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堅 |文
超威集團作為蓄電池行業龍頭企業,作為湖州市工業企業的“領頭羊”企業,推進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既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命題,也是一個持之以恒的命題。一直以來,超威集團牢記使命,擔負責任,踐行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當好示范、樹好榜樣。
企業是一個地方的發展主體,是一個地區環境保護的直接責任者。尤其是當前,生態文明成為國家重要戰略,擺在了五位一體的重要位置。超威集團總部的所在地——湖州市,在201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地市。作為蓄電池行業龍頭企業,作為全市工業企業的“領頭羊”企業,推進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既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命題,也是一個持之以恒的命題。一直以來,超威集團牢記使命,擔負責任,踐行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當好示范、樹好榜樣。在加快“綠色制造”的進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沒有不污染的行業,但有少污染或不污染的企業”。我們對自身環境要求就是“圍墻以外是花園式的,圍墻以內希望是食品級的”。我們秉持上述理念,堅持自律為先,堅持環保意識的普及,堅持引入社會公眾監督,堅持提升和改進技術,引領行業健康、良性發展。超威的工廠排放口有即時監測,并請第三方來檢測;超威工廠周圍的土壤每年請第三方做一次測試,結果向當地的村民公布,并送往當地縣市相關部門。超威山東、江西等地工廠的監控儀,由企業自行出資采購安裝,并將終端數據與當地的環保部門鏈接,以保證實施全天候的跟蹤與檢測。在超威集團郎山公司,投入運行鉛蓄電池重金屬廢水防治及信息化管控項目。該項目被評為浙江省2014年第一批30項兩化深度融合優秀應用案例,也是唯一入選的一家蓄電池企業。項目通過智能化信息化廢水處理裝備、循環冷卻水循環裝備、膜法中水回用技術裝備、智能化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四位一體”廢水處理與再利用技術,通過建立在線監測體系,實現鉛蓄電池生產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5%以上,廢水減排30%以上等蓄電池綠色制造的目標。除了在線濃度、pH值檢測,處理后的水還要經過生物檢測,即將水排入魚缸以后觀察金魚的生存情況。
我們努力提升技術水平,改進核心工藝,專業專注把傳統鉛酸蓄電池做到極致,實現資源環境消耗的最低化,產品質量工藝的最優化。一是突出重點項目。全面推進無鎘內化成生產工藝,有效解決了動力蓄電池一直沿用含鎘配方與外化成工藝廢水排放量大的難題,實現了節能28%、節水90%,廢水零排放的顯著效果,并向行業開放了無鎘內化成核心工藝的“源代碼”,為實現電池的無鎘化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全集團已全部實現無鎘化生產。同時,原子經濟法鉛回收項目于2014年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在節能減排、防污治污和循環利用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對傳統鉛回收產業具有顛覆性、革命性意義,目前已完成兩期試驗線的建設。該試驗線利用原子經濟性反應,通過化學方法將廢舊鉛酸電池轉化成可直接利用的鉛粉,使鉛回收利用率達到99%,并減少煙塵、廢水、廢氣的排放。二是突出核心工藝。大力引進通過超高效鉛煙、鉛塵環保裝備引進有效減少重金屬的排放;引進自動化密封包片機、鑄焊機、節能型直流母線可回收充電機等先進裝備,減少重金屬廢水無組織排放,有效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全面提升綠色制造水平。三是突出源頭控制。作為全國電池行業11家清潔生產倡議發起單位之一,超威集團早在2006年就開始試行清潔生產改造工作。從2012年開始,我們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達標改造,通過對包括蓄電池內化成工藝、崗位真空除塵清掃系統、自動滾剪分板鑄焊、全自動包裝線等五大方面的改造,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工作。
創新是超威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牢牢依靠創新、實施創新、不斷創新,通過強化平臺建設、強化人才支撐,持續加大創新研發力度,有力保證了“研發一批、儲備一批、生產一批”的良性循環,為加快綠色制造奠定了基礎。首先是技術創新。長期以來,超威堅持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此來贏得市場和未來。先后開發了全國首創的納米技術、膠體電解質替代傳統稀硫酸電解質技術、智能集成電路技術、耐高低溫活性配方技術等155項創新專利技術;突破性地解決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膠體電池等多項行業共性技術難題;鋰電材料技術研究“十年磨一劍”,水平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其次是合作創新。以項目為抓手,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院士形成了緊密的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關系。在行業內,無論是院士的數量還是合作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在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的合作當中,同樣也是以項目合作為基礎的緊密型合作,所合作的領域內處于領先地位。最后是人才創新。超威什么都不缺,但永遠缺人才。超威什么都可以節約,人才不可以節約。目前,超威已匯集了20多位國際、國內電化學及動力電池行業權威專家。

推進轉型升級,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是突破邊際遞減效應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下一輪跨越式增長的必由之路。我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人才優勢,開展積極探索,努力打造新增長點,提升增長的質量與內涵。一是開展跨國合作。主要是同德國MOLL公司合作,生產汽車啟停電池。通過這種強強聯合、跨國合作的模式,獲得MOLL公司的專業技術及M品牌使用權,以較短的時間掌握啟停電池核心技術,為迅速搶占行業制高點打下了基礎。該合作模式還被浙江省委夏寶龍書記稱贊為“浙江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二是推進產品升級。結合現有產業政策,聯系自身實際,積極由傳統領域向新能源領域拓展,由傳統鉛酸電池向新型鋰電、儲能電池邁進,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全面引進與自動化裝備的應用,全力推動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自行研發的智能電池突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填補了行業空白,被譽為浙江省智能化建設的首個突破;研發的三元材料新型模塊化鋰離子電池,已廣泛運用于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儲能、移動通信基站等領域。首套批量配套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系統已成功下線,該系統采用新型復合材料體系,比能量高出國內普遍產業化應用的動力鋰電池20%左右。三是完善產業布局。發揮核心技術領先優勢,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項目。邀請國內頂尖機構組成的專家團隊,共同開展新能源區域物流車項目前期咨詢論證工作,重點圍繞市場前景、產品戰略、車型設計等重點進行分析研討。目前,項目的推進團隊已經搭建完成,前期重點工作也已經明確。同時,該項目也被列入所在地政府主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純電動汽車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為導向,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人才團隊建設與品牌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建設國家環保工程技術中心與浙江省重金屬廢防治技術創新聯盟為契機,全面開展蓄電池生產與回收環節污染物產生源的削減技術的開發,過程污染控制技術、結果防治技術的綜合開發,全面提升行清潔化生產水平;以建設“兩化”示范創新與裝備升級為重點,全面推動公司信息化建設與裝備升級,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全面引進與自動化裝備的應用,有效開展廢氣、廢水防治與生產綜合效率全面提升,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整個行業加快實現綠色制造發揮積極作用。
同時,為促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我們建議,一是在政策制定上,對蓄電池行業給予同等對待。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應將鉛蓄電池納入政策范圍內,能夠給予同等待遇。二是在觀念認識上,引導并積極消除對蓄電池行業的偏見。隨著國家政策日益規范與技術創新工作的持續開展,現有的鉛蓄電池制造與傳統生產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生產裝備與污染排放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