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淺析《爸爸去哪兒》對真人秀節目發展的借鑒意義
□李娟
近幾年來湖南衛視綜藝節目的收視率一路飆升,穩居榜首。2013年,繼《我是歌手》的成功轉型后,湖南衛視在第四季推出了大型明星親子通過旅游體驗生存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一開播就取得了收視第一和觀眾零差評的美譽。如此成功和火爆,對未來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有著借鑒意義,本文將從《爸爸去哪兒》的節目選題、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尋找對真人秀節目的發展的可借鑒之處,以促進我國原創性真人秀節目的創新和發展。
真人秀;爸爸去哪兒;模式;借鑒;思考
電視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綜合的游戲娛樂節目,其游戲規則是節目本身的核心要件。在新的技術背景和媒介生態的支撐下,電視真人秀節目順應時代的微妙需求和可能化,以電視媒體為核心組織力量,突破傳統的電視節目的技術和觀念限制,聚合各類媒體,囊括不同題材,用盡可能豐富的表現手法,吸引形形色色的參與者和觀看者,成為顯赫的“超節目”。概況來說真人秀節目具有真實性、紀實性、互動性、沖突性、游戲性、娛樂性等特征。
(一)國內綜藝市場現狀
近年來,各大衛視爭相推出各種節目,異彩紛呈,競爭日趨激烈,最終引起的是大眾的審美疲勞。發展中的瓶頸急需解決。他們的受眾有各個年齡層的,但是幾乎沒有適合孩子觀看的節目,適合親子之間可以共同觀看的節目更是少之又少。在2013年伊始,浙江衛視就推出了電視劇《小爸爸》,這部電視劇一播出就引起了人們的追捧,隨著《小爸爸》的播出,孩子成為社會上被探討的對象。
(二)挖掘市場空白點,呼喚情感再現
2013年湖南衛視第四季的新型野外真人秀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以一種新的姿態闖入人們的視野,令人眼前一亮。在這個急需父愛的社會影響下,《爸爸去哪兒》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節目在寓教于樂的同時也給人們一個警醒:家庭教育呼喚父親角色回歸,注重親子間的交流。而《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正是為這個群體量身定制的,很好的彌補了這一個市場空白點,為紛繁復雜的綜藝節目環境帶來了一陣“清新的風”。并讓眾多中國人重新審視親子關系。
(一)戶外首秀,體驗生存
《爸爸去哪兒》改變了傳統的節目拍攝,拍攝地點走向戶外,走向大自然,走進現實生活,更加體現了節目的多元化元素,同時也使節目更加“接地氣”。從節目形式上來講,節目首次采用明星父子和父女搭檔的形式,明星本身就已經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同時又是一次“沒有媽媽在身邊的奇妙旅行”,這種節目在中國可謂首例。在真實的環境中,通過真實的游戲,展示了真實的父子(父女)感情,而這些“真實”是通過萌娃們可愛的“童言無忌”與囧 爸們“一籌莫展”串聯起來的。
(二)華麗轉身,還原生活
在節目中,親子們通過野外旅游體驗生存,五位明星老爸還原到生活中父親的角色,遠離了城市、玩具、游戲后,體驗鄉村生活,照顧孩子。突出了“真”,與此同時,明星老爸能否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明星子女首次曝光,這些成為觀眾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節目開播前網友熱烈討論的話題。
(一)明星嘉賓,最大噱頭
《爸爸去哪兒》中,主持人的作用極小,而嘉賓的陣容實在強大。選取的都是明星,但其職業卻有所不同。明星對于大眾或粉絲來說一直是擁有著無數秘密的神秘發光體,一經出道就會受到大眾的關注和崇拜。對只看到明星在臺上光彩的一面,而卻不知明星生活甚至家庭內幕的追星一族來說何止是一種驚喜,此外,一些人則帶著八卦的心理,看明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與我們是否是一樣的,存在這種好奇心理的不在少數。
(二)風格迥異,交流育兒心得
此外五位爸爸來自于不同的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職業,同時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這些因素也會促成他們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交流溝通的方式有所不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也是各不相同的,當然他們的一切也不可能像復制、粘貼一樣毫無差別。通過節目的播出既能夠滿足受眾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學習不同職業的明星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模式,同時還能通過節目使孩子有更多的獨處空間,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也是節目的一大亮點。
