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冰與火之國”的冰島,有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景色,廣闊的山川、雄偉的萬年冰河,火山爆發時噴出的黑色熔巖,極冷與極熱共存。相比起冰島神話般的自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城市文化也毫不遜色,北歐向來是“好品味”的代名詞,也是咖啡烘焙技術發展程度最高的幾個地區之一,作為一名重度咖啡癮患者,我對于冰島的印象便更多停留在了咖啡館中。
午夜仍聞咖啡香
咖啡在冰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最初,只有在舊時的權力中心、冰島南部主教所在地Skalholt才能享用到未經烘焙的咖啡豆制成的咖啡。1760年前后,生咖啡豆在冰島已經成為常見的商品,幾乎每一戶家庭都有自己的咖啡烘焙和研磨工具。從19世紀中葉開始,隨著政府管制酒精銷售、酒精產品消費稅上漲等原因,冰島迎來了家庭式烘焙咖啡的黃金時代。在日常生活中,一天要喝上兩到三次咖啡,飯后朋友敘舊時也是咖啡不離手,在航海和收獲季節,咖啡的飲用量更是節節攀升。現在,咖啡更是成了冰島人的“國民飲料”,人均咖啡豆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三(第一與第二名分別是芬蘭和挪威),平均每個冰島人在一年里要消耗掉9公斤咖啡豆。
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市區的幾條主干道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風格各異的時尚咖啡館,走兩步就能碰見一間,而藏匿在巷子里的小咖啡館、供應咖啡的餐館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位于市區Laugavegur購物大街的地下咖啡館TiuDropar,是我最喜愛的一家。
作為冰島咖啡館里年齡最老的幾家咖啡館之一,Tiu Dropar的裝潢從1950年代起就沒有經歷過大改動,咖啡館的室內空間雖然不大,但懷舊風格的家具、小巧而精致的古董燈飾,恰到好處地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氛圍。白天咖啡館里非常安靜,提供三明治簡餐、熱湯和備式“祖母風”的糕點。晚上則搖身變為一家法式風格的清酒吧,坐在窗臺邊的吧臺,還能看到街外匆匆而過的路人,配上駐場女歌手輕柔夢幻的嗓音,別有一番情調。
在Tiu Dropar斜對角的Bunk,是一家復合型酒吧咖啡館,裝潢現代,店面由四面落地的玻璃窗組合而成,樓上是青年旅館ReykjavikBackpackers,每天晚上,人聲鼎沸,聚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年輕嬉皮們。我們在下午茶時間到了Bunk,客人不多,便抓著熱情的吧臺工作人員聊了個痛快。調酒師知道我的咖啡癮后,打趣地講起冰島曾經流傳過的一些小迷信,比如喝咖啡的時候如果需要加牛奶、糖或者是奶油,必須先放糖再放奶油,否則七年內都結不成婚!也有“喝滾燙的咖啡會讓人變得丑陋,反之,喝較冷的咖啡則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漂亮”一說;還有,若還沒喝完咖啡就續杯,將會遇到壞岳母,喝完咖啡后有沉積物留于杯內,則會帶來一整天的好運氣。不管迷信與否,都讓我對冰島的咖啡文化有了更地道的認識。
在哈格林姆教堂正對著的大馬路上,有一家相當迷你的咖啡館Mokka。早在1958年,Guomundur Baldvinsson和Guony Guojonsdottir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了這家店。對于當時的冰島人來說,在家沖泡咖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對于Guomundur和Guony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將Mokka變成一個既提供純正咖啡、又能將咖啡愛好者聚在一起的文化場所。漸漸地,居住在雷克雅未克的藝術家、作者、哲學家和知識分子開始聚集在Mokka,伴隨著濃郁的咖啡香,探討時事,對文化和藝術作品進行公開辯論。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而且每周四到周六,咖啡館都會為當地的年輕藝術家舉辦一個小型展覽。在冰島,有不少兼具咖啡館、酒吧和青年旅館于一身的復合型商鋪,臨海的KEX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國際背包客中更是大名鼎鼎。KEX原本是一棟四層樓的餅干制作工廠,后改建成旅館,主打復古工業風,內部陳設均是二手家具和回收物品,設計師甚至花費數周,專門跑到美國各個拍賣會,帶回蒙諾教堂的長椅、包豪斯燈具和東德學校的課桌、高凳。對居住在雷克雅未克的年輕人來說,KEX還是他們的健身室、理發店和參加各種音樂演出、文化活動的社交場所。
這里沒有星巴克
跟Laugavegur購物大街距離稍遠,靠近特約寧湖的周邊區域,也分布著許多值得探訪的特色咖啡館。像是非常受冰島當地人歡迎的咖啡館Laundromat Cafe,自2011年3月在雷克雅未克開業,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冰島最佳家庭餐廳的殊榮,食物和咖啡品質之高自然不在話下,而更別具一格的,是其位于咖啡館負一層的投幣式洗衣房和幼兒互動空間。跟朋友相約喝咖啡,或是全家老小家庭聚餐的同時,還可以順帶洗衣服,既省時又省力,Laundromat Cafe也因此被當地人打趣地稱為“自助洗衣咖啡館”。
參觀完市立圖書館和雷克雅未克美術館,我們決定去隔壁街的Stofan Cafe休息。這家主要以復古家具為賣點的咖啡館,分為上下兩層,裝潢風格相當隨性,就像是自家客廳一般,各種皮沙發、絨面靠椅、木茶幾和老舊的桌椅被密密麻麻地擺放在室內,昏黃的燈光讓整體布局略顯擁擠,但也不乏與鄰座交談、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坐在鄰座的一位男士,對著手提電腦時而奮筆疾書、時而眉頭緊皺,趁著休息的空檔聊了幾句,才知道他幾乎天天都會來這兒“打卡”,喝杯咖啡然后開始自己的寫作。Stofan Cafe室外也有充分的空間,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咖啡香,三兩好友扎堆湊一塊聊天,愛獨處的則跑到單人沙發坐著、邊曬太陽邊讀書。
雷克雅未克密集的咖啡館分布和冰島人對咖啡的高品質追求,讓星巴克等美式連鎖咖啡館在冰島毫無立足之地,不過,兩家本土咖啡連鎖店Kaffitar和TeKaff倒是發展得不錯,除了在雷克雅未克設有多家分店,在冰島其他城市也能找得到。跟普通的連鎖咖啡店不同,Kaffitar店里提供的75%咖啡豆都是由店里負責選購咖啡豆的Addy直接飛到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和巴西的咖啡豆種植場,跟當地農民收購而來。通過跟咖啡種植者的接洽,不僅讓Kaffitar拿到最優的咖啡豆,保持較穩定的咖啡品質,還讓他們得以資助農場,以便提高農民們的生活水平。Kaffitar每間店的裝潢風格都略有變化,而在哈帕音樂廳(Harpa Concert Hall)附近的這間分店,濃烈的桃紅色配上專業的涂鴉,造型可謂十分搶眼。
相比Kaffitar的文藝多變,同為連鎖咖啡店的TeKaffi風格則顯得更為商業化,以深棕色作為裝潢基調,采用簡潔而統一的標示設計,注重采光,室內大部分使用的現代家具。1984年創立時甚至還在冰島掀起過一場不小的“咖啡革命”。之后陸續發展,前幾年還進駐到冰島連鎖書店Eymundsson,從書香到咖啡香,不過幾步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