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婚姻生活里,會有很多幸福、溫暖的瞬間,然而一些問題、矛盾、沖突也是無法繞過去的。當產生不快時,人們總會習慣性把矛頭指向對方,數落對方的缺點。其實,如同沒有完美的人一樣,婚姻中也沒有完美的伴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對方,并努力把對方“教”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從而讓婚姻更加長久和諧。
想要什么?你就說嘛!
每一個人,他們生來都是為了成為“自己”,而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伴侶”。如果你不教他,他將永遠不知道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伴侶,他也不知道你希望他做些什么,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取悅你。在未經耐心雕琢之前,他們都只能以“屬于”自己的、他認為舒適的姿態活著。
33歲的莎莎已經快兩年沒有戀愛過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身邊適婚又條件好的單身男人越來越少。讓她很納悶的是,自己漂亮,身材又好,工作不錯,性格也溫和;而她的朋友娟娟,不漂亮,脾氣也不太好,并且常年都沒有穩定的工作,可是娟娟卻早早結了婚,丈夫會賺錢又很顧家,對娟娟更是百依百順。回顧一下自己的戀愛經歷,在所有的前男友里,就從未出現過像娟娟丈夫那樣的好男人。
其實莎莎不知道,娟娟經常對她夸贊自己的丈夫多么體貼顧家,但是卻沒有說,當初剛結婚時,她的丈夫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在結婚的前5年里,娟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才把丈夫“教”成今天這個樣子。說到這里你可能已經明白,同樣一個男人,他可能在A女處能做一個好伴侶,然而到了B女那里很可能就是個很糟糕的伴侶,因為這個男人被A女“教”過她的需要、她的習慣、她對他的期待,所以他自然就能做得恰到好處。而他不了解B女,B女沒有“教”過他該如何做才能取悅她,他自然就是糟糕的伴侶了。
莎莎們需要明白,完美的伴侶、完美的婚姻生活,大多不是自動發生的。在這個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生來就適合給她做伴侶的人!也許你會說,怎么某某姐妹的丈夫就能做到呢?那么我要偷偷告訴你,你那姐妹只向你夸耀了她的丈夫多么體貼,卻沒有提起她花了多長時間多大的精力才把他“教”成那個樣子。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知道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也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的喜好;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比你更知道你對婚姻的期待,也不會有人比你理解你的需要和渴望。那么,當然就需要由你去告訴你的伴侶,你想要什么,你喜歡什么,你期待什么。你需要幫助伴侶了解你,幫助他學習怎么愛護你,幫助他適應你的生活習慣和你的生活節奏。一言以蔽之,你需要承擔起自己幸福的責任,而不是等著別人主動來幫你。
好伴侶需要教
現在開始停止抱怨你的伴侶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吧,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生來就適合給你做伴侶的人!那么,怎樣才能把伴侶教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呢?
第一步放棄嬰兒式的幻想和渴望
伴侶還需要“教”?這也許會讓一些人心生不適。因為對于他們來說,要感受到伴侶的愛,就是伴侶能準確理解他未曾說出口的需要,然后及時地、積極地奉上妥帖的反應。
人們需要能理解到,這種渴望被伴侶時刻關注,期待伴侶準確揣摩自己心意的需要,是嬰兒式的需要。當小嬰兒在襁褓里時,他是那么弱小,他需要媽媽24小時無死角的陪伴和關注,否則他就可能會生病或死亡。而往往在那個階段,媽媽確實會本能地感受到嬰兒的細微反應和需要,并及時提供嬰兒所需,那是母親的撫育本能。但是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能夠自我陪伴和自我關愛,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求伴侶的陪伴和關愛。這樣的關系往往有著健康的連接,能夠相互獨立,同時又是相互依賴的。
