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本沒有完美的旅行,只有不敢邁開腳步的人,但是再不完美的旅行,也好過刷別人微信看風景。坐在漁港邊看日落,沿著海灘數星星,聽湄公河上的流浪歌手,穿過人潮洶涌的街頭,拜訪最美麗的鮮花佛,在圣瑪麗教堂臺階吹風……陽光沙灘之外,再撒上點飛車搶包的辛辣佐料,倒是別有一番風味。越南越美值得一個假期的美好。
滴水成冰的漫漫冬日,開始覺得一切誹謗妒嫉陰謀煩惱憂傷,只要發生在暖和的地方,都是可以忍受的,所以當小伙伴們說要去很南的越南,小心臟便秒動了。
地圖上,越南形似一塊掛在檐下的臘肉,細長、纖巧,上部略寬,是有些五花的緣故,下部偏細,黝黑黝黑,掛得久了,綴了一滴透明的油,顫顫地欲掉下來。此時越南就像一塊香噴噴的臘肉,在臘月里向我殷勤招手,讓我帶著完全的沖動和未知,踏上了越南越美的旅途。
紅眼航班呼嘯落地,濕熱的空氣立刻裹上來,擠走盤旋一冬的寒意。夜半仍然喧囂的機場,有一種熱帶國度特有的歡騰。西貢只是本次旅途的中轉站,價值一張廣州飛來80元特價機票,沒想到卻發生了最驚心的一幕,欲知后事如何,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什么旅途能讓荷包迅速鼓起來?答案是在西貢機場換越南盾,一秒變千萬富翁有木有?致富秘訣是1塊錢人民幣大約相當于3萬元越南盾,紙幣上的零多到數不清,簡直讓人有密集恐懼。在這里買東西基本不能給對錢,法棍30000元一根,給人5000還讓找零,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每當此時總是無奈地聳聳肩,從兜里摸出幾張錢讓你比照著給。
后來領會到,當地人看100000以上的數直接忽視最后面3個零,按前面的數字給。可是百萬后面還帶個位數的,比如105萬,通常我完全不能算對,總是給成150萬。有回打車表上顯示20.5萬,我算了半天,給了一張200000和一張50000萬,好心的哥把多余的錢還給我,我還拿著錢發呆,心想到底是給多了還是給少了呢?
很多人說,到越南什么都可以還價,法棍本地人買1萬,游客買3萬,有時講到口干舌燥還了1萬,回來掐指一算就3塊錢人民幣,頓時累覺不愛。
胡志明市在北越統一前叫西貢,不論是游客還是當地人,似乎都更喜歡這詩意的舊稱,城里最知名的景點:圣母教堂和中央郵局,也都是法國殖民時期產物。
位于市中心的圣母教堂仿照巴黎圣母院建造,是一出建筑美學的杰作。對稱鐘樓直插云霄,圣母雕像恢弘端麗,繁復的哥特式花紋精美絕倫……鐘樓之間的拱頂上,是一座瑞士1887年制造的大鐘,彈指百年,人世間滄桑巨變,古董鐘卻一如既往邁著簡單沉默的步伐。
建造教堂的紅磚石,當年全部從法國海運來,至今瑰麗異常,所以圣母教堂也叫作紅教堂。下午時分,坐在街角的小攤上,剖開一只甘甜的大王金椰,目送金色的陽光緩緩洗禮教堂,穹頂之下,白鴿起舞,有一種史詩般的壯美感。
從教堂散步回來的路上,偶遇一群穿各色奧黛的美麗女人,像街角盛開的三角梅,原來那天是休息日,姐妹們相約出去拍照。除了游客,本地人也熱衷于拍奧黛寫真,路邊支起自行車,后座上攤開化妝包,小刷子依次排開,就成了臨時街頭照相館,穿著蕾絲奧黛的越南小姑娘被圍在中間化妝編辮子,爸爸則在旁邊微笑注視。
奧黛是越南國服,脫胎于旗袍,又似乎受了西方影響更加奔放,高到腰上部的開叉,突出女性的曲線,下面搭配褲裝方便行動,很適合楊柳細腰又勤勞忙碌的越南女人。《青木瓜之味》里,女主角身穿白色奧黛,騎自行車穿過小巷的鏡頭,定格成一幕飄逸雋永的畫面。
越南幾乎一半國境是海岸線,想象一下西邊全部能建成海景房也是醉了。一邊是海,一邊卻是超過3000米海拔的山脈,全境3/4是高地和叢林。這里幅員既不遼闊,物產也不豐富,連出產的咖啡都極苦,難怪歷史學家開玩笑說,懶散的法國人只能搶到這塊兒殖民。
東面浩瀚的海洋使殖民者輕易登陸,西面茂密的山林卻讓侵略者迷失在游擊戰中,越南是一個很小很弱卻從沒被真正占領過的國家。半山半海,這方水土養出的人,性格也具有兩面性吧。一方面,他們像所有熱帶民族一樣,語音綿軟;另一方面,他們卻像“全金屬外殼”一樣,哪怕只剩一根木棍,也要戰斗到最后一人。
在大叻和美奈這兩個城市間切換,就像感覺著越南山和海的兩極。
山城大叻是法國殖民者開辟的避暑勝地,這里如同一座城市森林,深碧的山谷,清澈的溪流,孕育了世界級的咖啡,涼爽的氣候,成片的法式洋樓,成就了全球化的度假地。我們住的酒店,有一臺古董電梯還在緩緩升降,推開古銅色的柵欄,頗有一種行走在老電影中的感覺。高低起伏的街頭巷尾中,坐落著大隱于市的竹林禪寺,繽紛瓷片裝飾的靈福寺,世界上最大的干花觀音像,錦繡團簇的鮮花公園,終身未嫁的總統女兒建造的樹屋……小小山城,五彩又高冷。
