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曉東
新聞播音語言節律特點問題分析
□ 崔曉東
新聞播音在廣播電視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最具意義的表達方式,研究新聞播音的語言節律特點有助于把握語節這一基本單位內涵,從而形成良好的語言節律感,提高新聞播音水平。本文將著重分析新聞播音的語言節律特點,并對其特點內涵進行歸納分析,幫助新聞播音員有效控制自身的語言節律。
新聞播音;語言節律;特點
新聞播音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其他播音方式相比,不僅語言節奏快、連貫性強,而且語言密集程度高,對新聞播音員的專業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新聞播音的上述特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播音過程中的語言節律特點,語言節律特點也成為語言學的研究熱點,受到越來越多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有關漢語節律的研究不僅豐富了語言學的理論成果,而且還推動了語言識別技術的進步,縱觀當前的文獻報道資料,有關新聞播音方面的語言節律特點研究仍然較少,急需進一步探討分析。
(一)新聞播音語言節律定義
語言節律可以概括為:通過語言組合關系構成聲音的長短高低快慢等的變化,這種語言因素的變化方式即稱為語言節律。有關語言節律定義的最早論述見于羅常培的《普通語言學綱要》:“語言中聲音的高低、快慢、長短、輕重、間歇、音色構成語言的節律。”這一概念界定也成為我國諸多概念解釋中的經典。有關語言節律界定的最新代表說法是李子榮的相關闡述:“語言包括音段特征和超音段特征,后者即為節律,漢語節律具備聲調、音色、節奏、輕重等基本要素,人們對語言的理解也可以通過節律以結構層次、語言焦點、意圖暗示等表現出來”。這一論述將語言節律限定在超音段特征范疇內。通過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語言節律的必備要素是聲音的高低、快慢、長短、輕重、間歇、音色、結構層次、語言焦點、意圖暗示等,這些因素屬于超音段范疇,是新聞播音極富感染力的必備要素。新聞播音語言節律的規范性和嚴格性可以從其與日常口語的對比中發現。
(二)新聞播音語言節律特點成因
語言節律的基本單位是語節,只有掌握了語節的內涵和本質才能形成專業的語言節律感,語節的變化也成為新聞播音語言節律極富特點的根本原因。一般情況下,相同的音節其對應的語言時長也不同,但語節的長短卻與音節的多少成正比,音節越多,語節也就越長。在新聞播音過程中,一句話中的音節數量不同,而且音節數量與音節時長成反比,也就是音節數量越多,音節時長就越短,這種關系也反映出語節時長和語句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語節的時長分布模式
和其他語言相比,漢語拼音由四個不同音節組成,日常說話可能會經常接觸四種音節,但是新聞播音中一般只接觸“二聲、三聲、四聲”這三種音節,很少涉及一聲音節,這是因為與其他音節相比,一聲音節的節奏變化較小,不能表達出情感變化,因此,只能借助其他三種音節來保證正常的語言起伏變化。后面三種音節被統稱為新聞播音的語節,語節中每個音節的數量構成比例直接關系到語節的長短,而且音節數量與語節長短之間是正相關關系,音節數量越多,語節就越長。在三種普通音節中尾音節都是最長的,新聞播音為了突出某些內容的重要性往往會將首個音節拉長或者采用尾長型的音節??缯Z節是由多語節組成而成的一種大節律單元,在跨語節中,不同音節和語節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甚至完全融為一體,在時間感覺上已經完全合二為一,此時的跨也就是合并的意思??缯Z節中,音節之間的組合不再有輕重之分,但是可能存在停延,跨語節在新聞播音中比較少見,多建于語速較快的語言形式中。
(二)音節時長與音節均值成反比
從語節的時長分布模式可以看出,音節的增加語節時長會相應地遞增,語節時長與音節數量成正相關,但是音節增加在延長語節時長的同時卻會降低音節的平均值,這也是新聞播音與其他語言表達方式所明顯不同的節律特點。如果一句話含有較多的音節,新聞播音員出于習慣或為了保證語節的內聚性,往往會有意的控制時間和語速,從而確保語言的均衡,這樣就會縮小某些處于中間位置的音節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播音效果。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播音字眼,可以注意到,播音員往往將“人民”這一詞語的音節時長壓縮,導致中間音節的時長略小于平均值。