但作為成年人,千萬不要指望你的伴侶會自動把沙發上的雜物收起來,主動把電視頻道調到你愛看的節目,在你有寒意的時候自覺送上一杯熱茶,當你累了就主動來幫你捏捏背,更不要指望他能隨時知道你的感覺,及時送上你需要的情感安慰——如果你沒有“教”他這樣做,他是很難那么恰到好處地天然地就知道你有那樣的需要。或者,你期望某個神仙曾托夢給他,說你喜歡他怎樣怎樣做?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放棄這種小嬰兒式的幻想和渴望,也許會讓你感到憤怒和悲傷。在很小的時候,你很可能從沒有被母親這樣周到呵護過,這讓你在長大成人之后,還執著地渴望得到具備母性特征的愛。但遺憾的是,你在襁褓中得不到的東西,在如今成年以后,更是得不到了,因為沒有人(哪怕最愛你的伴侶)能夠做到像哺乳期的媽媽那樣時刻呵護你,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很多的挑戰要去面對。甚至,也許他們自己內在里也有一塊空缺,等著別人——比如作為伴侶的你——去給他填補呢。

第二步了解自己和伴侶的需要
想要讓伴侶學會如何愛你,最重要的一步是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同時也讓他知道你需要他怎樣來愛你。關于愛情,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地方感受到愛。不要等著伴侶來揣摩你需要怎樣的愛,那對他來說是太不容易了,也許他連自己的需要都還弄不清楚,試問哪里還有精力去研究你的需要。
最了解自己的人,應該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伴侶。畢竟,你是距離自己最近的人。去了解自己,然后告訴伴侶你是怎樣的,你需要怎樣的愛,是你不可推卸的責任。
請花一些時間和自己在一起,回想在過去的情感關系里(包括你與父母的關系),當別人做了什么,會讓你感到被愛;當你被怎樣對待的時候,會讓你感到內心寧靜而滿足。還包括去了解如下問題:在你的內心里,你希望擁有怎樣的婚姻生活;家對你來說有著什么樣的意義;你喜歡怎樣度過業余閑暇時間;對你來說,什么樣的關系是最舒適的狀態等。
同樣也花一些時間和伴侶在一起,讓你們彼此了解,尤其是多談論兩個人的需要,聊聊你們希望對方怎樣愛自己。有必要的時候,邀請他和你一起閱讀這篇文章,讓你們可以在思想層面步調一致。
請注意,無論是你們在梳理自己的需要,還是和伴侶談論他的需要,要探索和談論的是你們各自想要什么,而不是你們不想要什么。
第三步嘗試去表達你的需要
有些人對于表達自己的需要是有恐懼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里,根植著“我不好、我不配”的聲音,這往往和幼年的成長經歷相關。我想說的是,你要相信,既然伴侶和你結婚后,一直沒有外遇、家暴等對關系有嚴重損傷的行為,并且你們還保持著性的接觸,那么他就一定是愛你的,否則他勢必會離開,去找尋屬于他的幸福。如果說頭腦會欺騙,身體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請勇敢地去向伴侶表達你的愛,同時勇敢地向伴侶表達你的需要。之所以建議你把表達愛放在需要的前面,是因為只有當伴侶感受到愛和被愛,他才愿意重視你的感覺,并愿意為了讓你感覺好而付出努力。
表達的時機和方式也非常重要。首先是要選在他心情輕松,你們兩個人感情狀態良好的時候。往往這個時候伴侶會愿意討論你們的關系,也更愿意敞開心扉談論他自己。其次是著重表達你的感受和期望,同時表明那是幫助你感受到他的愛的方式。最后,注意表達時的措辭,比如說:“親愛的,當你把衣服到處亂扔,我會覺得我的勞動不被尊重,然后就心情沮喪。你可不可以把脫下來的衣服送到洗衣籃里?這樣的話,能讓我輕松很多,我也會知道你是在照顧這個家。”或者是:“我今天很不開心(停頓)。本來說好下班一起打球,結果你又臨時加班。我愛你,想多一些時間和你在一起。你可以試試看減少加班嗎?”溝通語言上的講究,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果他能感受到你的愛,同時他也發自內心地愛你,他會愿意為你調整自己的節奏,嘗試修正自己的習慣。那么此時,你需要理解到,改變舊日積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花了二三十年才形成的那些特點,怎么可能在幾個月內就徹底改變呢?但是你可以看到他努力改變的行為,愿意改變的態度,一點點正在改變的征兆,然后及時奉上你的欣賞、贊美、感激、理解。如此這般天長日久之后,一個原本只屬于自己的人,將慢慢蛻變為適合你的好伴侶。
一個人,只有被他的伴侶有智慧地“教”過,然后經過一段不短的學習期,才可能會蛻變為完美的伴侶。之所以說要有智慧地“教”,是因為沒有人愿意被不尊重地當作仆人一般地“教導”,而是喜歡被尊重、被接納和欣賞的情況下,接受“教導”,并希望自己所作出的努力能得到伴侶的肯定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