權利。“我們今天所反對的特權,就是政治上、經濟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權利。”[1](P332)主要包括對公共財產之非公共支配和對公共權力之非公共運用兩個方面。其本質是公權力執行者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謀取私利。具體來說,特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權力行使擴大化。主要表現為權力執行者在行使權力時不受約束,人為、肆意地擴展權力的邊界,超越了自身職位所賦予的合法權利。一是對權力十分眷戀,大權獨攬,事事“伸手”,搞“家長做派”、“一言堂”等;二是把權力作為圈利的工具,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大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三是利用權力進行各種各樣的“暗箱操作”,如通過“蘿卜招聘”“火箭提拔”“內部信息泄露”等方式使親屬、朋友在就業、從政、經商、教育等多方面享有更多的機會和優勢,形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怪現象;四是利用行業優勢謀取各種各樣的“灰色福利”,如鐵路職工坐車、電力職工用電、自來水公司職工用水、教師子女入學等都不同程度地享有優惠和便利。
第二,職務消費過度化。我們知道,職務消費是指基于領導干部的職責需要而為其提供的一些費用,這是一種保障性權利,其目的是保證領導干部履行工作職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職務消費過度化,是指將基于職責需要的保障性權利延伸、擴展,超出了正常履行職責的需要,有的甚至演化成一種固有的福利待遇或者“職務享受”。以“三公”消費為例:一是公車超標及私用現象嚴重。表現在配備豪華車,走親訪友、觀光旅游、吃喝送禮、接送孩子上放學用車等;二是公務招待不執行標準。表現在進豪華酒店,喝高檔酒,吃天價菜,把個人消費(如家庭宴會、父母祝壽、同學團聚等)也轉為公務接待等;三是因公出國(境)亂相叢生。表現在動不動就打著“學習考察”“招商引資”“研討交流”的名號“周游列國”等。
第三,部分特權有一定的隱蔽性。近年來,盡管特權呈現出范圍擴大化和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如特權現象已經蔓延到各個領域,其受益群體也不再局限于行使特權者本身等)。但同時也變得日益隱蔽,讓人不易發現。例如,一些單位會把公款旅游巧妙地隱藏在公務活動中(如打著學習考察的旗號去游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等);通過虛列開支的方式規避過高的招待費,以此掩人耳目、規避審查。此外,還有一種特權帶有更大的隱蔽性,其一般不表現為明顯的權錢交易,也與職務消費沒有關系,它是在作決策時作出有利于自己或者親朋好友的決策,如在公共工程修建承包問題上作出有利于自己關系人的決策等。
2.正當性權力(利)及其分類。正當性權力(利)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合理的、能為人們所接受的權力(利)。包括正常的職務權力、特殊人群和個體所享有的特別的權利以及國家基于對特定群體特殊照顧而賦予其的特殊權利。
第一,正常的職務權力。是指領導者根據自己的領導職位依法享有的職務權力,如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人、財、物的支配權、處分權等。當然,這種權力是由人們出于公共利益和大眾福祉而賦予的,是與一定的責任相匹配的,同時也是其履行職責所必須的。這種權力不僅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尊重,同時還需要法律的保護。
第二,特殊人群和個體所享有的特別的權利。是指那些承擔特殊職位、有著特殊義務的人群所擁有的特殊權利,如,國家元首特有的國家代表權,外交官享有的外交豁免權,軍隊、警察等執行公務過程中所享有的特別通行權、征用權、要求配合權等。這些特殊的權利與其特殊的崗位職責相聯系,例如,救護車、警車必須在履職時才能享有特別通行權,一旦離開了這個前提,其正當性也就不復存在。
第三,國家基于對特定群體特殊照顧而賦予其的特殊權利。例如,給予殘疾人、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弱者的優惠優待,給予少數民族、女性在選舉中的特別權利,給予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特殊照顧等。這些特殊權利是從整體利益出發、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正當合理的,是特定群體應該享有的且有法律保障的合法權利,不在特權之列。
1.成績巨大。第一,思想認識逐步深化。例如,對反特權有明確的態度。“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2](P83)“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2](P85)“這個問題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涉及黨和國家能不能永葆生機活力的大問題。”[2](P84)第二,方式方法日益科學。例如,出臺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制度;在網上設置舉報專欄,對違規行為予以曝光,發揮群眾和現代科技的作用。第三,實際效果日益彰顯。例如,官員特權行為日益收斂,工作作風逐步改善,“三公經費”明顯下降,社會風氣日見好轉,群眾反響良好,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大為增強等。
2.任重道遠。第一,當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在我們的一些干部中,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2](P84)凡是存在公權力的地方,幾乎都存在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例如,從特權主體上看,既有重點行業和部門,也有“清水”行業與部門,既有黨政機關,也有軍隊等。既有在職領導干部,也有離退休的,既有官職高的,也有官職低的等;從特權內容上看,既有違規占有住房的,也有違規占有公家車輛的,既有以各種形式侵占公共利益的,也有明里暗里為子女親屬升官發財奔走的等;從特權性質來看,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既有造成惡劣影響的,也有正處于萌芽狀態的等。第二,特權滋生的條件仍未完全根除。例如,當前封建主義流毒仍有市場。“搞特權,這是封建主義殘余影響尚未肅清的表現”;[1](P332)權力的監管、制約機制等還不健全,官員不想特、不能特、不敢特的問題沒有解決好等。