海濱小鎮美奈卻是一汪似水柔情,它還沒有芽莊那樣完善成熟,但更具樸素之美。在這小小的漁村里,竟然一半是冰藍的海水,一半是熱情的沙漠,中間還有一條紅河谷般的仙女溪,令人感嘆造物主的沖奇。
狹窄綿長的沿海公路兩旁,壯闊海景陽戈壁交替呈現,不時飛馳而過架著沖浪板的摩托,和一輛輛四面無窗的吉普,散發著濃濃的越南味。漁村碼頭是看日落的好地方,當地漁船多是一種簡陋的圓形大盆,刷成五顏六色,傍晚時集聚在溫柔海灣中,微熏的晚風映著落霞,聽聽海浪吃吃海鮮,足夠完美。
可我們偏偏要避開游人密集的地方,步行很遠去找個本地人吃的飯館。半路上出于好奇,亂入了一個黑乎乎的路邊攤,擺攤的胖嬸臉比夜色還黑,她不懂英語,揮手示意我們離開,可我們偏偏自顧坐下,還伸手要和旁人一樣的食物——類似米餅的小糕點,出鍋后泡在醬湯里吃,口感酸甜清爽。
黑面胖嬸極不情愿地給我們盛了分量極少的餅和湯,從她和旁邊本地人的交流中,我們猜測她收了我們貴了幾倍的錢,那又如何呢,十塊人民幣而已,who care?付錢后,她又兇狠地趕我們,像趕一群門口的野蠻人。那天一整晚,在后來尋到的一家土菜館里,我們一邊吃著便宜地道的越南美食,品著香氣撲鼻的滴漏咖啡,一邊像好萊塢編劇一樣,腦洞大開分析她為何仇視華人:也許她有一個在戰爭中受傷的親友,也許她認為游客就該乖乖在碼頭挨宰,也許她像《朗讀者》中的女主角,終身因為不認識字極度自卑不敢和外界交流……
猶如山和海的兩面,如今的社會主義越南充滿兩面性,街頭巷尾呼嘯而過的摩托,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轉個街角躍入眼簾的洋樓,卻讓你以為到了歐州小鎮。講一口流利英語的新生代白領,擠在巴掌大的矮桌上吃傳統美食,最昂貴的海鮮躺在最簡易的汽油桶上,冒著滋滋的香氣。壯美的古跡,俗氣的大廈,低矮的平房,并不和諧,可穿梭其中的原住民、混血兒、游客卻相見甚歡。在改革開放的路上,人們偶爾回首顧影自憐,可不論城市如何變化,這里始終是越南人民的家鄉。
故事說到這里,已近尾聲,前面埋下的伏筆——越南最驚險的一幕,作為耐心讀者福利此處放送。
所謂驚險,你以為會是某個單身妹子旅行歷險?NO,越南滿大街都是這樣的妹子,被一群老外喊上車,然后請她吃頓免費海鮮大餐。又或是亂還價后,被“賣”上一輛破舊小巴,在炙熱的車廂里,和年貨一起被運到目的地?NO,下車之后,小伙伴們拎拎汗透的衣服,面面相覷接著哈哈大笑。因為可以遇見的美景,和不可預見的前景,都是旅途中的一道風景。
就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早晨,范五老街依舊晃悠著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我從老街深處的“yellow house”旅館準備出門,電話響了,習慣性地邊接電話邊往門口走。前臺的小妹跑上來拉住我,比劃著說了一通英語,一開始沒聽懂,她又說了幾遍,我大概明白了,是說讓我不要拿著手機出門,有危險。我謝過她的好意,在旅館大堂打完電話,把手機塞進手袋拉好拉鏈,又用圍巾裹了幾層夾在胳膊下面,看起來就像隨意夾著圍巾,自我感覺萬無一失了,才邁步出門。
陽光燦爛,烏語花香,接近正午的小巷多了一分庸懶,街上行人稀少,我和同伴聊著天,走走停停。突然,一陣旋風似的摩托引擎聲靠近,感覺胳膊下的“圍巾”猛地被人一扯,就要離我而去。電光火石的剎那,腎上腺素極速飚升,荷爾蒙在神經里左突右奔,瞬間指使身體死死夾緊了胳膊。巨大的扯力一閃而過,同樣掠過的還有一道黑影。轉身,定睛,一個瘦小黝黑的男人,騎著高頭大馬的摩托,游弋在大約二十米遠的地方,正巧也回過頭來看我,目光相接.我感覺自己頭頂冒出了怒火,眼里飄出了殺氣。搶劫未遂犯凝視了十秒,不死心地走了,天朝女漢子對這種水平的打劫表示不由衷的鄙視。當時小包里大約有300塊人民幣和一個三星NOTE3手機,如果他能成功銷贓,夠在本地過上半年了吧。美奈和大叻的寧靜,構成了祥和美麗的越南,讓人忘記西貢的復雜和范五老街的危險。世界上本沒有完美的旅行,只有不敢邁開腳步的人,但是再不完美的旅行,也好過刷別人微信看風景。坐在漁港邊看日落,沿著海灘數星星,聽湄公河上的流浪歌手,穿過人潮洶涌的街頭,拜訪最美麗的鮮花佛,在圣瑪麗教堂臺階吹風……陽光沙灘之外,再撒上點飛車搶包的辛辣佐料,倒是別有一番風味。越南越美,值得一個假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