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愛平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在國家、當地各項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紹興地區小微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解決地方就業等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及困難。眾多小微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企業戰略選擇和戰略實現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而融資則成為了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小微企業融資難由內外因多方面原因形成,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本文選取紹興地區小微企業為對象,在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對紹興地區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研究,為三線城市政府在小微企業的協調發展中如何更好的發揮作用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紹興位于浙江北部、長三角南部,是一個三線發展城市。在國家、當地各項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紹興地區小微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解決地方就業等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小微企業一方面敢于創新,勇于在新興行業領域創新創先,同時,又能集中在以資源開發、產品初加工、低層次服務領域等傳統行業中發展。在紹興本地區的各類企業中,工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商貿服務等行業中,小微企業數量占了三分之二。不可否認,小微企業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人口,為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傳統行業中,小微企業表現出來的生產運作特點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技術要求不高,競爭充分,近幾年發展后市場區域飽和,企業利潤越來越微薄。在前期發展中,長期以來相對較低的價格,不先進的技術,低收益、低附加值,走傳統路線,雖然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技術管理思想等領域努力改革提高,但仍然較大程度的走著傳統老路?;蛘哒f,小微企業更看重的是當前的利益,保住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更多的精力關注未來。
正因為如此,小微企業在紹興地區的發展也存在很多障礙,受到了企業戰略選擇和戰略實現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而融資則成為了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小微企業融資難由多方面原因形成,內因包括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經營風險高、規模和信用水平低下致融資能力不足、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致融資成本高,外因則包括金融機構體系的缺陷、資本市場的缺陷、信用擔保環境的不匹配,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
紹興地區小微企業發展迅速,對地區國民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卻面對著種種困難。
市場環境問題在小微企業發展最初到現在,一直比較突出。很多小微企業都是非公有制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在用地、項目招投標、取得經營管理權等方面收到很多不公正的對待。
1.成本不斷提高,擠壓利潤空間。前有供應商在原材料上的不斷漲價,后有消費者線上線下越來越厲害的討價還價降價能力,小微企業在高成本擠壓中求生存,盈利每況愈下。調研過程中,有企業扛不住供應商接二連三的漲價,只能尋求下游客戶在商品銷售價格上找出路,沒想到,下游的采購經理手握兩份其他企業的報價單“其他公司送來的報價單,有20%的價格優惠,付款上還可以商量,你們如果沒有價格優勢,我們只能合作到此結束!”如此高成本的競爭,導致企業為了能繼續生存,不斷降價,利潤空間微乎于微。
2.上下游企業潛規則爆棚,擠壓利潤空間。很多小微企業渴望擁有大客戶,但是這些大客戶往往也給企業帶來說不出的痛。如某家包裝印刷企業,客戶中有不少酒店行業,每年到中秋節前,老板就開始發愁,因為酒店會要求“贊助”購買月餅,幫助銷售,若不采購,可能影響兩個企業之間的往來,而買了月餅,公司員工天天吃月餅不說,財務浪費大,進與退兩難。
3.行業門檻被人為拔高,機會秒失。隨著企業競爭的多面性不斷發展,行業企業競爭中大企業會按照自身所具有的優勢,設置行業門檻并不斷拔高。如信息技術、建造業等,招投標過程中,為減少參與企業的數量,直接提高企業的資質要求,比如注冊資金最低額、企業符合條件員工人數等,多數時候人為拔高的欄桿,使得小微企業望而生卻,只能主動退出競爭,機會秒失。
1.難以解渴的信貸環境。這幾年,各類銀行尤其是地方性銀行都在紛紛為小微企業打造專門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但是小微企業還是覺得“口渴不行”——只有點滴之水,潤喉都不夠。銀行作為主要的貸款提供方,依然面臨手續多、審批時間長的問題,小微企業急需用錢的時候只能尋找其他更快速的途徑比如各種民間高息借貸,而隨著市場資金回流速度的減慢,企業所賺利潤還沒利息多。而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小微企業的貸款所占據的勞動力又太多太長,額度小,但是手續還是要齊全,各個環節不能馬虎,人工成本高,利息收益單項小,數量多,想放棄又舍不得,想大力做,又難以全面的“雞肋”讓銀行也很痛苦。如此雙方痛苦的境地,即便金融機構貸款政策上的制度不斷在更新和改進,還是難解渴。
2.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卻無匹配的小微金融機構。大銀行與大企業匹配,各大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對接中小企業,而紹興地區眾多的小微企業不斷在“出生”“冒尖”,當然,也不斷在消失,卻未曾有對應的小微金融機構。大中企業申請貸款,有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成熟的辦事部門和辦事程序及制度相應配套,小微企業往往都在資金流動最緊張最迫切的時候需要辦理貸款,但是往往很少有機會享受最快的服務,因為企業資金構成、還款能力等與大中企業有較大差距。沒有匹配的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對應辦事,加大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和效率,數量和質量上的差距加大了企業的發展難度。
