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遙
大數據時代編輯的業務經驗優化策略研究
□陳茜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應運而生,以一種全新方式進入到了不同行業領域中,并且對各個行業的業務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編輯行業也不例外。只有對大數據時代下豐富的數據資料進行挖掘并充分利用,才能為相應行業發展帶來利益。本文以此為背景,從大數據時代編輯工作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業務經驗優化策略進行了研究,供行業人士參考。
編輯;大數據時代;業務經驗;優化策略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大數據”成為業界與學術界的熱點研究課題,主要源于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趨勢,這就意味著基于數據采集、處理以及利用等方式所獲得的信息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就編輯工作而言,大數據時代到來后,數據報道新聞將成為主題,也為新聞生產及傳播方式等帶來了變革,在很大程度上使傳統新聞學體系受到影響。在此環境下,編輯業務則發展為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新聞編輯業務與新聞信息采集相融合兩大趨勢,故而對大數據時代編輯業務經驗優化策略的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社交化媒體、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科技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等新型科技實現了日新月異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全球化數據總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因而整個社會處在一個被豐富的數據所包圍的大數據時代,編輯工作受到了相應的影響。
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編輯而言,爆炸式數據的客觀存在為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且大數據時代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均應以挖掘理論為支持,進而采用科學的方法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分析以及整理等,以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這就為傳統編輯工作帶來一定的機遇。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時代的良好契機,對編輯業務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而提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編輯業務發展模式,進而推動其在理論與實踐中逐漸朝向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
大數據時代下,編輯工作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發現數據的樂趣,進而將其轉變為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數據之所以變得越來越重要,并非數據數量之龐大,而是該背景下編輯應具備擁有能力去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模式進行分析,進而判斷其發展趨勢,可見大數據時代帶給編輯業務以挑戰,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編輯流程“立體化”所帶來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編輯流程較之于傳統的編輯流程而言,其更加富有挑戰性,且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二者存在著極大的區別,傳統編輯流程:一是對題材與內容進行選擇;二是必須經專業編輯之手對所選擇的題材與內容進行組稿并分析;三是初稿定稿后進行審稿;四是從出版發行與整體角度而言的編輯模式,以上四個方面均呈現出流水式、單一化的運作特點,因此編輯工作需要明確的還有對市場需求的了解,但市場的需求與變化也是不斷改變的,且對其發展與變化方向的判斷具有難以預測性。可見,基于上述程式化與模式化的編輯模式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并制約著出版物本身的“生命力”。為此,關于傳統編輯工作模式很難將固有模式的弊端打破的說法便有據可循,這樣導致了編輯對大數據時代發展動態的市場分析預測存在較大的難度,編輯只有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除了具備最為基本的專業技能與素養外,還應該具備的挖掘資源的能力與敏銳的數據分析能力,才能在于日漸多元化與立體化先進網絡運營工具的配合下改進業務經驗。
(二)內容來源“多元化”所帶來的挑戰
編輯在以往的工作中,雖然會考慮到受眾的市場需求,但大多是大致的市場需求,這就使得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等特征,受眾接受度相對較低,導致最終的市場消費額度較差,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多受到編輯個人指向與意見的左右,不免會表現為程式化與模式化明顯,且較難以被打破,最終落入創意俗套與缺乏新穎性的俗套之中。大數據時代到來后,編輯工作隨之迎來機遇與挑戰,其應從受眾的需求出發,進而在眾多數據中搜集與之相吻合的信息與資料,以滿足大眾的需求,進而對受眾的目標消費人群、受眾的年齡段甚至是受眾的經濟狀況等做出精準的定位。除此之外,還可定期對信息進行采集,對“話題眼”與“新聞眼”進行充分挖掘,以適應新聞信息的營銷與推廣。
