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新聞》報道策劃的實踐探索"/>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妙杰盧曉新
抓選題挖故事造聲勢
——《揭陽新聞》報道策劃的實踐探索
□ 黃妙杰盧曉新
地市臺新聞要經營精品節目,能否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尤為關鍵。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鏡頭和話筒對準普通百姓,新聞節目才能出彩,節目質量才能提升。近一年多來,揭陽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連續采制了一批有影響的新聞報道,做出了新聞品牌,鍛煉了采編隊伍。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由于扎根基層,直面百姓,地方電視臺有著自己的優勢——地域和心理的貼近性、長于發現底層社會問題、善于挖掘基層鮮活案例等。有鑒于此,地方電視媒體應該打有準備之仗,特別是在遇到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節慶之日時,要提前策劃,周密應對,以大信息量的新鮮報道贏得輿論主動權,在新聞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抓住時令熱點
每年元旦、五一、國慶等法定假日,春節、元宵、中秋等民俗節日,情人節、母親節等非法定假日和雙十一、雙十二等新興消費節日,都是做出優質新聞的最佳時機。把握住每個階段的社會熱點和群眾的需求變化,就能增強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和新聞欄目的親和力。
2014年春節前夕,揭陽臺策劃推出《回家·過年》特別報道,真實呈現各行各業的普通民眾對于過年回家的期盼以及回家路上的苦與樂。記者分別跟隨采訪了河南籍電臺主持人、東北籍重點項目技術人員、在惠州工作的揭籍白領麗人、在上海經商的揭籍企業家夫婦等,拍攝記錄他們如何準備過年禮物、他們回家路上的艱辛歷程、他們與親人團聚的喜悅以及他們目睹家鄉變化時的興奮等。這組報道突出濃濃的年味和溫馨的親情,具有濃郁的潮汕特色民俗文化,播出之后引起了觀眾的廣泛共鳴。像《今年過年要回家》《高高興興回家來》《嘗嘗家鄉年夜飯》《把快樂留在家鄉》等篇目都受到觀眾的好評。
春節期間,揭陽臺在新聞節目中還同時推出了《新春走馬看揭陽》《潮汕民俗》等專欄,介紹揭陽城鄉發展新貌和“走仔日”“行頭橋”“擺豬羊”等風俗人情。中秋節期間,策劃了中秋專版,播出市民賞燈、同賞高山月、自制月餅花燈過中秋、僑民特色美食慶團圓等民俗新聞?!半p十一”網購狂歡節,策劃報道了軍埔電商村網購突破5000萬、揭陽大學生搶占淘寶市場、市民網購熱、揭陽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等新聞。
在各個不同時期,這些特別策劃的新聞報道均形成了收視熱點,受到觀眾的關注和期待。
(二)把準中心工作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廣電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的新聞應該緊扣時代脈搏,既唱響主旋律,又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2013年下半年以來,揭陽臺不斷創新宣傳服務方式,推出《沖刺粵東經濟強市》《追夢·在路上》《“三大建設”促跨越》《我在群眾中》等新欄目和特別報道,以一系列內容飽滿、有廣度、有深度的節目,牢牢掌握主題報道的主動權,圓滿完成全市各項重大宣傳任務。
2014年10月,舉國上下歡慶新中國成立65周年。揭陽臺推出大型策劃《追夢·在路上》欄目,回顧了揭陽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揭陽以跨越崛起為目標,確立“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的核心任務,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福祉、政治生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巨大成就,展示揭陽人民的光榮和夢想。這組報道采用走基層、講故事的手法,從小角度切入,用普通群眾的親身經歷談身邊事、身邊人,以群眾的視角去挖掘線索、發現新聞,把鏡頭對準普通群眾,把話筒遞給平常百姓,使時政新聞接地氣、有細節。諸如《揭陽百姓走上四通八達舒心路》《兩大引擎蓄勢發力揭陽發展提速提質》《陽光政務將惠民工程建到群眾家門口》等一批優質報道受到揭陽干部群眾的交口稱贊。
