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馨
中國電視真人秀的發展淺析
□祁馨
真人秀,指的就是普通人在規定的情景中,按照游戲規則做出行動,展現自我個性,同時被記錄下來做成一檔電視節目。近年來,通過對國外成功的真人秀節目進行借鑒和模仿,越來越多的中國真人秀也在慢慢崛起,并且通過對國外節目形式和內容上的改變,使它越來越符合中國觀眾的文化品位。在國內電視節目嚴重缺乏創新的情況下,真人秀已儼然成為中國電視觀眾追捧的對象。但是隨著真人秀節目越來越火爆,社會各界對它的看法也褒貶不一。本論文在對真人秀電視節目的發展歷程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來進行研究。
真人秀;節目形態;媒體競爭;本土化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逐漸由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消費文化是一種快感文化,消費者的口味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作為消費文化的典型代表,電視文化也必須常變常新,竭力吸納一切有消費潛能和娛樂價值的資源。2000年起,一股巨大的真人秀浪潮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和蔓延。真人秀作為娛樂節目的新生力量,一經興起,便成為每個國家最具競爭力的收視率爭奪者。它既不屬于像新聞、紀錄片等那些真實的電視節目,又不屬于電視劇那種虛構的節目。沒有劇本,不需要專業演員,真人秀的全部環節參與者的表現都是即興的。這也說明參與真人秀的過程中最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品質。所以真人秀走出來的參與者們同樣受到了大家熱烈的追捧,像追捧電影明星、歌手一樣瘋狂。而當真人秀勢不可擋地席卷了歐美電視熒屏時,中國電視人也開始關注這種電視節目形態。
2000年6月,廣東電視臺第一個試水,推出了一檔節目叫《生存大挑戰》,該節目選出三位互相不認識的“挑戰者”,要求他們每人在6個月的時間里只帶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完成八省38000公里邊境地帶的旅途,整個過程歷時195天。這個作為我國的第一檔真人秀節目對我國乃至其他國家的電視節目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它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在于它為后面的真人秀節目提供了模仿的范本以及一些拍攝、制作經驗。《生活大挑戰》節目算是我國真人秀節目的雛形,在此之后,這些節目開始被廣泛地借鑒模仿。
作為一直想要成為我國電視娛樂界領頭人的湖南衛視在真人秀的模仿與探索中也不甘示弱。他們在2002年推出了第一檔室內真人秀《完美假期》。這個節目比較成功地模仿了西方一些國家的室內真人秀,特別是在淘汰環節的一些設置使節目的參與者之間有了較強的沖突,參與者之間的陰謀和拉幫結伙引發了觀眾們較大的爭議,可見中國觀眾對真人秀中出現的娛樂底線問題不太容易接受。之后,我國真人秀節目進入了徘徊期。雖然一些影視公司仍在低調進行真人秀本土化的探索,但其節目的影響還是大為減弱。這令原本很看好真人秀前景的制作者們很困惑。
2003年,由于模仿西方真人秀的道路受到了阻礙,制作者們開始紛紛設計符合中國國情的真人秀節目。像中央電視臺的《歡樂英雄》《非常6+1》等節目發展逐漸成形,在收視和廣告回報上呈上升趨勢。同年6月,湖南衛視更是以一檔《快樂女聲》將中國的選秀真人秀推向了高潮。它被《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創意榜評為“年度創意TV秀”。而由央視聯手廣東、江蘇等十二家省級電視臺共同制作《夢想中國》,從收視效果上看兩者卻是天壤之別。《超級女聲》看似一個歌手選拔賽,實際上卻為人們構建了一個破除等級感的虛擬場合。它為普通人提供了展現自我、彰顯個性的機會,這對于傳統的娛樂節目是一個顛覆。讓電視回歸到觀眾自娛自樂的時代,加強了觀眾的親近感和認同感。
2006年是國內真人秀迅速發展的年份,其中以海選,全民娛樂,草根明星貫穿的表演選秀真人秀成為最大贏家。“超女”火爆之后,它們獨特的平民選秀形式迅速感染了電視欄目界,一大批同類節目迅速在熒屏蔓延。像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絕對唱響》等節目層出不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國的選秀類真人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喧囂。
