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馨月
試析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原創力的提升
——以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為例
□ 張馨月
近年來,中國電視節目的多元化,為電視市場擴寬了一條道路。中國電視節目呈現出引進外國節目創新開發的趨勢。相比之下,本土的原創節目相對匱乏。中國電視節目原創力若要提升,要從自身的節目定位、戰略發展、節目管理等出發,開發本土原創節目。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這一檔明星戶外真人秀節目,引進于韓國,在國內播出后收視不俗。本文主要以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為例,對我國電視綜藝原創力提升進行分析。
中國電視節目;原創力;創新;《奔跑吧兄弟》
(一)節目定位
中國近年來的電視綜藝節目有許多創新的看點。而同類綜藝節目繁多、少有一枝獨秀的現狀也成為目前我國電視綜藝節目需要突圍的困境。許多電視臺在引進國外人氣較高的節目后,屢創收視熱潮,引起了國內各大衛視的爭先效仿。而時間一長,節目的內容、風格雷同,缺乏創意又會引發受眾審美疲勞、收視率下降等結果。
(二)節目形式
現在中國綜藝節目中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風生水起,例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真人秀節目主要是依賴明星效應吸引觀眾,加上節目新穎的環節設置,掀起了現代綜藝節目的狂熱之風。《奔跑吧兄弟》是一檔明星戶外運動競賽形式的綜藝節目。從開播以來,明星在戶外運動競賽環節的表現是吸引觀眾的一大亮點,每一期競賽內容的豐富變化是其保持收視率較高的原因。在2014年,與國外版權合作已播出的綜藝節目在國內各大電視臺及視頻網站中共63檔,占全國綜藝節目90%。
首先,放眼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總體呈現出引進版權的趨勢,在引用外國綜藝節目的模版后,新穎的節目形式、環節十分吸引人,但是對于已經看過原版節目的觀眾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抄襲,并且毫無創新。由于文化差異等,照搬過來的節目通過模仿夸張的表演能給中國觀眾帶來一時新鮮,但這并非長久之計,應該融進本土的再創造中。其次,再火爆的節目,都不可能在人們的選擇菜單中占據“滿屏”的位置。而實踐證明,經久不衰的節目需要經過長期的節目品牌、主持人品牌、制作品牌的積淀,這是提升節目原創力的過程。再次,就是節目同質化。一個節目火了,同類型的節目立馬會爭相模仿創辦。同質化的結果是節目單一,使受眾產生疲倦感。所以,電視文化的傳播影響力、節目原創力是中國電視節目的靈魂之處。
《奔跑吧兄弟》引進于在韓國已播出四年、擁有較高收視率的真人秀節目《runningman》。2014年,浙江衛視引進后,命名為《奔跑吧兄弟》。節目有六男一女的明星主持團,每期會邀請演藝界的嘉賓一起參與。主持陣容、節目內容板塊與原版一樣,但在游戲的環節上增加了許多中國元素。
(一)角色設定
主持團中每個明星的分工不同,他們中有演員、歌手,都發揮著自己的專業特點。7位主持人在節目中對角色、節奏的把握、夸張的表演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二)形式無異,觀感有異
“親民化”和“生活化”已經成為《奔跑吧兄弟》重要的傳播策略。節目邀請當紅明星,他們常以素顏出境,給觀眾呈現褪去舞臺光環后的真實感,跟常人一樣的心理狀態等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因為中韓文化的差異,中國明星呈現出的表演與韓國明星大有不同。而游戲“指壓板”“彈射椅”雖然是復制了韓國節目的創意,但是比賽“指壓板”中出現的廣場舞,音樂伴奏的神曲《小蘋果》都是新加入的中國元素,拍攝地也時常選擇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風景區。節目形式不變,節目內容卻是徹底改頭換面,每一期的節目都植入中國文化,呈現中國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中國電視原創力水平。正是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目內容,使其收視率節節攀升,創造中國綜藝節目收視新高。
(一)國家對電視綜藝節目的政策支持
2013年,中國廣電主管部門針對節目引進版權有明確要求規定,各大衛視每年新引進的國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一檔,這被認為有利于鼓勵原創節目生成。這一規定推動了中國綜藝節目的本土原創力,提升了中國電視媒體自身的運作規律,符合中國電視觀眾的接受習慣和實際需要。支持媒體制作、傳播具有中國民族特色、中國文化的電視節目。韓國綜藝節目經過了15年改革,實現了從模仿、學習、同步到超越的一個階段。國家對電視節目引進限制、政策上對原創力提升的支持是絕對利好。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對我國綜藝節目創新的關鍵,國家對電視節目相關政策的實施,將帶領中國電視走向更高境界。
(二)媒體的把關
我國媒體在對媒介傳播進行整體把控時,應遵循“原創積極”的原則。一方面在引進節目時要注意質量把關,注意本土化可提升空間,注意數量的控制。牢記在娛樂節目中“闡釋社會、展現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富有創造力,提高本土化。節目的創新是從內容、形式多方面的創新。要適應當前電視節目的新政策、新觀念、新方向,全面提升中國電視節目的創新水平。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綜藝節目的娛樂性是緩解都市人壓力的一種方式、文化消費的重要選項。要改變“引進萬能”的趨勢,“原創”應該成為“中國綜藝”的基本方向。從過去一些失敗的綜藝節目教訓中得知,只有給觀眾呈現出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目,全方位地滿足受眾需求,不時地引進新模式刺激觀眾眼球,“千人一面”的局面才會多元有序,電視綜藝節目才會產生獨特的娛樂效果。
1.王秋碩.危機與突圍——中國電視節目原創力淺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2.曹坤,王玨.媒介融合語境下城市電視臺的文化傳播影響力構建[J].現代傳播,2013(9)
(作者系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