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 特約記者 岳振廷|文
企業沒有國界,而企業家是有國界的。多年來,李長杰帶領金龍集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愛國而強志,為愛國而拼搏,以一個共產黨員自覺的愛國意識和誠摯的愛國情懷,演繹著產業報國的感人故事。
2月9日,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集團”)2014年度二次股東會暨二屆十次職工代表大會在金龍集團總部召開。本刊記者奔赴新鄉采訪了金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長杰。這位慈祥的長者,以和藹的面容、自若的談笑、清晰的思路,讓人一下子拉近了與他的距離。
時間回溯到2014年8月28日,李長杰收到了來自美國大使館的信函,美國助理國務卿Charles Rivkin邀請他于9月5日在北京參加投資美國的CEO圓桌會。這是李長杰繼2014年7月10日參加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企業家早餐會之后,又一次與萬達、中航、北汽等9家中國企業面見美政府高級官員。
李長杰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在和我們的座談中,美方了解中方企業在美國投資經營的情況,傾聽企業所遇到的問題并探討解決方案。”記者深知,能參加如此高級別的座談會,都是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企業。而金龍集團作為中原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參加此次座談,是金龍集團“走出去”應得的榮譽。
談起金龍往事,李長杰說:“金龍是和國際接軌最早的企業之一,從引進設備到出口銅管,再到國外建廠,我們走出一條國際化的道路。國際化讓金龍深感發展之路的艱辛,也感到出門在外時,國家給予的扶持與關懷,對國家的熱愛可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992年,金龍集團從芬蘭奧托昆普公司引進了國內首條鑄軋法銅管生產線。設備引進國內之后,負責安裝的外國專家態度驕橫不說,回國之前,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當面燒毀圖紙,這讓李長杰心中有了刻骨銘心之痛。由于缺乏技術支撐,金龍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合格,車間廢品堆積如山,企業虧損4400萬元,負債率高達116%。
“其實,外國設備不成熟,這讓我們吃盡了苦頭!”今天提起往事,李長杰仍然心中不平。

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杰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面臨困境,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自尊意識,讓他成了金龍的主心骨,被大家推上了廠長的位置。他提出:“世界上沒有救世主,要生存靠的是我們自己!”他懷著中國企業家強烈的自尊心,決心與國外同行一決高下。
“在困難面前,我們不是問政府要資金要政策,而是以 ‘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超越創新’的路子進行自救。我們有多年的銅加工技術積累,不信攻克不了這一技術難關。”金龍集團黨委行政辦主任宋相福回憶起當年的情況,深有感慨地說。
努力,再努力!失敗,再失敗!無數的挫折之后,李長杰和他的團隊一舉突破鑄軋新工藝與典型盤拉工藝的技術銜接,基本實現了盤拉不斷管,替代了進口產品,開發出空調機用薄壁銅盤管,綜合成品率在80%以上。被洋品牌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企業,奇跡般復活了,并且金龍在銅管制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產效率提高30%。
“鑄軋法銅管生產裝備、工藝技術都是在金龍集團自主研發下日趨成熟的。現在金龍的一條制冷銅管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達到2.5萬噸,是過去產量的10多倍。集團的全部產能達到40余萬噸,占世界銅管產量的30%。”李長杰說。
由于金龍集團在銅管生產裝備技術方面的進步,設備獨立制造能力也逐步增強,外國設備供應商向金龍集團推銷設備時,金龍才有資格挑挑揀揀。李長杰告訴了我們一個小故事,一家英國設備供應商在一次談判中向他訴苦:“李總,過去你們進口設備像買我們的大衣,套在里面的西裝內褲也都一塊買,可現在你們感興趣的只有我們的內褲了!。”一笑之余,不由讓人感慨到金龍集團作為中國企業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收購日資企業無錫川村精管公司是李長杰愛國情感釋放最為酣暢淋漓的一次。
日本投資4000萬人民幣在無錫建成的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川村精密銅管廠因連年虧損,想在中國尋求買主。作為當年銅加工領域冉冉升起的明星企業,金龍集團的實力讓日方找上門來。雙方談判時,對方要價1300萬元,金龍集團一開始只出250萬。后來日方降到800萬,金龍集團升到400萬就不再多出。最后一次談判時間是在當年的8月13日,談判中日本公司代表說,我們的公司不行了,送給李先生了。李長杰爽快答道:“那就400萬好了,我們就成交了。”這時,日方代表表示原則同意,但提出想讓金龍集團再增加20萬元,理由是支付一些差旅費用。李長杰卻回答說:“今天不可以,明天可以。” 日方代表兩眼茫然,李長杰用沉痛而又堅定的口氣對他們說:“原因就是今天是8月13日——1937年中國淞滬抗戰的紀念日。”李長杰傲然的愛國情結,讓日方肅然起敬,也在無奈之中接受金龍提出的條件。

