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菊 黃大志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明確,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凡是可以采用事后監督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這顯示了國務院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也為國稅部門推行涉稅事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擬從鐘祥市國稅局推行的涉稅事項集中審批的實踐,提出一些看法。
順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大潮流,鐘祥市國稅局按照“集約化、實體化、專業化、信息化”的要求,以涉稅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打破固有觀念,梳理業務流程,成立了集中審批辦公室,通過“先批后審”等方式,使所有的涉稅審批事項在7個工作日內“一站”辦結。集中審批辦成立以來,共審批各類非即辦涉稅審批事項507條,做到了審批正確率100%,各類執法文書審批“零差錯”的好成績。
(一)成立集中審批機構。改變過去涉稅事項審批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狀況,成立涉稅事項集中審批辦公室,實行審批職能、審批事項和審批人員“三集中”。按照簡明制度、簡單程序、簡便操作的原則,把分散的審批事項從稅源管理、征管、稅政等部門的職能中剝離出來,將征管、法規、稅政部門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職能和分局的部分管理職能,整合歸并到涉稅審批辦公室統一行使,施行“一站式”審批,實現所有縣市級審批職能及事項由審批辦公室集中審批。
(二)規范涉稅審批流程。針對《湖北省國家稅務局涉稅事項操作規程》中列明的29大項50小項非即辦涉稅事項,結合鐘祥市國稅局的實際,明確集中審批辦公室負責處理的38項具體涉稅業務,讓復雜的工作簡單化,簡單的工作標準化,標準的工作持續化,使集中審批辦公室的人員工作能夠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征稅成本。在實際工作中,加強與其他業務科室的協調與溝通,制訂了具體的崗位職責,規定了各個環節的流轉時限和文書種類,通過稅收執法信息預警系統,嚴格掌控文書流轉時限,跟蹤督辦環節流程,確保每項審批事項不超期,確保執法零差錯。通過數據交叉比對與審計,對涉稅事項申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開展實地核查,實施事后監督。
(三)切實減輕稅戶負擔。嚴格落實規范進戶制度,在全市范圍內統籌安排涉稅審批進戶核查事項。嚴格遵守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凡不需進戶的,或者可進可不進的,均不能進戶。對確實需要進戶實地核查的審批事項,事先填制《國稅工作人員進戶執法核準表》,請示領導獲得同意后方才進戶。進戶前充分運用征管信息數據,進行案頭分析,確保進戶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建立國稅人員進戶執法管理臺賬,詳細登記執法項目、執法項目來源、納稅人名稱、審批人員、審批時間、執法時限等內容,并按時上報市局協調小組辦公室。同時對未獲通過的涉稅審批事項,建立詳細臺賬,第一時間給納稅人就未獲通過的相關政策依據詳盡解釋,切實優化了服務,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
(一)厘清了征納關系。涉稅事項申請是納稅人的權力和義務,實行涉稅事項集中審批制度,將涉稅申請的主動權賦予納稅人,由納稅人對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負責,還其真正的納稅主體地位。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不參與、不干涉納稅人涉稅事項申請,而是根據納稅人提供的資料當場校對,采取備案和“先批后審”等方式,通過數據交叉比對與審計,對其涉稅事項申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實地核查,實施事后監督。這樣既體現了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對等,同時也有利于厘清征納關系,體現了稅務機關以服務為主的精神和宗旨,也更有利于稅源控管。
(二)提高了辦稅效率。對于一些流轉類的涉稅事宜,如果不從審批流程上作根本改革,就無法真正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新的涉稅事項審批機制,優化了征管流程,減少了辦稅環節,改變了以往納稅人“多頭跑”、“多次跑”的現象,和諧了征納關系,以往一些長時間才能辦結的涉稅事項,實現了“立等可取”。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請認定審批手續,辦稅服務廳受理后,需要稅收管理員進行實地核查、稅源管理部門負責人初審、稅政部門負責人簽批意見、市局分管局長最終審批告示層層環節流轉,一個環節不辦結,審批事項就無法完成。現在經辦稅服務廳受理后,直接移交到集中審批辦公室進行“一站式”辦結,辦事效率大大提高。
(三)規范了稅收執法。在原有審批制度下,稅收管理員實地調查后出具調查報告或調查意見,按權限逐級呈報審批。實際操作中,以后的審批環節都不再進行實地核查,只是根據案頭資料進行邏輯審核和要件審核,表面上看多道環節,層層把關、人人有責,可審批結果一旦出了問題,每一道環節都要承擔相應的調查、審核或審批責任,最終往往法不責眾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納稅人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無形中已轉嫁給參與審批事項各個環節的稅務干部共同承擔,擴大了執法責任和執法風險。部分稅務干部更是鉆審批環節多、流程繁的漏洞,將本該為納稅人辦事的“事權”無限放大和充分利用,以權謀私,導致腐敗。新的涉稅事項審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壓縮甚至取消了部分行政審批的裁量權,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了腐敗,規范了稅收執法行為,降低了執法風險。
鐘祥市國稅局推行涉稅審批制度改革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也得到了納稅人的普遍認同。但涉稅審批制度改革還處于試點起步階段,還需要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的積極跟進。
(一)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各級稅務機關應深刻認識到當前推進涉稅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改革步伐,盡快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信息公開制度、行政審批決定公示制度、納稅信用評級制度、行政審批聽證制度、行政審批跟蹤和信息反饋制度、重大行政審批決定報告制度和動態評估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辦法,實現涉稅審批的規范化。
(二)優化涉稅服務機制。稅務機關高效、公開、公正、誠信的服務是納稅人誠信納稅的重要條件,也是保障涉稅審批制度改革的基礎。牢固樹立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納稅人合理需求為導向、以信息化為依托、以提高稅法遵從度為目的,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渠道,完善服務制度,進一步提高納稅服務水平。應積極推行電子辦稅等多元化辦稅方式,將稅法規定和辦稅程序向納稅人公開,引導納稅人增強依法自覺納稅的遵從意識。
(三)完善事后監管措施。實施涉稅審批制度改革后,稅務機關的工作重點在于事后的監管措施是否到位。稅務機關應主動做好實地巡查、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等事后監管措施,做到既不增加納稅人負擔,又能發揮監管措施的最大功效,提高稅收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
(四)搭建信息查詢平臺。搭建審批信息反饋平臺,及時公開和反饋各環節的審批事項信息,方便稅務干部和納稅人對審批事項的動態查詢,讓內外人員及時了解審批過程的相關信息,便于進行批后管理、工作考核和執法監督,實現“陽光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