1.政策太多玻璃門,小微企業好失望。為了進一步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針對性的政策制度。比如為了更好的進行地區可持續發展,地方提出“按照布局合理、生態環保的原則”。只是,讓眾多小微企業困惑的是怎樣才是布局合理,如何做才是生態環保,做了不符合要求,改、遷、重新返工、取消……更加大企業發展難度。政府和金融機構很多部門服務態度不斷提高,但是該做的各個步驟依然需要一個個部門跑一遍走一遭等一等。甚至有些政策由于觸及地方利益,沒有機會落地接地氣,就夭折??此仆该骱唵蔚牟AчT太多,小企業很受傷。
2.多頭領導無暇應付,沒時間認真生意。小微企業要成立要營業,要提高質量,要保證安全運作,根據不同的行業需要接受不同部門的臨檢抽檢。以一家小飯館為例,健康證、城市管理部門的門前衛生三包檢查、食品安全培訓、安全檢查、消防檢查,通知檢查的和臨時抽查的,大大小小各種培訓檢查一年很多次。檢查本意出發點都是為了大眾,為了健康有序,但是檢查組的到來讓小企業團隊從心理到當天的管理都處于不同程度的“艱難+麻煩”當中,不接待不尊重,接待了太做作又影響營業,如何是好無所適從。
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招工難,流動快,人才跟不上企業發展。很多企業員工流失率尤其是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流失率高達25%。一旦有專長有管理經驗,很容易找到新的崗位,被較高薪資待遇誘惑而流失;或者員工對企業缺乏信心,不知道企業發展有沒有自己未來空間,自己可以在企業生存多久;對企業簡單粗暴的管理模式缺乏職業安全感;對企業的薪資待遇、績效考核不滿意等原因,都很容易導致人才的流失。人才的不斷流失,導致企業更加不愿意花成本培訓員工、提升員工,進一步導致人才的低質和流失,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小企業發展難上加難。
紹興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于2013年12月中旬,紹興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個面向中小微企業,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優質服務的公益性綜合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此平臺主要圍繞“政府的助手、企業的幫手”宗旨,整合經信、財政、科技、人力社保等多個部門,整合資源,形成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服務的平臺。該平臺成立到現在,已經為多家企業提供服務。但從數據顯示來看,更多的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服務數量相對較少。這其中,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平臺操作制度負載等原因導致平臺服務指導不能夠滿足企業需要,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平臺作用的提高。
1.當好紅娘,唱好中間人之歌。紹興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本身就有政府、企業、行業各個部門的整合資源,信息量大全,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提高信息的實時更新效率和信息的全面性,提高信息發布的審核速度,加快注冊的小微企業從平臺里查詢所需資料、發布信息的效率。比如可以研發小微企業動態數據庫,為制定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真實快捷的數據參考依據;小微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產品的銷售、原材料的需求很多時候快又急,但量不一定大,所以時間上顯得更加重要。如果平臺能根據小微企業的這個特點,對信息服務這塊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提高,對小微企業幫助將會更大。眾多小微企業,在成本上,由于受上下游企業的夾擊,很多時候為了找到出路,減少點成本,需要不斷的比較,若政府的公共服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塊,就會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當好紅娘,唱好小微企業與政府、與其他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中間人之歌。
2.踢爆“潛規則”,政府來把關。小微企業渴望擁有大客戶,一個訂單就實現企業大半收益目標,但是實際發展中無處不在的客戶潛規則條例,讓小微企業年年發愁??蛻艉颓郎淌沁@些潛規則的制定者,小微企業作為供應商很多時候按規則辦事。政府商務部門等相關處室可以出臺保護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有關的管理辦法,鼓勵小微企業運用電子商務、信用銷售和信用保險,拓展經營領域減少辦公人員直接接觸產生的人情效應,提高交易的質量和效率,按規則辦事,政府來把關,堅決打擊零售商業的潛規則,讓市場交易越來越公平公正。
3.政府加入促誠信,門檻高低一起定。當前行業的規章制度基本都由行業龍頭老大或者政府部門牽頭制定,使得小微企業只能成為被動的制度跟隨者和具體執行者。被拔高的門檻使得小微企業只能望洋興嘆。對于此類情況,需要從兩方面著手解決。第一,小微企業努力不做目光短淺、只賺眼前利益的短期老板,而應該成為自身手中掌握拳頭產品,有自己的熱點產品,經得起推敲和考驗,有行業誠信度的小微企業,雖然小,但底子好。有機會,就抓,有底氣抓。第二,政府和行業在制定規則時,應充分考慮小微企業的發展實際情況,允許小微企業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對于各種項目的開發,可以從規模、資質、管理等多個角度考慮,分門別類的給與小微企業一定程度的市場份額。
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大障礙即融資難。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地方政府各部門、各金融機構、民間資金都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進行有機協調,唱同一首歌,唱好同一首歌,政府搭臺,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嘗試:(1)政府引導,放松信貸環境;(2)成立小微企業針對性銀行或金融機構,專事專辦。
2015年3月26日,全國首個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正式營業。溫州民商銀行是2014年7月25日全國首批獲準籌建的3家民營銀行之一,注冊資本20億元,股東13家,全部是溫州本土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
在2013年11月份,《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溫州地區全國首個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正式營業已經開啟民商銀行的新路。紹興和溫州的民間融資存在很多相似性,紹興地區的民營銀行有極高的操作性。