2009年2月1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墨西哥接見隨團的國內企業家時與李長杰親切握手

2014年7月10日,李長杰參加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企業家早餐會與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交談
在采訪中,李長杰說:“就個人層面來講,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自己的國家都不熱愛,就根本談不上什么敬業、誠信和友善。”
金龍集團正是如此。2005年的8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新鄉金龍集團總部視察時,看到漂亮的廠房、紅火的生產場景,胡錦濤很是高興。當他聽到李長杰介紹金龍集團的規模和在國際上的技術實力時,胡錦濤希望金龍成為民族企業創新的典范。李長杰慷慨地回答:“金龍集團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民族企業,只要國家有危難,我們將義無反顧把我們的企業獻出去。”
對此說法,有人表示不理解,而李長杰卻堅定地說:“企業規模小的時候,是屬于企業家本人的,當企業做大做強之時,企業就屬于整個社會。沒有穩定的社會的支撐,金龍能有今天?”
正是由于社會的支持,李長杰領導下的金龍集團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機遇。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冰箱空調行業的迅猛擴張,金龍銅管迎來了市場機遇。為了應對市場的需求,從1998年兼并山東龍口銅管廠開始,金龍拓展的步伐就沒有停止過。
“金龍的快速擴張,真的是有人高興有人憂。高興的是下游的空調冰箱用戶獲得了質優價廉的銅管產品,而同行就把金龍看成了‘眼中釘’,欲除之而后快!”集團副總裁冀學峰說。
2008年金龍墨西哥公司開始籌建。第二年的10月28日,當金龍集團墨西哥公司沉浸于竣工投產的喜悅中時,一場“反傾銷”官司降臨到金龍集團身上。這場戲的緣由,是美國銅管企業拉攏德國和日本銅管公司共同策劃的。
面對如此艱巨的國際官司,李長杰以堂吉訶德式的勇敢坦然處之。他對記者說:“有人勸我趕緊收手,和國外企業打官司肯定吃虧。但我想金龍沒有錯,為何去低頭?在國外也有公平說理的地方。我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金龍集團企業是不怕事的,是敢于和他們較量的!”
雄心滿滿的李長杰不卑不亢,堅決應訴,同時提前開始在美國籌備建廠,給對方絕地一擊。
2013年的6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精煉銅管材做出反傾銷行政復審終裁,裁定中國企業金龍精密銅管的傾銷幅度為0.00%。這場長達六年的國際官司讓金龍集團在世界舞臺上顯示了傲然的實力。當時,新聞媒體用“金龍折了美國腰”一詞來形容此舉。
2014年的5月28日,金龍集團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銅管項目竣工投產。在投產儀式上,李長杰說:“金龍集團在美國建廠的成功,意味著美日等同行企業對金龍圍追堵截的徹底失敗,金龍以新的姿態和形象,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
金龍集團美國公司的成功投產,讓看到此消息的網友十分振奮,大家紛紛留言,對金龍集團在美國的項目“點贊”,稱贊這是中國人到美國“扶貧”,顯示了金龍集團走出國門的恢宏氣勢,體現了民族企業走向國際舞臺的驕傲。
今年68歲的李長杰出生在新鄉市原陽縣的一個叫棘針墳的小村莊,小時候家庭的苦難,磨煉出李長杰剛強的志氣和慈善的心腸。
在金龍集團,李長杰把員工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的愛國之情融化為愛企業、愛員工之心。員工的免費午餐、生日宴、購車補助等等,無不體現著李長杰拳拳赤子之心。
有一年中秋節前夕,企業給員工發蘋果,李長杰在路上遇到一位員工,就打開箱子看看蘋果怎樣,當他發現一個蘋果有一個爛點時,就讓相關部門給這位員工重新換了一箱蘋果。有人不解,認為李長杰是小題大做,不就是一個有爛點的蘋果嗎?用得著興師動眾嗎?
而李長杰卻說:“員工利益無小事啊。蘋果有爛點是小事,可當他拿回家后,愛人看到有爛點,也許會認為他在單位沒本事,是人家故意這樣做的,就免不了會冷言冷語;如果父母看到這個爛點,也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在金龍受欺負,就會產生憂慮。”
2014年的8月7日上午,在云南地震發生后第五天,李長杰代表金龍集團向災區人民捐款近320萬元,是新鄉市開展捐助最早、捐助最多的企業。李長杰動情地說:“面對災情,我們雖然不能親臨現場解救每個微弱的生命,但我們可以用捐款方式盡我們的微薄之力,為受災群眾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援助。哪怕善款能給災區人員買一瓶水、一頂帳篷或一盒方便面,也是值得的。”

