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張香彩 張曉娜

摘要 目的:探討荊防止瘁方加味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糖尿病皮膚瘙癢癥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服荊防止瘁方,1劑/d,水煎2次溫服,對照組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晚1次。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6.87%,復發率4%;對照組有效率85.71%,復發率3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荊防止癢方加味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較用西藥鹽酸西替利嗪片療效顯著,且復發率低。
關鍵詞 糖尿病;荊防止瘁方;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癥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頑固者瘙癢不堪,經久不愈,臨床上可供選擇使用的藥物較多,但總體療效欠佳。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用藥時病情好轉、停藥后復發的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質量。為此,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皮膚瘙癢患者60例,應用荊防止癢方加味治療,取得滿意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皮膚瘙癢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35~62歲,平均(45.8±8.8)歲;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5.5±4.3)年;患者皮膚瘙癢病史1個月~4年,平均(1.6±0.8)年;均經過中西醫治療未愈或愈后復發。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后,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28例。兩組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①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診斷符合WHO(1999)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有發生于糖尿病之后的皮膚瘙癢癥狀,如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瘙癢,晝輕夜重,初起僅限于身體某處,搔抓后擴展至全身,無原發性皮損,由于反復搔抓,皮膚常見抓痕、血痂,可繼發濕疹、皮炎,日久皮膚肥厚、色素沉著等。
排除標準:①有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的患者;②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皮膚瘙癢癥的患者;③無法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飲食控制或不能按規定用藥而影響療效者)及精神病患者。
治療方法:兩組在原有治療糖尿病基礎上,強化血糖控制,加強飲食及運動等綜合治療措施,待血糖達標(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mmVL)后,開始觀察。治療組以滋陰潤燥、涼血祛風為原則,予自擬荊防止癢方。加減應用:石膏、知母、黃芩、生地、丹皮、赤芍、荊芥、白鮮皮、地膚子、蒺藜、當歸、白芍、生山楂、山萸肉、生甘草,1劑/日。脾虛加炒白術、茯苓,血熱甚者加白茅根、水牛角粉,血瘀加丹參,伴皮膚感染加銀花、連翹,瘙癢劇烈加全蟲、珠母,性情急躁易怒加柴胡、郁金,水煎200 mL,分2次溫服,療程4周,停藥后每周觀察1次,判定是否復發,觀察4周。對照組: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5 mg,每晚1次,療程4周,停藥后每周觀察1次,判定是否復發,觀察4周。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瘙癢消失,局部皮損恢復;②好轉:瘙癢減輕,局部皮損好轉;③無效:瘙癢無改變或加重。
統計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5.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比對照組高,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臨床療效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組痊愈的24例中,停藥4周內復發1例,復發率4.17%;對照組痊愈的18例中,4周內復發5例,復發率27.78%。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糖尿病皮膚瘙癢是由于糖代謝障礙引起的皮膚表現之一。現代醫學認為,發生原因是血糖快速升降時,血漿、組織滲透壓快速變化,經常的高血糖狀態使皮膚表層細胞發生脫水效應,糖尿病皮膚微循環異常引起缺血缺氧,糖代謝失常造成皮膚細胞膜功能障礙代謝異常以及自主神經病變;皮膚毛細血管舒縮功能障礙使汗腺分泌功能受損,導致表皮或真皮細胞營養障礙及皮膚干燥進而引起皮膚瘙癢。
本病屬于中醫學消渴病、風瘙癢、癢風、血風瘡等范圍。眾所周知,糖尿病在中醫學稱為消渴病,氣陰兩虛是其基本病因病機。《難經》云“痛為實,癢為虛”在糖尿病患者皮膚瘙癢的相關病理因素中,皮膚瘙癢主要與血熱、血瘀、血虛有關,內熱傷陰可以導致陰血不足,內熱郁于血分,可以導致血熱,久病入絡,久病多瘀,又常見血瘀,這些因素摻雜在一起,均成為皮膚瘙癢的重要原因。消渴病的另一特點就是久病多虛,“正虛之處,便是客邪之所”。外風乘虛侵襲,客于肌表,亦可致癢。筆者認為本病病機虛實夾雜,中虛而標實,故以養陰潤燥,涼血祛風為法,用荊防止癢方加味治療。方中荊芥、防風、地膚子、白蒺藜均祛風止癢,石膏、知母、黃芩上清肺胃之熱而滋陰生津,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當歸、白芍、山萸肉均養血滋陰,生山楂促進并調理胃腸功能、活血化瘀、脫敏止癢,白癬皮不僅清熱祛風解毒,且依中醫理論中“以皮走皮”的理論,引藥入皮部,增加療效,諸藥配伍,陰津得充,血脈得潤,風火自平,瘙癢為之緩解。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荊芥、防風、地膚子、白蒺藜有增加毛細血管血流量,促進汗腺和皮脂腺功能,抗過敏,改善皮膚代謝等作用,經過臨床觀察,荊防止癢方加味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癥狀緩解明顯,且復發率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