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沙
(大連大學國際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社會治理視野中市民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基于傳統文化的視角
唐 沙
(大連大學國際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結合社會治理的實際闡述,基于社會治理的傳統文化對市民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價值,分析市民群體中價值觀多元化的諸多原因,指出基于社會治理的傳統文化對市民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并結合社會治理工作實踐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精粹應用于增強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創新,對推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治理;傳統文化精粹;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墨頗多,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市民個人層面分別提出了三個倡導。習近平今年訪北大強調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如何有效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理論與實踐問題成為新常態下城市發展態勢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就是要推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核心價值觀既是創新社會治理的精神力量,也是改進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社會治理視野中市民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提出。
目前設計院從社會治理的視角探討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研究成果,應用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很少。中國知網搜索數據顯示:主題為“社會治理視野中市民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的相關檢索記錄為零。因此在社會治理視野中,以傳統文化加強市民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是當務之急。
市民能否形成主流價值觀成了關乎國家興衰的關鍵。新常態下市民價值觀教育意義更為重大。微博、微信、手機、電子書等“指尖閱讀”已成為市民群體的時尚新寵。“碎片化閱讀”和“快餐式閱讀”多以消遣性和娛樂性為主,受各種傳統文化思潮誘惑影響,當前市民價值觀方面現實化和功利化傾向占主導;多數市民具有良好道德認識水平,可是在知與行方面還存在偏差;多數市民相信黨的領導,可是部分市民政治信仰庸俗化;多數市民具有遠大理想,可是部分市民信念淡漠,價值觀多元,思想和行為容易偏離軌道,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容易出現偏頗,如果不通過社會治理及時正確引導,可能導致市民出現價值觀誤區。
創新社會治理為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粹對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價值,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精粹對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促進作用,已成為社會治理面臨的新課題。因此深化市民核心價值觀社會治理工作,利用傳統文化精粹提升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更適合網絡化生存下深受多元價值觀影響的市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前進方向以及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每一個市民的生活軌跡中,與中國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水乳交融的聯系。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具有愛國敬業精神和誠信友善的操守,勤勉奮斗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境中,才能促使社會發展達到富強、民主、文明的目標,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指向。
(一)拓展社會治理研究的新領域
傳統文化精粹是指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洗禮綿延凝成集百家精華的文化。積淀凝聚雄厚的人文知識底蘊,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教育智慧和價值精髓,已凝結在市民核心價值觀中,以嶄新的時代精神弘揚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對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將傳統文化精粹運用于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經過歷史的積淀和時代的升華,最大限度融合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傳統文化精粹的契合點,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寶貴精神財富,凝聚成市民特有的核心價值觀念,提高市民的價值認同度,拓展社會治理研究的新領域,具有重大社會意義。
(二)創新社會治理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精粹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靈魂,是中華民族綿延昌盛的精神標識,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市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傳統文化精粹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堅持傳統文化精粹引領,才能加強城市文化的內涵發展,發掘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城市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獨特的城市精神文化氣質。將傳統文化精粹內化為市民的理想價值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使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運行,創新社會治理的精神力量。
因此,社會治理視野中市民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對于推進市民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打造核心價值觀研究學術生態
筆者對市民“核心價值觀情況調研”結果表明,超過半數的市民不知道什么是核心價值觀,閱讀中傾向于休閑娛樂之類的快餐式閱讀。政府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指導市民開展傳統文化精粹閱讀,使市民遠離三俗讀物,讓市民讀那些有閃光思想和高貴語言的書,讀那些經過時代洗禮獨存下來的經典[2]。市民通過閱讀傳統文化精粹俯瞰天地,博覽古今,遠離喧囂,淡泊功利,察時知變,洞曉人生,提升心靈境界,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
創建微博核心價值觀教育群,這里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平臺。根據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傾向特點在微博上推薦有核心價值觀教育價值的書目,吸引核心價值觀教育專家、學者等參與不同的閱讀群組,與市民微博交流傳統文化精粹閱讀心得體驗,彼此爭鳴讀書心得,在市民中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核心價值觀學術生態。
(二)組建市民群體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微信好友圈
微信作為新興媒體具有語音、圖片、文字等多樣化的實時交互的自媒體特色,相對傳統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平臺具有更良好的溝通功能。微信軟件設置評論權限,允許任何市民發表評論。可以充分利用市民發表評論功能了解市民需求,利用微信聊天功能一對一地私密互動。微信的評論功能反映市民的心聲,也可以通過微信上的市民評論及時了解市民的價值觀水平,適時調整以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策略。
充分利用微信“群聊”功能,促進教育專家與市民、市民與市民之間核心價值觀教育溝通交流,提高傳統文化精粹共享的活躍度,提升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水平。運用微信公共賬號,對公眾賬戶的粉絲進行分組管理,組建市民群體的微信好友圈,展開相關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交流與討論,極大地促進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創新。
(三)打造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才團隊
凝聚和造就一支優秀的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才團隊,加強團隊建設,培養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意識,提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力。吸取傳統文化精粹重塑市民科學的價值觀,構建和諧的價值觀教育網絡環境。以社會實踐為突破口,構建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年齡的特點,將核心價值觀教育有針對性地引入不同年齡段,鼓勵市民主動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獻計獻策,促進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發展大繁榮。
