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小麗
論如何讓新聞“眼睛”又明又亮
——淺析新聞標題語言錘煉和修辭方式
□苑小麗
新聞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新聞主題的最簡明、最有力、最好的體現,是吸引和引導讀者的重要手段。作為報紙上處于“第一印象”地位的標題,是新聞內容高度的藝術概括,是新聞的縮影和事實的骨髓。為了進一步提高新聞的可讀性,新聞標題語言的錘煉尤為重要。本文試圖從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式入手,力爭使新聞標題準確、鮮明、生動、簡潔。
(一)在概括內容時,要力求簡潔凝練
要抓住讀者,就要對大量的新聞事實進行認真、艱苦的提煉,去粗存精,省去那些可有可無的內容和不必要的議論,以顯示出標題的概括力。例如“‘移民城’編織安家夢”(人民日報2011.1.24),這篇文章說深圳多舉措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一標題集中凝練,新穎活潑,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二)在選取角度時,要力求突出特質
角度,即指新聞事實的橫斷面,也就是引導讀者認識事物和表現事物的著眼點。新聞標題要不同凡響,也有一個在哪里著眼、何處落筆的問題。不講究角度的選擇,標題就難以擺脫平庸、膚淺的圈子。因此,要力避就事論事的手法,而應發掘并選擇個性鮮明的實質處下筆突破,才能使標題具有新穎感。例如“扔垃圾時,先動腦筋后動手”(錢江晚報2010.1.8),文章講的是把垃圾分門別類,丟進不同的垃圾桶,通過一個看似微小的動作,為國家節約大量資源。看到標題就讓讀者有要繼續看下去的欲望,想要弄明白如何進行分門別類扔垃圾,令人想一探究竟。
(三)在遣詞造句時,要力求能具有和諧的美感
新聞標題語言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參差錯落的長短句的結合體,但如果能適當考慮對稱一點,就能使內容表達更飽滿酣暢,但這并不是說,非得把標題打扮得華麗一些,裝進一定的框架里不可,而是要在恰如其分反映新聞事實的前提下,精心遣詞造句,使標題優美動聽。例如“北川的清明:悲傷祭奠,昂然向前”(浙江日報2009.4.3),標題展示出一幅汶川地震后清明的悲傷畫面,標題利落、簡潔,醒人耳目,震動人的心靈,激發人們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四)在語氣的把握上,要力求顯示感情的力量
標題中包含著真實而自然的感情,是作者與讀者心心相印、親切交流的重要途徑。當然,標題中貫注感情,并不是簡單地點綴一些“情”字和充滿激情的嘆詞,也不是要以感情代替科學概括,過多地讓作者站出來表露自己的情緒,而是要注意分寸,恰到好處地標出情味,以撥動讀者的心弦。例如“蒙冤坐牢11年,他終于無罪釋放”(今日早報2010.5.13),標題中“終于”一詞,看似可有可無,實則分量不輕,它字不虛發,如黃鐘大呂,啟人思索。如果去掉了這一詞,就很難顯示出感情的力量。因為“終于”凝聚著這樣的潛臺詞:趙作海無罪是付出了沉重代價的。標題語氣強烈,給人印象深刻。
(五)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要力求不拘一格
要制作出精美而新穎的標題,就得借助多種表現手法,顯示出標題語言的豐富性。例如“長三角民間藝術家將云集鎮江用“手上功夫”演繹《白蛇傳》故事”(鎮江日報2009.9.9),標題采用比喻手法,不落俗套,而且蘊含內秀,能引人入勝。
要制作出準確、鮮明、生動、簡潔的新聞標題,就要求采編者要盡可能地提高文學修養,注重修辭方式,使標題具有動人的魅力。
(一)鮮活的比喻運用
比喻是利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去描繪說明不熟悉的或比較抽象的事物。比喻這種辭格是運用范圍最廣、頻率最高的一種。新聞標題中運用確切的比喻,往往能夠概括豐富而深刻的內容,給人以更多想象的余地。標題中運用比喻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主要形式。
1.明喻式。它的構成是甲事物像乙事物。如“‘農業和鄉鎮工業猶如母子’——費孝通教授考察蘇南農村經濟后談觀感”(新華日報1984.6.21)。
2.暗喻式。它的基本格式是甲事物是乙事物,如“勤儉是半個‘財神爺’”(青海日報1987.3.13),“博爾特還是那道閃電”(浙江日報2010.7.18),這些都是由本體和喻體構成的,表意十分明顯。
3.借喻式。即正題中根本不說出本體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體事物,有的是在副題中點出本體事物。如“莫為大學生就業設置‘攔路虎’——企業需要轉變用人觀念”(鎮江日報2007.9.11),這里把本體和喻詞隱去了,本體和喻體之間是相代的關系,讓人覺得鮮亮醒目。
4.倒喻式。即喻體在前,本體在后,并以暗喻的形式出現,中間多用破折號連接。如“‘活力桐琴’展新姿——浙江省最具競爭力中心鎮桐琴鎮”(浙江日報2010.12.1),標題是把喻體放在前面,先聲奪人的。