在選秀熱潮席卷電視市場之際,一種以生活服務為賣點的真人秀類型異軍突起,如央視經濟生活頻道推出的《交換空間》,它就是對美國家居服務真人秀節目進行的本土化移植與改造。它沒有演播室環節,全部采用的外景錄制,用鏡頭真實的紀錄下紅隊和藍隊兩個家庭在各自設計師的帶領下,在48小時之內為對方的家居進行裝修的全過程。這中間穿插了裝修資訊,專家點評,裝修知識,介紹當下流行的裝修風格和新潮用料,普及家具家電的選購和使用常識,這些都構成了節目的主要看點。同時通過這僅有的48小時,每個家庭體驗了一次與眾不同的裝修之旅。有辛勞,有淚水,更有完工之后的喜悅以及被認同的成就感。它被《新周刊》在“2005中國電視節目榜”中被評為“最佳生活節目”。
在選秀、生活服務類節目火爆的同時,征婚交友類的節目也開始加入了真人秀節目的戰爭中。中國大陸電視婚戀節目的火爆是從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開始的,許多觀眾正是從這個節目開始認識的婚戀節目。之后國內各電視臺先后開過30多檔婚戀節目,如遼寧衛視的《一見傾心》、陜西衛視的《好男好女》、山東齊魯電視臺的《今日有約》等等相繼亮相熒幕,但這些一度火爆的節目后來都陸續停播。2010年初,江蘇衛視推出《非誠勿擾》,令人意外的是,該節目一經開播遍紅頭了大江南北。然后伴隨著節目的高收視率和人們的關注度,它所引起的一些爭議也源源不斷,“寶馬女”“富二代”等話題引起極大反響。可以說《非誠勿擾》的“名聲”并不好,人們也經常會對臺上的男女嘉賓產生懷疑,認為他們并不單純為了相親,而是一種自我炒作的手段。當然,盡管人們的關注點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非誠勿擾》紅了,它作為相親節目代表的這次轉型很成功。
2013年的夏天,明星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的橫空出世,仿佛一陣清風拂來,讓人眼前一亮,星二代的“小萌娃”不僅打敗了身為大明星的父親,而且其展現的萌化和親情力量,直抵人心,融化了人內心最柔弱處。《爸爸去哪兒》節目對“真人秀”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與整合,嫁接了“真人秀”與“娛樂節目”兩大節目類型的優勢與特長,同時它還集中了表演、游戲、煽情等多種娛樂元素,這些都使其在出爐之年迅速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節目類型。其節目的火爆程度是難以想象的,單從2014年大年初一《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7億票房就可以看出觀眾們對“萌娃”們的喜愛。其實湖南臺無心插柳卻柳成蔭,使得一檔差點要被斃的節目成為了2013中國電視節目年度第一。不過由于《爸爸去哪兒》借鑒了韓國的《爸爸,我們去哪兒》節目,所以一股韓國綜藝旋風也席卷了中國內地的綜藝市場。韓國的綜藝節目一直是亞洲領先水平,做出來的真人秀節目質量也很高,像《情書》、《runningman》《我們結婚了》等在此之前就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湖南衛視通過模仿韓國的《花樣爺爺》這樣一檔明星旅游真人秀節目,做出了《花兒與少年》,上海衛視也模仿制作了同名的《花樣爺爺》,這一題材的還有江西衛視的《帶著爸媽去旅行》、江蘇衛視《明星到我家》等,浙江衛視為了收視和廣告贊助更是一鼓作氣買下了韓國《runningman》的版權,制作了中國版的《奔跑吧,兄弟》,盡管韓國跑男的忠實粉絲們表示不愿意接受中國版的“兄弟團”,但《奔跑吧,兄弟》依然獲得了成功,成為浙江衛視的王牌節目。
真人秀在我國國內的發展道路上悲喜交加,可喜的是真人秀經歷了從萌芽-發展-繁榮-規范的階段。現在國內的真人秀節目,策劃和制作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可悲的是缺乏創新;盲目追風,受眾把握不能與時俱進;制作力量單薄,忽視產業運作。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真人秀的本土化發展。因此在借鑒歐美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的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審美價值等方面出發,提高節目的創意能力和制作水平,使真人秀制作和營銷專業化、整合性、國際化,制作出符合中國觀眾的真人秀電視節目。
1.尹鴻,冉儒學.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謝耕耘,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大衛·麥克奎恩.理解電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4.陶東風.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