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啟琛,李 春
(淮海工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以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生黨員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的有生力量和重要支撐,增強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對黨組織而言,不僅能強化黨員的服務宗旨,形成黨員之間講奉獻、講服務的良好氛圍,更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地位;對學生黨員而言,不僅是在組織程序上增加了考核環節,對大學生入黨前提出嚴格要求,更是在思想上對全體黨員進行洗禮,提出了新要求。
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是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應盡的義務。以理論講座、論壇交流、模范事跡、新媒體平臺為載體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既結合了科技時代網絡的優勢,又有效利用了傳統的黨員教育手段;既加強了學生黨員自身的理論學習,又激發了學生黨員的服務熱情;既增強了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又促進了學生黨員有效地以理論為指導,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服務活動。高校黨組織以“加強理論學習,永葆先進性”[1]的機制,借助多種載體,結合新媒體新方法,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改變以往的理論灌輸,注重學生黨員的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黨員轉變思想觀念,學會為他人考慮,增強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科技時代的社會快速變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使得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培育及增強仍不過時,現有學生黨員服務意識不強,教育管理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依然突出。首先,對學生預備黨員的“再教育、再鍛煉”不夠重視。在以往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基層黨組織更多的關注對學生入黨前的教育及組織發展程序上的把控,對入黨后的學生黨員,沒有針對新形勢、新政策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強服務精神的再教育,缺乏集中的理論學習,學習形式局限于民主生活會,學生黨員缺乏良好的理論學習氛圍,加上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學習動力不足,致使學生預備黨員的“再教育、再鍛煉”工作很難有效開展。其次,教育管理機制缺乏整體性、連貫性[2]。學生黨員服務意識的形成必須要有入黨前的啟蒙激發、入黨后的齊抓共管;要有校黨組織的重視、基層黨組織的主抓;要有黨員教師的引導、學生黨員之間傳幫帶相結合。最后,缺乏科學合理的目標考評機制。建立符合學生黨員實際的、客觀的、全面的評價和監督機制,是增強學生黨員服務意識的重要抓手。嚴格的評價和監督機制,才能使得學生黨員的活動有章可循,促進學生黨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學生黨員結合時代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對自我的要求,不斷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不斷完善評價監督機制,進一步增強其服務意識。
學生黨員是校園內志愿服務的有生力量,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助手。學生黨員內部的互幫互助、相互服務的氛圍營造及服務精神的傳承,既激發了學生黨員的服務熱情,又增強了黨員的服務意識,營造了良好的傳幫帶的黨內氛圍。通過了解學生黨員的成長,關注學生黨員內部關系的和諧程度,增強學生黨員的主人翁責任感,提升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使他們更主動、更愿意去服務每位師生,并在各自學習和工作崗位上更好地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黨員多為90后,多為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環境條件的改善,多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學生黨員服務觀念淡化,缺乏奉獻精神,對待工作講條件、講要求,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3]。有的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表現較好,主動要求上進,事事沖在第一線,能吃苦能戰斗,與班級同學打成一片,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但從組織上入了黨后就不再繼續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出現“躲一躲、推一推”的現象,并在各方面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標準,不能發揮好帶頭作用,言行舉止出現較大反差。在對待利益時,在不涉及個人利益情況下,能較公正、客觀地處理問題,但在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關系時,往往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對于他人、集體利益沒有考慮。
基層黨組織對大學生組織發展教育的把關工作有些“弱化”,沒有從選苗過程中把好關,致使有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元,功利化傾向突出。有的學生把入黨當作大學四年生活的最高榮譽和特殊身份去追求[4];有的學生把入黨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提升政治角色,提高個人身價,為走進仕途添加砝碼;有的學生把入黨作為增加就業機會的敲門磚。入黨動機多元化,致使部分黨員在工作方面出現退縮的情況,思想意識淡薄,善始不能善終,形成了入黨前與入黨后表現反差大的陋習。
由于學生入黨動機多元化,在部分學生黨員看來,只要組織上批準入黨了,就表明自己已經實現了成為中共黨員的追求,而對于組織上入黨、思想上入黨及行動上入黨等問題并未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有些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員入黨前后教育不重視,削弱了學生黨員服務意識的培養,再加上教育效果不理想及沒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客觀上加重了學生黨員程序入黨意味著完全入黨的錯誤意識。