3.勢在必行。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是政治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必須態度堅決地予以清除。第一,特權現象大多數發生在群眾的眼皮底下,加上當前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特權的負面影響更為惡劣。領導干部每搞一次特權,就降低一份威信;每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久而久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第二,“特權現象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正義”,[2](P84)導致“潛規則”盛行。“有權好辦事”成為當前很多人的共識,導致現實生活中遇事“走后門”“托關系”之風盛行,不管遇到什么事(如升學、辦企業、買房子、找工作等),總喜歡托人情、找關系,以期獲得“特權服務”,嚴重破壞了有關現行制度嚴肅性、權威性。第三,特權嚴重阻礙了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深化改革其實就是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權力、利益更為合理的分配,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特權階層為了保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勢必會千方百計地抵制或扭曲改革。可見,消除特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1.思想上,杜絕“想”特殊的心理。第一,要厘清權力的來源。領導干部有個代名詞,那就是“人民公仆”。按照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和國家學說的基本原理,取此意是用比喻來闡明在推翻封建專制制度以后,公眾與政府及政府成員是一種新型關系。從公共權力的來源來看,黨政干部是公共權力的代理人,是由公民授權而進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理所當然要為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服務。“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3](P243)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內心深處對公共權力、對“權為民所賦”有正確的認識,進而自覺摒棄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切實夯實不搞特權、遠離腐敗的思想基礎。
第二,大力開展法治教育。我國人治文化傳統歷史悠久,專權弄權等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部分干部的思維和行為。開展法治教育,目的是讓廣大領導干部增強法治觀念,堅持依法公正地行使手中的權力。在教育內容上,要加大《憲法》《黨章》等的學習力度,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4](PP219~220)要“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5](P431)在教育對象上,實施分層教育,在全覆蓋的同時要以初任公務員、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以及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為重點。在教育方式上,堅持集中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典型示范與反面警示相結合等。使廣大干部在教育中受到啟發,進而自覺抵制特權。
第三,要發揮領導干部表率作用。俗話說,下級看上級,群眾看干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有什么樣的作風,下面往往就會形成什么樣的風氣。克服特殊化,“只要高級干部帶頭,這個事情就好辦了。”[1](P216)大家知道,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主要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身上。如果領導干部不帶頭執行,或者是自己不做、只要求別人做到,或者只當口頭禪、光說不練,其效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敷衍應付。“打鐵還需自身硬”,“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反特權思想、特權行為,只有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自覺踐行,才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并從中央政治局抓起,“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極大地促進了落實的力度。
2.制度上,扎緊“能”特殊的籠子。第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反對特權,要解決“思想”問題,更要解決“制度”問題。比較起來,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規范和約束權力運行的一個形象說法。實踐告訴我們,不受規范和約束的權力,無論掌握在什么人手中都可能被用來謀取特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意見》等一系列為政“戒尺”,將干部的吃、住、用、行等方面全面管了起來,切實扎緊了制度“籬笆”,有效減少了制度縫隙,壓縮了特權的生存空間,
