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薩米拉·馬克馬爾巴夫的電影作品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于傲鵬 王磊 國成鑫
淺談伊朗電影的敘事風格
——以薩米拉·馬克馬爾巴夫的電影作品為例
□于傲鵬 王磊 國成鑫
近些年來,伊朗電影頻頻開始在各大電影節獲獎,可以說是亞洲電影崛起的一面新旗幟。伊朗電影通過紀錄片式質樸的故事化敘事,典型的現實主義特征,讓觀眾從情感上感受到東方美學的細膩,從文化上感受到伊朗獨特的民族精神。本文擬從敘事特征和敘事美學特色兩方面闡釋伊朗電影的創作風格。
伊朗電影;敘事;美學特色
“馬克馬爾巴夫家族”是伊朗著名的電影世家,莫森·馬克馬爾巴夫是伊朗除了阿巴斯之外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伊朗創建了“馬克馬爾巴夫之家”,這是一個民間電影教育機構。為伊朗培養了眾多電影導演和演員,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是在這所學校接受的電影藝術教育并成為演員和導演的。薩米拉·馬克馬爾巴夫就是莫森的長女,她是一位80后女導演,她雖然年輕,但是電影作品卻相當成熟,可以說她的作品是反映伊朗現實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蘋果》《下午五點》《黑板》等,她的作品風格與他父親一樣都是走寫實主義路線,并且關注底層民眾,關注人的思想、人的經歷和人的生存狀況,作為一名女性,她的電影作品情感更為細膩,有著真實平凡而又不可企及的美。下面我們以《黑板》為例談談伊朗電影的敘事風格:
《黑板》這部作品所反映的故事發生在伊朗與阿富汗交界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黑板四處尋找學生想要教他們認字來謀生。故事中有兩位主角,一個是賽德,一個是瑞波爾,講述了他們不同的經歷。故事質樸無華但卻執著而深情,充滿了善意與無奈。這部電影雖然是故事片,但卻使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仿佛是對生活的再現;雖然涉及戰爭,卻沒有任何戰爭的場景,但又讓人們無時不感覺到戰爭的存在(如戰機的轟鳴、流彈的爆炸聲、難民的慘叫聲),戰爭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里。
(一)關心人、人的經歷、人的思想痛苦和人的生存狀況
電影開篇的一段情節是賽德來到一個老人的院子里,老人想請賽德幫他讀兒子的來信,其實這封信是來自巴格達監獄的死亡通知書,賽德并沒有告訴老人真相,而是告訴他,他的兒子過得很好,給老人留下了希望。反映了像賽德這樣普通伊朗人內心的善良以及社會的殘酷,當鏡頭中出現一個個背著黑板遠行的人像時,就像是背著救贖的十字架的耶穌一樣,畫面沉重而發人深省,具有極強的東方色彩的美學精神和哲學思考,并表達了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和生活本質。
(二)在殘酷的現實中頑強地尋求詩意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賽德在路上遇到一群伊拉克難民,但無人愿意向他們學習知識,無奈之下,他以40個核桃的報酬給這些難民當向導。在途中他與一名帶著一個孩子的伊拉克女人結了婚,聘禮是賽德唯一的財產——黑板。結婚儀式之簡陋讓人甚至覺得可笑,但生活是殘酷的,能夠在殘酷的生活中找到一點歸宿感又有何不可?在電影中有這么一段:途中休息,賽德認真地用粉筆寫下了“我愛你”并不厭其煩地教著女人,而女人始終沉默著不愿抬頭,然而后來女人無意間的一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原因,她說:“我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車,每個站都有人上上下下,唯一沒有下車的是我的兒子。”然而,這恰恰是一種原生態般的詩意,是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彰顯的最真摯的感情??此聘静幌癯鲎砸粋€沒有任何文化的女人之口,但是往往沒有文化的人卻總能說出頗具哲理的話,她把她所有的愛都給了她的兒子,所以她無法再去愛眼前這個男人。
(一)以探求人性和生命的本質為目的