(三)受眾需求“個性化”所帶來的挑戰
就傳統的編輯工作模式而言,受眾基本上是通過較為局限的渠道對所需要的信息完成獲取過程,而編輯本身也是經人力資源市場的開發調研機制來實現與受眾需求的整合。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字化、信息化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受眾的需求與個人品味均有相應的提高,因而對于信息和數據的需求呈現擴大化,模式也更加多元化。正因如此,大數據時代下的編輯工作并不能與當前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相適應,進而跟不上產業發展與革新的步伐。且隨著當前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較之于坐在家里或辦公室等長時間閱讀書刊或報紙,受眾對“碎片化”、“微信息化”以及節約時間的信息獲取方式的接受程度更高。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受眾對相關數據與信息的獲取多從電子設備上進行獲取,以便于滿足其對數據與信息隨時隨地獲取的要求,因而大數據時代編輯業務還面臨受眾“個性化”需求的挑戰,只有意識到該點,今后的編輯業務才能與受眾的需求想適應。
編輯業務經驗有必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而進行優化,為此,編輯行業應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時代發展這一契機。編輯本身應對產生大量數據的時代背景適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優化自身的業務經驗。
(一)樹立長遠的受眾群理念
編輯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過分迎合受眾“獵奇”、“快餐式”的心理需求,應確保所呈現內容的真實性,而不是“假”、“大”、“空”式的盲目跟風甚至是閉門造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編輯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優勢,從多種渠道對數據與信息進行的處理與整合目的,如對微信朋友圈、微博熱門話題以及論壇等這類具備迅速聚攏龐大目標受眾的方式對相關的資料進行合理的編輯與整合,對于數據信息的獲取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確保在與同行業的競爭中占取優勢。
(二)實行網絡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的編輯模式
當前,越來越多的編輯開始重視到大數據時代給其自身及整個行業帶來的變化,并可做到對大數據時代所產生的數據與信息進行合理的采集、整理以及分析等,而最終所呈現的產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編輯行業的競爭,進而有利于轉變為消費者的良性競爭,對此可有效判斷出受眾的接受度,有利于促使編輯行業更加成熟。因此,大數據時代編輯應對各種社交媒體、互聯網以及終端等的充分利用,以完成數據與資源的梳理與整合,而采集過程可從受眾與編輯自身兩個角度出發,凸顯大數據時代編輯流程省時省力與方便等優勢。
(三)從受眾與所需編輯內容角度出發實現優化
編輯應從其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出發,使自身的工作素養與專業技能得以提升,進而改變傳統業務中的局限于不足之處。眾所周知,若僅有高科技技扶持,但缺失新穎且豐富的第一手資源作為儲備,即使對市場數據的分析再精準,也無法較好的迎合受眾需求,因而隨著編輯業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編輯自身應明確所呈現出的內容為消費者服務的理念與宗旨。編輯業務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為掌握并吸納具有一定的數量與質量的內容資源,因而只有較好的儲備資料數據才有利于市場需求的擴大,拓展市場消費。
編輯在其以往的工作中,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創作團隊與目標市場,因累積了一定數量的受眾,且編輯作為編輯業務的核心所在,應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與資源合理利用,成為資源的整合者。且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編輯業務經驗在不斷的摸索與實踐過程中,也應明確大數據時代帶來的風險性,進而打破以往工作中的模式化與程式化弊端,實時調整與變革,為編輯行業的發展打下基礎。
1.苗卉.大數據時代編輯理念的更新[J].新聞愛好者, 2013(07)
2.胥橙庭,孫松茜,張彤,張蓓.大數據時代編輯的信息獲取能力初探[J].科技與出版,2015(03)
3.邵玉嫻.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的變革及編輯工作的轉型[J].編輯學報,2014(S1)
4.彭遠紅,孫怡銘.簡論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信息素養[J].科技與出版,2014(03)
5.張炯,廖安安.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能力重構[J].中國出版,2014(02)
6.吳俁昊.大數據時代網絡編輯實務與理念更新的新起點[J].今傳媒,2014(07)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