建立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民營銀行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之一。非正規金融(民間金融)的發展和壯大已經為開放民營小微銀行提供了諸多經驗和模式。當前民間很多合伙制的投資公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使民間借貸變得組織化、透明化和規范化。
中小民營銀行資金來源于地方民間資本,與眾多資金需求者同在一個地區,地區經濟發展的形式和人員更多的綁定一起,有利于互利互助;中小銀行民營與中小企業在產權結構、管理結構上都出同根,有很多相似性,“血緣關系”強,有利于控制風險;中小民營銀行是為中小企業專門設立,其對中小企業的運作、掌握的信息以及自身具備的靈活性強、適應性高、借貸成本相對較低,足以與中小企業資金使用特點相對應,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者,作為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導者,要抓實干辦實事,政府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具體著手,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為小微企業鋪路:
進行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可以通過各種制度上的引導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在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方面做文章。比如可以在稅收方面設計各種優惠方案,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減輕小微企業負擔;為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小微企業提供財政貼息貸款,通過進行貼息方式的補助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效果快,符合條件資金到位時間段,效率高,也是企業喜聞樂見的??梢杂行Ы档推髽I的融資成本,效果也比減稅要好得多。同時,為改善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地方公共性存款的配比制度,將其納入財政坤款招標評價體系,對幫助小微企業發展貸款貢獻較大的金融機構,有權優先獲得財政存款。
進行獎懲制度的制定,推進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幫助小微企業樹立自身的市場信用地位。對于自身發展中珍惜企業信用,社會口碑好,財務清晰的企業,政府應該在其貸款和資金使用過程中給與充分的“后臺幫助”:積極組建政府性的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搭建增信平臺;簡化現行擔保手續,成立綠色通道,真正將政策落實,一步到位,減低企業融資的成本。
進行扶植政策基金政策的制定,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針對性的成立一些扶持基金和發展基金,由行業企業和政府一起監控,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資金調度。政府出資成立扶持基金,或者和小微企業的團體一起出資成立發展基金,共同管理基金。在企業有需求時,由基金出資給予幫助。以紹興柯橋地區為例,紡織面料企業、外貿企業眾多,大型企業有自身的社會地位,小微企業則可以通過互相協作捆綁的方式進行融資需求。政府對發展好、前景廣闊的企業,尤其是負責人自身信用條件良好的小微企業給予制度上的肯定和資金上的幫助。
地區經濟的好壞,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才的流入流出。紹興地區地處浙江,整體經濟較好,人才流入一直比較頻繁,很多外地入紹人員已經在紹興地區安家落戶,成為新紹興人。但這幾年由于整體經濟的衰退,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外來務工人員家鄉的發展,很多企業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招工難用工難問題。故此,除了企業自身需要不斷努力,留人用人用好人,政府也應該從政策層面為企業用人留人做好保障措施。
對人才需求較大的行業企業,可以由政府出面進行人才的引進招聘培訓。如政府可以與企業組團去全國各地各高校進行某行業人才的招聘,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和優惠政策,給予落戶、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提供;行業特需人才政府出面邀請行業專家來本地進行統一培訓,減少企業用工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員工的專業技能,加強了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員工的技術交流。
政府制定政策鼓勵行業與地區院校的合作。地區職業院校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往往都是地區行業企業最想要的員工,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與大中企業之間的差距,往往只能挑選招聘會上的剩余人才,甚至招聘不到。故此,政府可以作為中間人,對于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進行合作洽談,為雙方尋找合適的對接點,比如合作辦學,成立訂單班等,為畢業生尋找就業渠道,為企業尋找員工,雙方得益。
小微企業在整個企業發展中,處于“嬰幼兒”階段,相比已經是“成年人”的大中企業,更需要政府、社會的“營養和關懷”。政府應該積極發揮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從政策環境上做細做實各項工作,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1]蘭秀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3(8).
[2]黎友煥.加強監控民間金融發展狀況[J].中國金融,2012(3).
[3]黃友松.中小企業互助融資研究——社會資本的視角[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4]趙玲.科技型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多維服務體系研究——以杭州為例[J].未來與發展,2014(3).
[5]任環.浙江民間金融研究——基于“制度創新”視角[D].浙江工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6]陳志剛,桂立.將“灰色金融”陽光化——對恩施州258戶農民家庭民間借貸的調查與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
[7]孫國亮.義烏民間資本運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視野,2014(6).
[8]俞愛平.紹興民間融資現狀調查與發展路徑選擇[J].經濟師,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