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光武
堅持本土原創 打造節目精品
——廣西原創音樂春晚創作淺見
□ 黃光武
2013年到2015年,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連續錄制廣西原創歌曲春節晚會。 晚會定位為“用原創音樂藝術向春晚致敬”,展示廣西原創歌曲的優秀作品,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色推動文化精品生產工程,充分發揮廣西電視臺為“大地飛歌”所構設的全國一流電視演播大廳的電視光電藝術,通過廣西第一收視平臺綜藝頻道,呈現一檔節儉而精美的春節藝術精品晚會。
原創音樂春節晚會每年大年初一晚22點在綜藝頻道首播,隨后在廣西電視臺新聞頻道、國際頻道、衛星頻道相繼播出。每年晚會播出后,業內高度評價,社會反響熱烈,已形成廣西一年一度音樂盛宴,也成為廣西電視臺獨有的電視音樂品牌節目,并連獲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春晚獎創優二等獎。
筆者多年參與廣西原創音樂晚會的導演工作,試圖從以下幾個角度總結廣西原創春晚的創作規律。
在原創歌曲的選擇上,導演組聯合廣西資深音樂人組成策劃團隊,從廣西每年獲全國大獎的優秀原創作品或廣西各地市最新優秀原創歌曲中選曲,在每年近300首廣西年度原創新歌中最終篩選出21首代表廣西最高水準的原創音樂作品,涵蓋流行、民族、美聲等演唱范疇。
為了保證原創音樂的魅力與傳播,每年所選的歌曲,導演組特別強調作品的故事性。這些歌曲都是創作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如今年晚會上唱作人蘇東升為已故音樂人阿華創作的歌曲《我們還有多少時間》,80后唱作新秀蘇晴為戀人而作的《不客氣》等等。可以說每一首原創歌曲的選擇,都是在訴說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此外,晚會的歌曲表現內容豐富,更注重民族性,也更接近原創主題,廣西的侗族大歌、壯族嘹歌紛紛被搬上舞臺。特別是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侗族大歌,被稱做“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在國際舞臺享有極高的盛譽,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晚會籌備前期,導演組專程到三江侗族地區采風,拜訪中國民間文化傳承人,并邀請他們一起走上晚會舞臺。當親切的壯語版《敬酒歌》和稚嫩童聲演繹的廣西侗族童謠悠揚唱響,仿佛讓人看到了廣西人在音樂殿堂里尋夢、追夢、筑夢、園夢的奮進歷程。
回歸音樂的本意,強調音樂原創與創作人、與當地當下的關系,讓觀眾在優美的旋律中,考究歌曲背后的涵義,了解每一首原創作品的背后的故事,這為廣西原創歌曲的傳播,提供了更為扎實的內容基礎。
廣西原創春晚一改過去春晚重舞美、重伴舞、大場面的習慣,化繁為簡,回歸歌曲本身。晚會更加注重音樂的品質,并要求所有歌手現場真唱,為自己的原創作品代言。很多歌手為了舞臺效果,私底下多次排練,苦練唱功,使得晚會的表現力得以增強。
為了讓原創晚會更多現場真實感,晚會組邀請了廣西音樂人組成的老南孩現場伴奏樂隊,隊伍成員24人,其中4位和音歌手,鍵盤、吉他、二胡、小提琴、架子鼓、打擊樂,盡力滿足歌手對設備與團隊的需求。音樂晚會上21首歌曲全部采用樂隊現場伴奏、歌手真唱形式展現,讓觀眾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享受音樂帶給人們的震撼。
用真實倡導健康的舞臺行為,原創音樂藝術才得以酣暢淋漓地展現,這對廣西原創音樂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每年原創歌曲春節晚會的舞美逐年升級,盡量用顏色去營造意境,大氣磅礴又盡顯清新,去掉繁復的壞境,歌手站在舞臺中央,唯我獨尊。
為了達到更好的呈現效果,2015年原創春晚除了采用轉播車8機位拍攝錄制之外,新增演播廳廣角大全景、樂隊伴奏區游機等6臺機位,保證全方位、無死角,不錯失任何一個精彩的瞬間。在錄制過程當中,導演組要求所有攝像全程掛帶錄制,一臺晚會錄制時間為120分鐘,最終素材量為1680分鐘,后期剪輯為90分鐘。16∶1的片比,保證每一個細節都能都夠最大可能跟上音樂的節奏,最大程度調動觀眾的觀看效果。
歌手的發揮離不開音質效果的呈現,為此,技術組在現場的聲音返送、樂器拾音、現場音箱、現場調音等技術細節下足功夫,保證歌手的穩定發揮。此外后期音頻制作按照國內一流制作要求,采用5.1環繞立體聲同步制作,后期采錄的音頻經過12道混音,播出的音質效果要大于以往轉播車輸出的信號,也高質量地滿足觀眾對音樂品質的追求。
每年的廣西原創春晚依然堅持“節儉辦春晚”的原則,晚會花費少,全由廣西本土企業贊助支持,卻達到了“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
因為有了真心實意創建本土原創品牌的決心,晚會的策劃、歌曲選取、歌手邀約,都得到音樂界、企業界以及技術部門的誠意支持,參與演出的知名歌手對原創晚會也報以極大的熱情,以創作的態度參與演出。如在2015年的晚會上,2013年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季軍賈劍龍;2014年《中國夢之聲》人氣選手夏瑤;2014年《中國好歌曲》唱作新秀蘇晴等青年知名流行歌手參與,為晚會聚攏了不少人氣,也使得更多人關注原創音樂,關注廣西電視臺打造的原創音樂事業。
由于廣西原創音樂晚會始終如一,堅持原創,幾年來,吸引了廣西電視臺、廣西電臺、《南國早報》、《當代生活報》、新浪網等多家媒體對晚會進行大量的報道,這無疑對廣西原創音樂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這些媒體平臺,廣西的原創音樂讓更多觀眾熟知,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唱作人。
在文化大發展的浪潮中,找到本土原創文化與節目之間的契合點,并承載這一本土資源,打造出品牌原創節目,這將是原創春晚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廣西原創音樂藝術的發展,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一批優秀的原創音樂電視作品,構建原創音樂產業鏈,最終才能形成“原創廣西,影響中國”的音樂電視文化精品。
(作者單位:廣西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