第二,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或少數人手里,“妨礙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實行,妨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妨礙集體智慧的發揮”,[1](P321)往往導致“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這是當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發生和蔓延一個重要原因。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我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權力過分集中的危害,更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進而堵住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滋生的制度漏洞。要將領導干部過分集中的權力進行科學的分解和合理的配置,改變過去“個人”或“少數人”集決策、執行、監督等權力于一身的狀況,力爭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使所有權力的運行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制約。
第三,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對以下三個方面要有明確的規定:一是對領導干部的職責權限要有明確的規定。用制度的形式規范其職責定位、工作任務、權責范圍以及權力邊界等;二是對權力的使用情況要有明確的規定。具體包括行使權力的主體、條件、時限、責任等,做到可執行、可問責;三是對權力的具體內容和整個運行流程要有明確的規定。讓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明白哪些權力是合法的、哪些權力是非法的。既讓領導干部知道了自身的權力邊界,也方便了廣大群眾對干部權力行使情況進行監督。另外,“要讓權力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運行,使人民能夠更為充分和有效地進行監督,這也是把權力涂上防腐劑,只能為公,不能私用。”[6]要通過制度固化權力的內容、行使邊界以及運行流程等,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在法定軌道上行使權力,進而堵住特權行為發生的制度漏洞。
3.行為上,根除“敢”特殊的僥幸。第一,加大監督力度。黨的十八大指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一是要完善各類監督制度。以《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為例,筆者認為,該《規定》仍然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如可以探索對報告內容進行公開以接受群眾監督等。二是要方便群眾監督。例如,中紀委開辟舉報專欄、公布巡視組聯系方式等,還要繼續探索社會監督、媒體監督、網絡監督等形式,避免出現“監督無門”的現象。三是要鼓勵群眾監督。有時我們對于“發生在身邊的特權現象”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監督無門”,就是“不愿監督”或者“不敢監督”。為此,我們要在群眾中加大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宣傳教育力度,切實提高群眾的監督意識。另外,還要采取多種方式鼓勵群眾監督,如給予舉報人物質獎勵、對舉報人的身份嚴格保密、保護舉報人的人身安全等。
第二,加大懲治力度。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之所以屢禁不絕,與我們對特權行為的懲處力度不大有很大的關系。例如,當前只有個別搞特權的人被處理,導致很多搞特權的人認為,大多數不會出事,少數出事的怪他們的運氣不好,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滋生和蔓延。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不僅要把各項制度規定“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說在嘴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對于搞特權的人,不管涉及到誰,不管其職位高低、權力大小,都要一查到底,絕不能姑息遷就,更不能縱容包庇。要讓搞特權的人明白,“特權”行為和腐敗行為是一樣的,都是“高壓線”,觸碰不得,一旦觸碰就被電擊,沒有例外。要加大懲處力度,增加“特權成本”,使之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過非法或違紀所得。這樣既能震懾自身,又能警示他人,進而減少特權思想、特權現象。
第三,狠抓作風建設。對領導干部來講,作風問題從來就不是什么“小事”。“針眼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如果領導干部作風上尤其是生活作風上不檢點、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開了缺口,出現了滑坡,就會降低其辨別是非的能力,甚至會滑入腐敗墮落的深淵。實踐證明也是如此,很多特權行為表現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例如,從目前曝光的情況來看,很多都是以往人們“見怪不怪”的問題,如開公車接送孩子上學、公款給單位職工買點福利、辦事吃拿卡要等等。反對特權思想、特權行為,就要從這些“見怪不怪”的小事抓起,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領導干部更要自我約束,嚴格要求自己,潔身自好,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R].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Z].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3]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國共產黨章程匯編[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李克強總理等會見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并回答提問[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18/c1024-20818618-2.html.
責任編輯:李月明
D261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