努力打造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才團隊,充分利用城市人才資源優勢,成立核心價值觀教育俱樂部、核心價值觀教育論壇,舉辦核心價值觀教育研討會,推動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不斷推出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規范性的傳統文化精粹作品,為市民源源不斷地提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精神食糧。
重視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由資深教育專家和優秀管理人員代表組成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才團隊,鼓勵團隊成員獻計獻策,集合團隊眾多成員的智慧更好地開展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
(四)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激發活力,推動個體、社會與公共部門的互動互生,提升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每一個城市所能收藏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要加強城市間的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創建集學術性、思想性、權威性、知識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的城市核心價值觀教育刊物,構建核心價值觀教育傳統文化精粹數據庫,成立跨城市核心價值觀教育聯盟。銜接各大媒體和讀書網站,拓展傳統文化精粹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廣陣地,集合眾多城市精英們的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智慧,打造全民共享的知識管理型的城市,實現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五)打造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
社會治理中加強培育市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保障作用,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依法治理各個方面,包括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用法律的權威來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發揮法律的規范、引導、保障、促進作用,增強市民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市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市民核心價值觀的法治語境,形成有利于社會治理的現代社會管理機制。
(一)提升教育者核心價值觀教育水平
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嶄新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不但具備良好的文學修養、較高的學術精神和職業態度,而且應具備寬厚的知識結構,較強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尤其是精通電子資源檢索技術等。很多市民讀傳統文化僅僅消遣娛樂,因此,教育者要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技巧,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水平,能熟練地運用微媒體與市民深入溝通,在傳統文化精粹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與市民一起汲取智慧,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加強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宣傳力度
筆者通過瀏覽網站發現多所城市對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市民根本不了解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了提高市民對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知曉度和關注度,要做好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宣傳與市民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訓工作,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宣傳范圍和宣傳力度。例如,可以通過城市網站主頁、大電子屏幕等媒介宣傳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開辟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新載體,以網絡為載體宣傳核心價值觀的政策理論,發展特色網絡社會治理,加強對網上輿情的監控和引導,以核心價值觀統領網絡社會治理,培育品位高雅、接地氣接人氣、貼近市民、運行安全的網絡育人環境;挖掘市民身邊人物典范,形成和諧的網絡社會治理輿論氛圍。
以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科學整合社會治理內容,實現傳統社會治理與現代社會治理結合,使社會治理的內容精品化、社會化、生活化、實踐化,為廣大市民所感同身受,內化為價值準則,外化為行動自覺,自律與他律結合,促使核心價值體系真正融入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提高社會治理的針對性、實效性。
(三)完善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管理制度
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各種制度建設中,對市民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在日常治理中彰顯社會主流價值,通過健全市民守則實施規章制度。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創新社會治理,鼓勵正確行為,譴責錯誤行為,褒獎善行義舉,促使人心向善以及人心的凝聚成為社會治理的正能量。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的道德作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從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抓起,促進好人好報、恩將德報。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缺乏個性化和精準化,尤其是網絡的互動功能還沒有充分發揮,目前城市微博微信互動性不強吸引力不大[3]。要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監察與考核,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標準[4],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精粹的潛力,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的開放的社會治理平臺,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機制,諸如訴求表達、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權益保障等。
綜上所述,社會治理視野中傳統文化精粹是引領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領域一道嶄新亮麗的風景線,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受到市民的青睞。為了有效解決市民的價值觀問題,以傳統文化精粹影響、啟發、引導、提高市民對核心價值觀的感召力。同時需要我們結合市民的特點,聯系市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發生的大量潛能開發的成功案例,對市民進行科學的引導,力爭做公平競爭、誠信守約、守法經營、講社會效益、講社會責任、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好市民。
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在人心治理和行為治理中的作用,由內而外進行正向的道德引導,凝聚人心,融入制度規范,由外而內規范行為,努力使市民自覺地把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將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地融入到社會治理的全過程,上升為全社會的共同的價值理想和道德基礎。筆者認為傳統文化精粹應用于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代表著先進的社會治理理念,拓展了市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范式。加大對高品位、高質量傳統文化精粹的網絡推薦,利用微信微博實行訂單式推薦,市民浸潤傳統文化精粹書香之中,必將受益終生[5]。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利用傳統文化,聯系群眾,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市民來的日常自覺修為,凝聚傳統文化的正能量,共筑中國夢。
[1]習近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EB/OL].[2014-03-15]. http://baike.haosou.com/doc/7900423-8174518.html.
[2]溫家寶.要讀那些有閃光思想和高貴語言的書[N].新華每日電訊,2009-04-24(1).
[3]張駿毅,楊九龍,鄧媛.“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微分析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6):29-34.
[4]張瑩.微信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4(1):56-59.
[5]王家蓮.校園文化視角下城市圖書館核心價值觀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100-107.
【責任編輯李菁】
D648
A
1674-5450(2015)05-0055-03
2015-04-28
2014-2015年度大連社科院支持項目(dlsky2014177)
唐沙,女,遼寧大連人,大連大學副研究員,教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