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2015年度委托重大項目簡介
沈陽師范大學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申報的《遼寧省滿語文人才培養與滿語文實驗區構建研究》課題,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批準為2015年度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委托重大項目。項目負責人為曹萌教授,項目批準號15LNMW003,項目經費20萬元。
《遼寧省滿語文人才培養與滿語文實驗區構建研究》屬于保護搶救滿語文工作范疇。保護搶救滿語文的價值意義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盤活珍貴歷史文獻,認識和解讀清朝歷史的需要。滿族文字創始于1599年,之后,滿族就主要用滿文字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政治、軍事、文化宗教和生產生活,積累了厚重的歷史檔案和文獻典籍。如今,這些文字資料現已成為考察和研究當時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文化人類學的珍貴資料;同時,清朝還將一大批漢文的經典名著譯成滿文,以促進滿漢文化交流。這樣,在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文字歷史發展中,在數量上,滿文就成為僅次于漢字留存于國內的文字資料。不僅如此,在清代26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滿語文還在很長一段時期中作為官方的語言和文字而使用與流行,并因此再留下了大批的滿文文獻檔案和其他記錄。從歷史文獻價值上說,它們對于清代歷史文化的再現、對于社會科學諸學科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而了解和研究這些文獻檔案的前提是必須通曉滿語文,因此如果不保護搶救滿語文,這些珍貴的文獻檔案資料將成為無人識別的“天書”。二是打造和傳播滿族聚集區最有影響力文化品牌和提升該區域文化軟實力需要。滿族現有一千多萬人口,有多個滿族聚集區。在這些滿族聚集區里,滿族文化成為最突出和典型的地域文化,是具影響力的文化資源。保護搶救滿語文可以極大地提升滿族聚集區域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支持該區域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擴展。
基于上述認識,《遼寧省滿語文人才培養與滿語文實驗區構建研究》項目主要通過兩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在一定的保護搶救滿語文戰略指導下,利用黨和國家關于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推進滿族語言文字的保護搶救,搞好實用性滿語文人才的培養,并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以此促進滿族語言文字在滿族自治縣的教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翻譯、古籍整理等方面事業的發展,推進滿族語言文字的學術研究、協作交流和人才培養,提升滿族文化品位和影響力,打造優勢文化產業,為滿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第二部分提出保護搶救滿語文實驗社區的戰略思路與方案。即研究構建通過設置和創立獨具特色的滿語文產業類型,引導和促進社區內成員積極參與,促使人們了解和熱愛滿族文化與民族特色,實驗開展與民族飲食、服飾、禮節、手工藝、舞蹈等相聯系的文化產業,充分豐富社區居民的生活,促進實驗區精神文明進步的同時傳承滿族文化。另外,實驗區還要通過開展與滿語文化相關的民俗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開展滿語文文化活動,同時也向社會滲透與傳播滿語文。通過開展傳統民俗文化產業,發揮滿語文的魅力,擴大滿語文的影響力,提升滿語文的文化形象,從而推動滿語文與生活的結合。通過滿語文文化活動以及實驗區特色產業的開設,促進人們對生活和民族的熱愛,形成一種學習與使用滿語的習慣和氛圍,促進滿語文向更高層次發展,形成區域文化特色與區域文化產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