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菊
(廣漢市人民醫院 四川 德陽 618300)
隨著當代科學的日益發展,醫學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護理工作在醫學工作中顯現出尤為重要的地位。現代社會更加提倡"以人為本"的觀念,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到普外手術的術后護理中,護理效果會得到很大提升[1]。本文通過對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在普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在普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臨床醫師采取等距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25 歲~67 歲,平均年齡(44.25 ±12.03)歲。對照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27 歲~70 歲,平均年齡(49.23 ±15.12)歲。其中56例患者行闌尾切除手術,38例患者行疝囊高位結扎修補術,26例患者行膽囊切除術。所有患者無其他明顯疾病。其中觀察組給予人性化的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密切觀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持續時間等,如果出現疼痛程度持續增強并無緩解情況的患者,給予止痛藥物輔助治療。其二,給予患者適當的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其三,以少食多餐為原則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物。其四,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以及出入量的平衡,控制輸液滴速在(20~30)滴/min,并正確記錄患者的輸液量[2]。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如下:其一,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積極熱情的與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懼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護理人員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并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制定相應的人性化護理方案,進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排斥反應,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其二,針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積極觀察患者的情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對患者的血壓、脈搏、心率等做好記錄。其三,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術后評估,預防出現術后出血和血腫,在拔除鞘管之后,要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局部加壓并及時觀察處理,協助患者以舒適的體位休息,同時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增強患者的滿意度和恢復效果[3]。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分析得知,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為60.00%,觀察組患者術中大出血、術后感染以及術后腹腔出血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n(%)]
從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5%,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12%,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滿意度比較[n(%)]
人性化護理的理念要求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患者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人性化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消除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緊張情緒。要求醫護人員轉變傳統的的護理模式,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切實提高患者滿意度。本文通過對觀察組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方法,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為60.00%,觀察組患者術中大出血、術后感染以及術后腹腔出血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85%,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12%,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使患者在得到良好護理治療的同時,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普外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具有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滿意度較高的優點,有效提高護理水平與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王玉紅.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學,2014,04(13),12:26-28.
[2] 何林萍.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02(04),25:102-103.
[3] 朱艷.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03(08),1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