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華繼
(上海新建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上海 201405)
Q1‐063落地車床的技術改造
宣華繼
(上海新建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上海 201405)
Q1-063大型落地車床是我公司重點設備,主要加工對象為磨機、回轉窯筒體、礦磨機、大型卷揚機等。為滿足市場需要及企業發展的要求,近十年對其進行了五次技術改造,提升了設備的承載能力,提高了設備的加工精度及效率。
市場需求;技術改造;整機加工
Q1-063落地臥車的技術改造項目是應對市場的變化,滿足生產需要的迫切行為。現在它的加工能力滿足總長22M(磨機雙滑履中心距18M)、載重170T、直徑達?5.5M的超大筒體的加工,不太熟悉的人可能不知道10年前的這臺臥車是什么樣,該設備是 1985年采購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的落地車床,最大加工直徑 ?5M,最大工件加工長度12.5M,最大承載75T。根據使用部門及設備部門人員稱在老新建廠這臺臥車只加工磨機、大窯單節筒體,工件最重不超過 50T左右。借世博會的東風,老新建配合異地動遷,公司領導未雨綢繆,提出了要求對落地車床進行加高、接長、尾座機械部分和床頭液壓部門實施改造。
1.2004 年8月開始實施了第一次臥車改造:著手設計圖紙外協加工零配件,2005年3月又赴齊齊哈爾定制二塊基礎平板和尾座零部件,協調尾座軸承修復協作事宜,選定采購尾座主要軸承(原國產軸承改成進口軸承),至2005年6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10月底完成新建歷史上第一臺?4.2M磨機筒體的整機加工,這是里程碑意義的改造,實現了大型雙滑履磨機筒體、大型回轉窯筒體的整體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產品質量,滿足了當時市場的需求,為今后的幾次改造提供了扎實的基礎,這次改造使得該設備加工能力達到了直徑?5.5M、總長18M、承載120T。
2.隨著企業訂單的不斷增加,為提高機床工作效率、加快磨機筒體的成臺的金加工節奏,公司于2006年底提出了增加一套刀架,電氣控制更新改造的建議。跟著市場走是企業的發展需要,2007年3月實現了落地車床雙刀架的加工能力,這一次改造使得臥車加工?4.2M磨機筒體從原來的10多天縮短為一周左右,為企業搶占市場提供先機,也為企業2010一整年完成48套水泥磨機筒體加工提供了可靠的裝備保證。
3.2010 年企業承接2臺出口丹麥史密斯的?5*16M重量150T的磨機筒體的整體加工訂單,150T已超過原先改造的 120T的最大承載量。公司緊急召開技術準備會研究決定對落地車床實施第三次改造:上半年對車床車頭花盤上增加 4套牛頭卡爪,對車頭實行了液壓輔助支撐機構(50T的液壓站),這個支撐機構安置在車頭花盤下面,實現對花盤的托舉。當年 6月順利完成整體加工的切削任務,這次改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借助液壓系統加大了設備的承載能力,擴大了加工范圍,迎合了市場的需求,為公司開拓海外市場迎來契機。
4.2012 年棘手的項目又出現了,國家援建項目:公司承接的北京凱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出口阿塞拜疆的2套?5M*15M超大型水泥磨機。面對又一加工難題,新建人不得不對其再一次改造優化。利用廢舊平板、設計基礎重新施工、技術處設計尾座液壓輔助支撐結構、優化車夾具、更換尾座頂針。其中最主要的是尾座的液壓輔助,借鑒上一次改造的經驗采用液壓輔助支撐,液壓站的購買跟前一次一樣沒有困難,但是在尾座的支撐卻遠沒有車頭的液壓支撐這么順利。因為筒體的大小不一,每一次都要更換合適的車夾具,通過反復的推敲及實驗,最后定制了一個車夾具,與以往的車夾具不同,這個車夾具中間突出一部門圓環,圓環內側過盈裝配用壓機把頂針嚙合部位壓入,外側圓環上熱套一個雙排調心滾子軸承,尾座的頂針及壓入物均采用60度配合,且使結合面嚙合超過2/3,軸承下面又實現一次托舉。同樣采用50T液壓站,通過計算算出油缸及活塞桿的受力大小來確定油缸大小,經過幾次的裝夾調試試車,基本滿足開車條件。但是這次加工超過170T,從上到下都是膽戰心驚,加工過程中軸承中的滾子發出“的的”聲音等,讓新建人寢食難安。不過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加工順利完成,確保了 2臺大型水泥磨機的按期保質交貨。經過改造后設備加工能力直徑達?5.5M、總長19M、載重170T的回轉工件加工能力。為贏得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
5.2013 下半年為了完成出口丹麥史密斯?5*17M(滑履中心距17M,實際總長21M左右)的水泥磨筒體的加工任務,落地車床面臨著第五次技術改造。這次面對的困難是長度不夠且加工精度高(滑履外圓圓跳動度 0.2mm)并且改造還要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完成。第五次改造在原來基礎平板上再接長,接長平板重新設計澆鑄,接長基礎重新施工。經過第四次改造加工完170T筒體之后,對于機床尾架的頂針破壞很大,接觸面有拉傷。在這一次技術改造中,在原先的基礎上對輔助支承結構進行優化,頂針重新修復研磨,車頭與車尾的同心度調整、以及 2塊平板的重新找正,找間隙、搶時間在車間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僅用5天時間(原計劃2周左右),于12月11日完成設備的改造及精度調整,12日上車加工并于當月20日完成了加工并一次通過史密斯嚴格的驗收程序。
該設備的改造歷時近10年,前后經過5次重大改造,后2次也正是我擔任車間、設備管理以來的親歷過程。如此重大的工程非一人、一個部門所能完成的,是新建的團隊協作、相關部門的支持,乃至外單位的幫助才能完成。總的來說Q1-063的設備改造是成功的,是順應市場變化,產品規格變化的產物。緊跟市場節奏,占據市場份額,扎實的加工能力是企業發展的保障。如果以后還有產品的挑戰,或許還有第六、七的改造也說不定。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年鑒2012年 雷前治主編
TU714
B
1007-6344(2015)08-0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