(三)語節時長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新聞播音的語節時長被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太長會造成占用較多的時間,造成時間安排的不合理,太短又會造成語言表達的拖沓,不符合新聞播音的特點。因此,新聞播音的語節時長會嚴格控制在一定的數值范圍內,一般是330ms-1100ms之間,通過控制語節長短可以有效控制播報內容的合理安排,保證新聞播音的質量和效果。語節時長之所以要控制在上述范圍是經過科學研究,建立在統計基礎之上的,研究表明,語節中二音節輕音節的時長最短為390ms,而最長的為四音節重音節,為1001ms,從這個角度分析,語節時長應當在這個范圍內變動。語節時長的控制直接關系到新聞播音效果,時長范圍的圈定既可以幫助播音員選擇停頓時間,又能充分尊重聽眾的習慣,以免新聞播音過于乏味和枯燥,使嚴肅的新聞播音更具樂感,進而成為一門藝術的語言。在語節時長的把握上,可以借鑒音節節拍,兩者之間有共通之處,以中速尾長型音節為例,二音節語節類似于2/4拍,四音節類似于4/4拍,當前兩者也有不同點,音樂節拍是首拍強,而語節尾音節重,也就是尾音節最長。
(四)尾長型在節律中起主導作用
尾長型的音節在新聞播音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像“二聲、三聲、四聲”這三種常用的音節也主要利用了尾長型音節的這種主導優勢。與其他音節種類相比,尾長型音節能夠更好的調動聽眾的情緒,從而向聽眾展示播音員的情感變化。非尾長型的音節與尾長型音節相對應,雖然沒有后者的主導優勢,但是可以彌補尾長型音節的不足,使播音員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音節設計,從而豐富音節層次。除了尾長型音節外,還有一種首長型音節,相比之下,首長型音節的使用頻率要遠遠低于尾長型音節,但是首長型音節可以作為一種調節因素與尾長型音節形成互補,兩者相互配合避免了節律過于單調。綜上,尾長型音節在新聞播音中起著關鍵的主導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新聞播音的節律。
(五)語節基頻下傾的音高特征
新聞播音中語節的顯著特征是基頻下傾,這也是音高的顯著特征。通過測量不同語節音節基頻值可以發現新聞播音中的語節,無論是高音線還是低音線都呈現下傾的趨勢。因此,與其他語節特征相比,基頻下傾是新聞播音語節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顯著的音高特征。如新聞播音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現代化”、“會議”等詞匯都具有明顯的基頻下傾特征。以二音節普通語節基頻變化為例,高音點第一音節的基頻值為16.89st,第二音節的基頻值為14.75st,低音點第一音節的基頻值為8.79st,第二音節的基頻值為7.06st,無論是高音點還是低音點的基頻值都呈現出走低趨勢。再如,三音節普通語節中的高音點第一、二、三音節基頻值分別為17.14st、16.69st、13.15st,低音點第一、二、三音節基頻值分別為8.95st、7.54st、6.29st,也都呈現出明顯的走低趨勢。
新聞播音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有其獨特的節律特點,認真分析這些節律特點有助于正確掌握其語言文化特點,向聽眾傳遞新聞信息的同時以豐富的情感變化來感染聽著引起共鳴。
1.劉迎新.新聞播音語言停連模式的時代特點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03)
2.王小蘊.漢語普通話語音審美特質在新聞播音中的體現[J].美與時代(下),2014(07)
3.郝玉潔.新聞播音語言停連模式的時代特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
4.戰迪.試析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征[J].中國電視,2011(11)
5.程詩玨.播音主持如何掌控電視新聞播音之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
(作者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