在莎米拉之前的電影《蘋果》和《下午五點》中,這種反抗愚昧和對人的禁錮,追求人性的解放等元素都有明顯的體現,而這種追求在影像的表述中就是賦予人物以細膩的性格,體現為性格之美、責任感、人文關懷等,進而形成了伊朗民族獨特的態度,平凡中帶有深度,這種態度是謹慎的、質樸的,同時也是對人性本質的一種追尋。在影片《黑板》中,貧瘠的土地、破舊的黑板和零零散散的槍聲交相輝映。結尾處有這樣的畫面,難民們在朝拜祖國,自己的國家就在前方,清晰可見。大霧之下的地面是戰爭的廢墟——鐵絲網和空彈頭。當殘酷的戰爭和虔誠的宗教文化針鋒相對時,我們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這一切的一切真的太沉重了,戰爭在影片中只是一個契機,戰爭的契機加重了人們的貧窮,加深了人民的困頓。薩米拉本人曾表示她描述的是伊朗自己的故事。但她并不是刻意地去判斷或者隨意指責。她希望能夠揭露人性和生命最深處的本質,而不是去批判錯與對。
(二)用紀錄片的方式講述故事
為了讓影片更加貼近現實,讓細節更加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伊朗新電影很多都采用寫實主義手法,其顯著特征就是用紀錄片式的表現方式去拍攝故事片,阿巴斯、莫森等眾多伊朗導演的很多作品中都使用了這種手法,這種手法的美不同于好萊塢華麗的美,而是一種自然之美。伊朗電影的旗幟性人物阿巴斯曾表示,電影是以記錄事物為目的,畫面與現實相比,應該更加具有資料性,人們只有通過畫面才能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存在。在影片《黑板》中,無論是導演視角下的難民,還是把兒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女人,亦或者是那群背著黑板謀生的教師,這林林總總的形象中,都保留了一份童真,這份童真使得人們能夠透過這些衣衫襤褸的形象,看到人本真的一面。伊朗導演強調內心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共鳴,他們真實地觀察自然、記錄生活,體現了東方美學中美與真實互為統一的審美觀念,崇尚沒有人工雕琢的天然之美。
(三)體現了對本國歷史文化的吸納,對民族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的堅持
伊朗與中國一樣都是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伊朗電影之所以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大放光彩而頻頻獲獎也正是源于伊朗導演對本國文化的吸納以及伊朗導演獨到地觀察世界、國家、民族、集體與個人的悟世能力,當然更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和創作態度。伊朗民族自身擁有著執著的特性,這種執著、頑強的品質似乎成為了伊朗電影的一個標簽。在我們熟知的伊朗電影中,無論是《小鞋子》中那個蒙受著巨大委屈,固執地請求老師要參加比賽的男孩,《坎大哈》中不停行走一定要找到妹妹的女記者,《哪里是我朋友的家》中艱難地固執地尋找朋友的家的小學生,還是《黑板》里自比為火車將兒子視為唯一乘客的逃難的女人,這些人物是如此固執地保有著一種信念和責任感以致任何障礙都不能改變他們的既定動機和行為。透過這些電影,我們看到的正是伊朗導演在以本土題材為創作對象的前提下,對民族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的堅持。相比較中國新生代電影人,在消費主義文化的熏染下,所欠缺的正是這種民族責任感、公民意識和歷史責任感,所以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值得我們中國電影人學習的。
由于宗教的原因和文化的差異,伊朗電影總是很難走進我們的視線而顯得神秘,如果我們認為伊朗電影就是反映其國內的貧窮和悲慘,我們只是用憐憫的目光去看待伊朗電影,那么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地去解讀電影,如果我們認為伊朗電影就是反映戰爭和暴力,那么我們就會更加無法靠近它。其實,當伊朗電影的這種神秘感和伊朗本土文化力量結合時,那種美感絕對比好萊塢帶給我們的要持久、要真實、要深刻。
中國已故著名詩人海子曾經在他的《風》中寫道:
你家中破舊的門,遮住的貧窮很美!
這句詩很好地詮釋了伊朗電影的特色,伊朗電影尋找的正是貧窮中的美感、災難里的生命力、破敗中的力量、絕望中的自由,在殘酷的現實中頑強地尋找生命的意義。
1.黃茵.知識救世的尷尬·淺談伊朗電影[J].電影文學, 2008(24)
2.高力,任曉楠.鏡像東方·紀實主義:從伊朗新電影到中國新生代[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2009
3.安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電影美學觀初探[J].電影評介,2006(13)
4.海子.給母親[J].文苑,2006(10)
(于傲鵬、國成鑫系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王磊系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