為反映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黨風、政風、民風帶來的新變化,2014年底,揭陽臺與市委組織部聯合推出《堅持群眾路線·我在群眾中》特別報道,介紹一批在農村基層、街道社區中務實為民的優秀黨員干部和他們的先進經驗。記者與這些采訪對象進村入戶,聽民意,解民憂,用現場所見所聞采制了《李伍:群眾工作無小事》《鄭曉丹:群眾的事就是我的事》《新桃村:敢將舊貌換新顏》等18篇富有真情實感的生動報道,受到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
(三)應對突發事件
在日常報道工作中,突發新聞無法事先預知而提早進行策劃和組織,快速有效地報道好突發事件不僅是對一線記者的磨練,而且更是對新聞策劃團隊的考驗。
2013年8月下旬,廣東大部分地區接連受到臺風“尤特”“潭美”侵襲,連降特大暴雨,揭陽地區遭遇嚴重洪澇災害。為全面報道災情、營造正向輿論,揭陽臺迅速啟動《抗洪救災眾志成城》《抗洪救災平凡力量》大型系列報道。其中,《抗洪救災平凡力量》突破了“高、大、上”報道常規,聚焦小人物,從小角度、小細節切入,從平凡人身上突顯正能量,報道中涉及的人物有普通村民、消防大隊長、村黨支部書記、電力搶修工、醫護人員等,令整個抗洪救災報道更加自然、生動、豐富、立體。
研究顯示,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糖尿病為常見疾病、若未及時治療,易導致患者發生并發癥,多數糖尿病患者合并腦梗塞,而對于該類患者實施一項有效的診斷方式十分重要,能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預后[1] 。因此,我院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腦梗塞CT診斷及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和研究,見本文研究詳細描述。
《抗洪救災眾志成城》欄目重點報道各地支援災區以及災區抗災復產的新聞。記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重災區,深入挖掘新聞素材,第一時間反映災區情況、災民所需和搶險救災中的感人故事,還播出臺風防御相關知識。9月22日,強熱帶風暴“天兔”給揭陽各地再次帶來強降水,省、市領導深入一線指導抗災復產。揭陽臺先后播出陳綠平等領導深入一線檢查指導、災民轉移、市區消除災痕等新聞。這些時效性強、有沖擊力和感染力的報道,匯聚了正能量,為救抗洪災和災后復產工作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思想保障。
在新聞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揭陽臺十分注重抓取獨具特色的細節,講述平凡人的故事,以小見大,精耕細作,調動電視優勢,強化視聽沖擊力,豐富新聞表現力。
(一)注重差異化
地市電視臺在較大的時事新聞報道上不易搶占到先機。面對不同級別、不同地域、不同媒介鋪天蓋地的同類報道,我們只有尋求獨特視角,有所取舍,才能有效破解新聞的“同質化”難題,彰顯個性。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高鐵全線正式運營,途經廣東多個沿海重要城市,其中也經過揭陽。為了讓揭陽老百姓感受高鐵開通帶來的變化和機遇,放大高鐵效應,同時向外傳播、推介揭陽,揭陽臺策劃了《行走廈深線》大型系列報道。幾路記者分赴廈門、漳州、潮州、汕頭、汕尾、惠州和深圳七市采訪,展示沿線城市人文歷史、產業特色、與揭陽經濟文化的歷史聯系以及高鐵開通后將產生的巨大影響?!缎凶邚B深線》挖掘了廈深鐵路沿線城市的精彩故事,加深揭陽觀眾對沿線城市的認知,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文獻價值,多篇稿件被中央臺和廣東電視臺、廈門衛視等媒體采用播出。
在策劃本地先進典型報道時,揭陽臺也努力尋找被采訪人物的不同側面,使報道主角的形象更加個性鮮明,深入人心。2014年教師節期間,揭陽臺推出了“揭陽好老師”系列報道。這十位老師具有覆蓋面廣、典型性強等特點,涵蓋城市、農村、山區的中小學、幼兒園和特教學校;既有公辦學校,又有民辦學校;有校長,也有主任,還有普通教師。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師德高尚,但每位老師的報道又各有側重點。有的著重表現他們努力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有的突出他們關心和幫助學生,有的重點展示他們以人為本、無私奉獻的師德師風。節目播出后進一步擴大了揭陽教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市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二)發掘閃光點
