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芳
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討
□汪海芳
信息時代,媒介信息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其受眾主體即當代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正確地認識傳媒、有效地利用傳媒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養。本文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我國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現狀,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推動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使大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媒介信息。
新媒體;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已經植根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素養成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由于我國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媒介信息里充斥著很多不良因素,新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與娛樂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問題和煩惱。作為媒介信息的主流消費力量,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新媒體息息相關。由于缺乏相應的媒介素養,大學生對媒介信息不能進行科學的判斷、分析和選擇,很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通過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可以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今天的社會每天都被大量信息包圍,它們影響著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成,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很深的影響。媒介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環境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方便和變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挑戰。由于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侵略、信息污染等很容易影響大學身的身心健康。
隨著新媒體成為大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渠道,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推行開來,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看待媒體,抵制不良的媒體信息,提高大學生的媒體運行力,利用媒體為自我服務,為社會服務,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價值。
由于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長期不受重視,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起步晚,發展慢,一直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更是呈現出很多問題。
(一)政府政策不到位,沒有完整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
我國的素質教育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喊了很多年,依然無法撼動應試教育的根基,同理,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也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不到位,沒有完整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生成,缺少有力的的支持與推行,是媒介素養教育無法順利展開的根本原因。
(二)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貧乏,缺少媒介實踐環境
雖然我國早已開始對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但其進程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在我國的高校教學實踐中幾乎等同于空白。而對于學生,在理論上,他們沒有從學校教育中獲得足夠的媒介素養相關知識;在實踐上,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參與到校園媒體活動中去,而且基本是自發狀態,沒有專業、有效的指導。
(三)新媒體把關不到位,公信力低
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被推向市場化,為了取得更多的受眾資源,媒體不惜違背道德原則和職業操守,使很多虛假信息、低級趣味充斥其中。把關的不到位導致了媒體的公信力降低,而那些媚俗信息則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甚至導致其錯誤價值觀的生成。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還沒有一套完善的體系,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首先,政府應該積極制定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政策。概念性的強化和社會氛圍可以有效推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推行,但是教育系統的內部行動肯定還是其主要手段,政府政策無疑是教育改革的最大推動力。我國高校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將媒介素養教育歸入人文教育的體系中,制定相應的課程程序,運用強制加鼓勵的方式,為媒介素養教育在大學的開展鋪墊前路。其次,整合社會資源,營造媒介素養教育氛圍。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剛剛起步,人們對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整個社會缺乏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因此,應充分發揮媒體傳播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認識、了解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推行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為其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氛圍。
(二)以學校為主要陣地,充分發揮其教導作用
1.開設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大學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具有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充分利用新聞傳播相關課程的師資與理論,開設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提高媒介素養教育關注度。在課程的設置上,應該遵循多樣化原則,建立獨立的專業課程體系與多元化滲透式教育體系相結合的模式,從選修課逐漸擴延到必修課,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
2.提高媒介素養師資力量。由于我國媒介素養教育剛剛開始,師資力量遠遠不夠,大學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很高,但關于媒介素養教育方面卻很欠缺,所以應該強化相關教師在媒介素養知識方面的訓練,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教育水平。在一些西方國家,已經有了完善的師資培訓制度,如澳大利亞由澳洲媒體協會提供媒介教育資源,并定期舉辦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研討會,以此加強其師資力量。中國也可借鑒他們的做法,并結合實際國情,積極調動媒體相關專業的教師,有步奏、分層次地對相關教師進行職業培訓。
(三)利用媒體自身資源,發揮媒介的引導作用
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與實踐沖動,這就決定了媒介在信息傳播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賦予了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媒體機構利用自身資源參與到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中去,不僅為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了大量信息與實踐的環境,還規范了自身的行為,樹立了良好的媒介形象,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1.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傳播媒介知識。開設專欄及相關網站,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對媒介知識進行集中介紹,并加強對媒介素養概念的推廣,使大學生可以認識、了解媒介,并能用辯證的方法去分析、看待龐雜的媒介信息。
2.給大學生提供實踐環境。認識、了解和掌握媒介信息僅僅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初級要求,能夠參與、創作和傳播并用傳媒技術來為自己和社會服務,才是媒介素養教育的終極目的。校園媒介的范圍是很局限的,而大眾媒介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空間,所以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將大眾媒介和校園媒介同作為大學生參與媒介實踐活動的平臺。借助校園廣播站讓學生參與到新聞的采、編、播等工作中,舉辦校園DV作品大賽、計算機知識競賽等,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媒介的實踐活動中去。此外,學校還可定期邀請記者、主持人等傳媒人物進入校園,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揭開大眾傳媒的神秘面紗,增加大學生對大眾傳媒的認識。
(四)推動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育是一個雙向的實現過程,要達到教育的目的,既需要對方的給予,也需要自身的接受。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過程,它的實現需要大學生的支持、配合與接納,用理論于實踐,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發展迅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容納的信息量之多、涉及的范圍面之廣是驚人的。大學生在面對媒介信息時,應該保證一定的警惕性,用辯證的方法去分析,選擇有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去接納。此外,大學生還應該提高對媒介素養教育的積極性,政府、學校與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條件,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主動高效的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
新媒體環境的復雜性使得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政府政策的力度、媒體的監管力度不夠,以及社會長期形成的環境氛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展開遇到了很多阻礙。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現需要社會各方的通力合作,以政府為主導,媒介為引導,學校為主要陣地,并通過自身的積極學習獲得。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他們的自主判斷力,能更好地面對信息世界的挑戰。
1.王國燕.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今傳媒,2012(01)
2.馬藝.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J].今傳媒,2014(03)
3.陳紅梅,賀適.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初探[J].陜西教育,2014(08)
4.王剛.論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
5.王蓮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2(03)
(作者單位:湖北省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