學生黨員服務意識的增強,除了要有黨員對自身提出嚴格要求,更離不開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目前黨員監督考核機制整體仍處于不完善階段。首先,教育管理機制缺乏整體性、連貫性。高校對黨員教育考核機制的頂層設計未進行較多的關注,致使有些基層黨組織未能從大局著手、以整體發展的思路建立有效的管理評估體系,無法客觀、全面的評價學生黨員。其次,在管理考核執行中作用有時被“弱化”。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優秀代表,往往在學習、工作各個方面發揮著模范和榜樣作用。但在處理違規違紀學生黨員時,老師多因礙于面子,怕耽誤學生黨員的“前途”,不能嚴格執行黨的紀律,不能給予違規學生黨員正確的處理,造成違規惡習依然存在,學生黨員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甚至依然我行我素,給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被動。
黨員的服務意識培養就是一個育苗的過程。幼苗能否茁壯成長,選的好不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心培育。
1、用思想教育來引導服務。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增強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首先要解決其思想認識問題,樹立學生黨員為群眾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把服務宗旨與黨的先進性貫通起來。為此,加強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要通過理論宣講、集中理論學習、經驗傳授、網絡學習等方式,使學生黨員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更好地以理論為武器武裝黨員自身、服務廣大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其次要用思想教育激發黨員的服務熱情,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提升學生黨員帶動、服務群眾的能力,促進學生黨員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
2、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來引導服務。豐富黨員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突破以往單一的教育模式,借助網絡平臺,積極構筑學生黨員在網絡平臺中的“精神家園”,用新媒體來引導、幫助90后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靈活性、即時性和共享性特點,為學生黨員更新知識結構提供有效途徑。以典型、先進人物和事跡為教育內容,拓展教育形式,積極開辟新形勢下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擴大主流輿論等方面教育陣地實體與網絡的結合,全面增強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5];除課堂理論學習外,注重適當參與實踐類活動,適度嵌入藝術、道德等元素,用藝術的手法將服務精神表達出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以此實現教育內容接地氣,教育形式多樣化,引導服務效果不斷提升。
3、用參與和互動來刺激引導。在具體的學生黨員活動中,注重黨員教師與學生黨員之間的互動和學生黨員的參與。通過強調參與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黨員在黨員教師的幫助下,參與到發展黨員、社會實踐的工作中來,依靠學生黨員的民主討論和考核監督將權利和責任統一起來,增強學生黨員的目標意識,發揮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此外,使學生黨員自主完成社會服務活動的前期準備、中期落實及后期總結,將“要我參加”轉化為“我要參加”,調動學生黨員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黨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構建上下聯動、黨員互動的服務機制,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務考核機制。學生黨員要服務他人,在黨員素質提升、幫扶關懷及手段載體必須要有變化,以變化、發展達到服務考核標準,提升服務能力。其次,要有完善的服務平臺助手。以往的服務活動中缺乏現代網絡媒體的支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不斷改善和優化教育環境,便捷學生黨員服務廣大師生。最后,要有健全的黨員素質提升機制。鼓勵黨員利用好新媒體、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廣泛開展黨內結對幫扶活動,做好黨內傳幫帶工作[6];對外開展好學生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不斷提升黨員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能力。
增強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要有堅定的信念和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能夠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去追求,則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志。對服務的崇尚與追求,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帶動作用。學生黨支部在工作中把班長、團支書等干部團結在一起,密切了學生干部之間的聯系,通過主抓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發揮思想引領的作用,引導廣大學生干部形成對服務精神的追求,并影響帶動其他同學,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通過黨支部以點帶面的帶動,有力地促進了班級內部良好班風、學風建設。從源頭開始培養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促使黨員在服務意識濃厚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形成樂于服務的意識。其次,在實踐活動中堅定對服務精神的追求。鼓勵學生黨員參與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加黨團組織和各種學生社團,促使學生黨員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邀請奮斗在一線的優秀黨員,用他們的典型事例或現身說法來影響和感染更多的黨員,實現服務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此外,讓學生黨員逐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進一步地解放思想、加強理論學習,學習間接經驗,增強實踐服務的能力。
[1]馬義新,張翠敏.構建長效機制是永葆黨員先進性的根本舉措[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6,(12).
[2]解娜.新形勢下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創新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7).
[3]付晨光.新形勢下加強高校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保障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7).
[4]董國娟,賈巍.采用“五位一體激勵法”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7).
[5][6]李汴霞,袁建偉.關于黨組織“服務黨員”問題探討[J],河南社會科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