(一)傳統模式的創新式推廣
《爸爸去哪兒》開播之前,節目組將風格各異的海報、宣傳片及主題MV在頻道多個時段滾動播出,將節目的可看性渲染到了極點。邀請“星爸”和“萌娃”、湖南臺的知名主持人和相關領導一起走紅毯,看首映,并配合近百家媒體的宣傳報道,節目播出后在湖南各頻道一天8次重復播放,還在北京首都機場全天滾動播放《爸爸去哪兒》的宣傳片。
(二)新媒體:微博、網絡等社交平臺的推廣
節目組除了開設官方微博和微信以發布節目最新動態,以及在熒屏播出的幕后花絮之外,還利用嘉賓的特殊明星身份,挖掘他們背后的粉絲和其身邊的明星朋友,節目采用“院線+呼啦APP+視頻網絡”的互動傳播模式,讓所有的觀眾都感受了一次電視屏、院線屏、手機屏、電腦屏四屏聊天的互動魅力。
(一)注重中國傳統元素和風格
《爸爸去哪兒》雖然是引進于國外的欄目,但是一經引進欄目組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和創新。節目的選址更具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在這里更能夠讓孩子們重新認識和學習到不同的新鮮事物,開闊眼界,增加學識。
(二)娛樂的同時更注重教育作用
通過節目可以總結出幾點:過分的保護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過分的嚴厲會降低孩子的情商;有時孩子不一定是被教育者;放大孩子的缺點會傷害他的自尊;經常贊美孩子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潛能。
《爸爸去哪兒》共有40多個機位,其中活動機位20多個,有一場爸爸挖藕的拍攝片段就有17個機位,算上導演、攝像、后勤保障,現場的工作人員共有100余人。在具體分工上針對明星的拍攝人員共分為五組,每組兩到三個人,當然如果出現突發情況,會進行適當的調配。而在明星居住的屋子里一般都會有兩個監控攝像頭。此外節目組還有一個航拍機器。
(一)節目神剪輯團隊
節目以動漫片頭、人物動畫形象、動漫字體等藝術變現形式呈現,更體現了節目的主題定位——親子,同時更加突出了節目輕松、溫馨、幽默的氛圍,使節目風格自然而然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二)節目編劇團隊
《爸爸去哪兒》制片人謝滌葵說節目里有個6人編劇組,可以說《爸爸去哪兒》全在劇本里,又完全沒有劇本,這幾位編劇的任務是為整個節目制定一個框架,比如5組家庭到了外景地后,節目組需要做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收手機,第二件事是帶他們參觀房間,第三件事是發放中餐,這些規定情節是為了節目進行下去而設置的框架,至于家長和孩子們對這些事情做出什么樣的反應,發生什么樣的狀況、說什么話,節目組就一律不管,靜待事情的發生。這就更好地詮釋了真人秀節目“真實”而又不做作的特征,又讓明星更加真實地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之中,充分地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
(三)節目醫療團隊
據湖南衛視安保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能夠配合《爸爸去哪兒》的拍攝,村里共派出了大約100位村民協助,其中包括安保人員、訓鳥師、船夫、司機等。另外村子還準備了醫療團隊,醫療團隊由8位醫護人員組成,均是當地醫院的工作人員,醫療團隊一路跟隨隨時待命。
《爸爸去哪兒》開播后收視率持續攀升,讓大眾意識到了一個成功節目原創元素的重要性和不可復制性。今后,電視臺在制作策劃真人秀節目的時候,不僅僅需要注重真人秀節目的本質特征,還需要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前提上加強創新意識,與此同時,促使電視觀眾產生“注意——興趣——搜尋——行動——分享”也尤其重要的。只有滿足觀眾瀏覽、表達、交流、娛樂的心理,網友才樂于分享關于節目的內容,傳遞節目良好的口碑。
1.胡智鋒.電視節目策劃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92-99.
2.李立.奇觀社會的文化密碼:電視真人秀的游戲規則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3.麥奎爾.受眾分析[M].劉燕南、李穎、楊振榮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58.
4.謝耕耘,陳虹著.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45
5.尹冰.淺析如何做好親子互動真人秀電視節目——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為例[J].中國報業,2013(22)
6.張倫雯.窺視快感與狂歡——對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熱播的思考[J].新聞前哨,2014(1)
7.沈靜.我國綜藝節目現狀與走向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 2012(12)
(作者單位:新鄉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