金龍集團銅管生產線俯瞰
記者手中有一份金龍集團近年來的捐款明細:2000年為下崗職工捐款25萬元;2001年為新鄉市貧困職工捐款30萬元;2002年先后為貧困職工捐款50萬元,為黨組織“結對幫扶”活動捐款30萬元;2003年向新鄉市社會福利機構捐款20萬元;從2005年開始,金龍集團每年向市總工會幫扶中心捐贈300萬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集團員工踴躍捐款近1300萬元,并派出兩批50余人的救災隊伍奔赴抗震救災前線;玉樹地震后,金龍集團又將150萬元愛心款送到災區人民手中;2009年,全球H1N1流感病毒肆虐,集團在第一時間向深受其擾的墨西哥人民捐款50萬元,成為第一家向墨方捐款的中國企業;2013年,為弘揚正氣,向新鄉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100萬,金秋助學捐款30萬。迄今為止,企業已累計向社會捐款3000多萬元。

金龍集團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銅管生產基地,金龍集團美國員工正在忙碌工作
針對近年來金龍集團在美國、墨西哥、上海、蘇州等地建廠擴張,記者向李長杰提出了疑問:“為何不在河南新鄉更多地布局銅管產業,以回報桑梓呢?”李長杰微微一笑說:“市場是企業命根子,我們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
他介紹說,目前國內的空調冰箱企業大部分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個地區。在世界范圍內,美國是僅次于中國的制冷空調冰箱生產大國,其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部休斯敦附近。在這些“冷谷”周圍,金龍集團布局了珠海龍豐公司、上海龍陽公司、蘇州的倉環公司和煙臺的龍蓬公司。跟隨國內空調企業擴展的路徑,集團還在重慶布局了龍煜公司。在國外,金龍在靠近休斯敦附近的墨西哥科維拉州、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分別設置了兩個公司。
金龍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徐明認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用戶,制冷企業需求零配件的特點是信息反饋要快,供貨要快。如果只在新鄉布局生產基地,路途遙遠,將無法實現快速供貨,會使金龍集團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喪失優勢。
“我們必須跟著市場走,才能贏得訂單。這就需要新鄉人民諒解金龍了。”面對記者的提問,李長杰滿臉誠意告訴記者。金龍集團黨委副書記馮方向記者解釋道:“金龍集團研發的新能源隔膜材料、動力電池系列產品等新材料產業全部留在了新鄉市,耐腐蝕的合金管材、鋁產品也留在了新鄉。此外,我們與德國合資籌建的高品質4.5萬噸銅板帶項目也正在金龍工業園區籌建,這些項目都是未來金龍集團發展的重點。”

金龍集團在墨西哥的銅管生產基地
李長杰表示,金龍集團現在每年向國家交稅5個多億,其中有1.5億留在新鄉。作為一名新鄉兒女,李長杰有個心結,就是想把稅收更多地留在新鄉,他的目標就是為新鄉做出2個億的稅收貢獻。“若達不到2億元的稅,就對不起新鄉人民,金龍集團在新鄉也很沒有面子!”他笑答。
采訪結束時,李長杰說:“金龍集團不管在哪里辦企業,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中國的企業,辦企業的目的就是讓政府滿意、百姓滿意、員工滿意。我們的思路是金龍集團發展一盤棋,無論在哪里發展,都以‘家’為上,把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熱愛員工擺在第一位。愛,讓金龍將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