5.對喻式。既同時列舉兩個比喻句組成的平行句子。如“鑄車之兩輪豐鳥之雙翼——看邢臺工業學校深化職教改革”(河北日報2010.11.5),標題中的兩句兩相對稱,各自成句,并緊緊相連,使其比喻的含義更豐富明朗。
在修辭方式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比喻做標題,可以使描繪的事物和境界豁然開朗,加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在制作標題運用比喻時,要注意挖掘其獨特的個性因素,注重創新,使比喻鮮活,異彩紛呈。
(二)強勁的排比運用
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一組詞語一連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式。恰當地運用排比,可以給人以氣勢貫通、一氣呵成之感,使內容得到強調,感情得到加深。新聞標題中的排比,因其結構整齊、音律鏗鏘、語言簡練、意義鮮明、便于突出所強調的內容、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增強語言氣勢而成為新聞標題制作的常用手段。通常用排比概括事實,闡明道理,表達感情,以強化語勢,增加語言的感染力。
1.借助排比敘述某種環境。如“買日歷買年歷寫春聯寫“福”字支起油鍋自制美味——重拾淡去的過年傳統給年味找點‘俗’料”(嘉興日報2011.1.27)標題,通過排比展示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清新自然,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
2.借助排比敘述某種效果。如“平臺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戲就有多精彩——‘平臺建設年’構筑特色發展新優勢”(嘉興日報2011.1.24)這樣的標題,或承接,或遞進,短促明快,具有內在的嚴密性。
3.借助排比敘述某種經驗做法。如“創新宣傳方式搭建科普平臺推進經濟發展——科普日勁吹‘低碳風’”(嘉興日報2010.9.17),標題動感強烈,排比的各項內容條理清楚,能將語意詳盡地表達出來。
運用排比辭格做標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可以增強語言的旋律美、回環美和氣勢美。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收到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三)巧妙的夸張運用
夸張是為了更突出、更鮮明地強調某一事物,而特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數量等方面作擴大或縮小的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法,能夠形象具體地描述出物體,用清晰的筆法勾勒出物體,給人以逼真的感覺。夸張作為語言的藝術,在我們生活里是常用的,如氣吞山河、淚如雨下、寸步難行,這些藝術的夸張與“說大話”是毫不相干的。在新聞標題制作中,可以通過夸張了的鮮明形象表現難以描繪的物象,讓讀者借助這種夸張了的形象去理解新聞事實的主旨。運用夸張修辭方式的標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運用夸張可以顯示宏大的氣勢。如“五岳儲心胸崢嶸出刀下——記揚州淺刻、微雕藝人于祖萌”(羊城晚報1983.12.3),說主人公“五岳儲心胸”,誰也不會認為是事實,但又覺得入情入理,讀者易于接受。
2.運用夸張可以表現飛快的速度。如“中國女排閃電般攻下印尼隊”(羊城晚報1983.11.12),標題中用“閃電”表現速度之快,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3.運用夸張可以反映人物的力量。如“力拔山兮虎展姿——祝新破全國舉重記錄小記”(遼寧日報1986.9.19),用“力拔山”來表現這位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夸張明顯。
標題中運用夸張手法,應注意要使夸張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性,不似真實,勝似真實,合情理地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不能違背生活邏輯,漫無邊際地夸大其辭。如果夸張到超過事理的一定程度,就容易損害表達的明確性。同時,標題中的夸張也要新穎,不能簡單套用,如果濫用夸張,嘩眾取寵,獵奇造作,就會變成浮夸和笑話了。
新聞標題要準確、鮮明、生動,力求簡潔鮮明,出神入化,言有盡而意無窮,在標題的制作中要巧妙地運用修辭藝術,使標題精煉、簡潔、通俗、生動。新聞在于發現,標題在于錘煉,只要對新聞主題不斷地錘煉,不斷深化認識,精選事實,巧用辭格,就一定能制作出簡潔明快、鮮明生動、光彩奪目的好標題,使標題成為新聞傳神的眼睛和表達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廣播電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