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Varissuo的住處位于圖爾庫的東南邊,距離市中心20分鐘的車程。附近的littoinen是一片森林。掩隱其中的還有木制別墅、桑拿屋和戶外廚房。在繁忙喧囂的現(xiàn)代生活里,我們越來越看重的那些日益稀缺的東西,比如,空間、安寧和時間,就真實地活躍于當?shù)厝说闹缚p間:呼吸的空間,天與地的平和,純粹的生活。
“森林,因為我們有森林”
一望無際的廣袤森林覆蓋了芬蘭70%的土地,它是名副其實的“森林巨人”。森林無需跋山涉水去追尋,它就在出門左拐的半小時車程內(nèi)等你。盛夏摘越橘,秋日摘蘑菇,還有無數(shù)大自然饋贈的免費野生禮物任你挑選。這多少也催生了徒步旅行的流行。在芬蘭的夏秋時節(jié),晴朗的時候我總會跟隨著朋友們的步伐去森林中漫游,一路走一路留心,保管會采摘到美味又健康的食物,哪怕去當?shù)厝说脑鹤永锿嫡瞎矝]人會責備,一切皆免費。盡管芬蘭人熱衷于采摘,森林里仍然生生不息,長滿了不同的漿果、蘑菇和新鮮的香草。
清晨五六點,圖爾庫的市集(Old Market)陸陸續(xù)續(xù)來了些當?shù)厝耍际巧狭四昙o的老人,開著自家小汽車慢悠悠地把車停在路邊。下車,從座位上搬出一筐筐剛采摘來的新鮮食材:玉米、土豆、洋蔥、蘿卜、藍莓、蘋果、鮮花,然后一個挨著一個不動聲色地架起木制桌椅,安靜地整理面前的瓜果蔬菜,或者坐下來瞇著眼睛曬起太陽。天氣晴朗,高遠的藍天甚至顯得過于透徹,兩只長著巨翅的大鳥向著附近的森林飛去。
我每日的最佳散步距離是3.5公里,剛好從住處抵達隱藏在該區(qū)域小森林里的littoinen湖。它也是我心中的“瓦爾登湖”,并且毫不遜色于梭羅的那片。我會走上甲板,席地而坐,面朝湖畔,看水波蕩漾,聞草木飄香,獨享一方純潔的凈與寧。這里和我想象里的畫面不謀而合:森林覆蓋大地,影影綽綽林中的湖泊,偶有麋鹿在清泉邊啜飲,紅漿果等待著采摘。然后突然明白幾年前看的《海鷗食堂》里頭的一段對話:“(芬蘭)這個國家的人為什么會看上去這么安定、平和呢?”
“森林,因為我們有森林。”
他們都是守林人
放眼望去,湖的對岸除了森林,就是一片片綠色的原野,在這里根本看不到一丁點兒的荒蕪?fù)恋兀橙胙酆煹娜蔷G色。圖爾庫的人口密度并不高,但一天里的任何一個時間,都會在森林小道上遇見遛狗跑步的男女老少,穿著醒目的亮色上衣和黑色的長褲。他們都是居住在森林里的當?shù)厝耍蛘呦裎乙粯幼≡谏指浇?/p>
在圖爾庫,市中心遍布歷史畫卷中聞名于世的建筑群:圖爾庫大教堂、圖爾庫大學(xué)、圖爾庫教堂,絕大多數(shù)住宅小區(qū)分布在城外森林周邊。森林,對芬蘭人來說帶有一種魔力,人們舍不得離它太遠。好像累了倦了迷茫了,去不了教堂那便隨時走進森林里,即使什么也不做,在森林發(fā)一會呆,飽含深情的森林就會賦予人們敦實、清冷、平和的內(nèi)心。
如果說,擁有一片小森林是許多人的夢想,那么在芬蘭,這個夢想隨時可以成真。芬蘭50%以上的林地歸個人或家庭私有。早在1886年,芬蘭政府就頒布了第一部《森林法》,強調(diào)私有林所有者在采伐后必須立即在原處再造林。每一個芬蘭人天生就是守林人,也是森林的開發(fā)者,同時擁有保護森林的義務(wù)和享受森林的權(quán)利。然而,在崇尚生命、自然與動物的同時,他們也追求卓越高品質(zhì)的精神生活。
littoinen湖更深處是一片濕地保護區(qū),然而除了一塊鳥類動物的科普性宣傳板外,我從未見過任何工作人員。黃昏日落時分這里會聚集起許多野生動物愛好者,他們帶著專業(yè)的高倍望遠鏡駐足于眺望臺上,安靜地觀察遠處活動的動物們。這一天,天鵝媽媽剛生下了三只小天鵝。
而在littoinen湖的不遠處,有一家北歐手工藝作坊,店主是一位40來歲的芬蘭女性設(shè)計師,商品上印著林木、鳥獸昆蟲、花草圖紋,許多原材料就來自于附近的森林,一切都是純手工制作。有時她會帶著擺設(shè)去市里的市集售賣,而更多時候,她選擇固守在這30平方米的空間里,坐擁著純天然的森林氧吧,帶給“芬蘭制造”源源不斷的設(shè)計靈感。這里鮮少會有游客經(jīng)過,偶爾會有些當?shù)厝饲皝砉忸櫍暨x幾件工藝品裝飾房屋,畢竟在芬蘭人的生活中,家居環(huán)境非常重要,而純手工制作的木制品更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