“走近最可愛的人”是揭陽臺2014年八一建軍節期間采拍的一組系列報道。記者走進軍營,集中報道駐揭各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以及退伍軍人刻苦訓練、愛民護民的感人事跡。這些新時期的軍人以保家衛國、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有的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打頭陣,有的在扶貧幫困中當先鋒,有的在執法為民中作模范。記者深入走訪新聞當事人及其家人、戰友和事件見證人,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生動展現了當代最可愛的人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和愛民、親民、為民的子弟兵本色。
此外,為反映揭陽鄉村的醫療衛生發展狀況,展現基層鄉村醫生扎根農村、服務農民、執著奉獻的精神,2014年11月底揭陽臺推出“最美鄉村醫生”系列報道,集中展示他們在海島、深山、偏遠農村救死扶傷、關愛生命的典型事跡。這些常年耕耘在田間地壟的白衣天使,有的冒著臺風暴雨、有的遭遇搶劫、有的夜路遇險,但他們依然甘于奉獻、安心行醫。記者在采訪中挖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情景,用鏡頭記錄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家庭情況,讓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并走進鄉村醫生的內心世界,真切感受他們的敬業精神和人格魅力。
(三)突出貼近性
新聞價值理論認為,新聞報道能否被受眾注意和重視,新聞事實與受眾是否接近是一個關鍵因素。地方電視臺最大的優勢就是植根基層,零距離接觸群眾。因此,我們的新聞策劃和報道要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深入百姓,融入社會,關注群眾的生活。
2014年3月至6月,揭陽臺相繼策劃播出“最美巾幗”“最美家庭”和“七彩童年放飛夢想”三組系列報道,展現揭陽婦女、兒童和當代家庭良好的家風和美德。這些報道通過百姓的視角來表現主題,一個個夫妻恩愛、孝老愛親、勤儉持家、教子有方、和睦鄰里、熱心公益等老百姓熟悉的人和事構成了新聞的主要元素,讓當地觀眾看過之后直呼過癮。在采制“七彩童年放飛夢想”過程中,記者注意挖掘故事和細節,每篇都策劃安排一段富有潮汕特色的兒童游戲,播出主角和小伙伴玩耍嬉戲的同期聲,有時還穿插一些潮汕兒歌、童謠等,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實踐證明,良好的新聞策劃能有效提升新聞節目質量,提高收視率,增強地方臺的競爭力。一年多來,揭陽臺通過連續策劃播出一批主題報道和社會新聞,取得較好的收視效果和社會效益,形成“月月有策劃,周周有亮點”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礎上,揭陽臺還強化對新聞節目的包裝和推廣,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樹立整體形象
揭陽臺嘗試與市內外一些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由協辦單位對重大的新聞策劃提供支持,使節目采訪和宣傳推廣具備足夠的經費。比如,《行走廈深線》攝制組到省內外采訪時,身穿整齊統一的服飾,乘坐噴涂精美標志的采訪車,手持統一標識的話筒,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引起人們的關心和留意,在向外展現揭陽廣電人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時,也達到宣傳揭陽、推介節目的目的。
(二)節目自我宣傳
在信息傳播網絡化、全球化、即時化的今天,電視唯我獨尊、高枕無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根據對國外電視發展的觀察和對國內電視現狀的分析,地方電視臺想要提高核心競爭力,除了制作高質量的節目以外,還要向受眾、廣告客戶等大力宣傳自己、推廣自己。
每一次重大策劃,揭陽臺都會提前制作音畫俱佳的推介片,在各個時段滾動播出,留住觀眾的“眼球”;節目播出期間,在相關新聞之前推出欄目版頭,在屏幕下方疊加醒目的字幕掛角;節目播出之后,適時采訪觀眾的反響等。比如,在“揭陽好老師”播出之后,有校長專程送來感謝信,以及一些家長打電話給老師表達感激之情等等。
(三)跨媒體大推廣
一年多來,揭陽臺策劃的新聞不單在本地廣播、電視、網站同步播出,而且多次被人民網、央視網、新浪網、鳳凰網等網站轉載。揭陽臺立體式、規模化策劃推廣新聞節目,引起了上級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部分新聞作品本臺尚未播出,就已經被中央臺和廣東電視臺采用。像2014年大年初二采制的《“走仔日”回娘家》,當天下午記者剛剛編輯成片,便已經提早在廣東臺18點的《珠江新聞眼》欄目中展播。
(作者單位分別為廣東廣播電視臺、揭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