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規范的逐步完善,都不會讓侵權事件得以完全消失,作為一名游客,需要火眼金睛,一眼瞄準旅游途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不給行業蛀蟲可乘之機。陷阱1 旅行社價格障眼法
目前旅游市場競爭激烈,不少旅行社在其常規游或自助游中都推出“超低價”游線來搶市場,事實上其中蘊藏了諸多“障眼法則”。
宣傳單上的價格多為“起步價”,即在最合理分配旅游資源時勉強能達到的配置。期間,有任意一點不符合其條件,就會要求另外加錢。如住某酒店兩晚2290元,此價格只適合人數為偶數的報名,要是一或三名游客,會被要求補房差,否則就要和陌生人合住,大多數游客因不喜歡合住而交納差價。近年自由行很受青睞,不少旅行社也在自由行上做起文章。其中,部分所謂買機票送酒店的“自由行”線路實質也有貓膩。這種線路號稱游客購買往返機票,就能享受旅行社贈送的酒店住宿,但卻有附加條件,即游客必須自費購買幾百元的景點門票。事實上這些通過旅行社購買的景點門票,旅行社最多8折就可在景區購買,如果加上景點回扣以及達到相當總量后反饋的傭金,游客付出的門票費用已經超過了酒店成本。陷阱2 目的地消費陷阱
近日,某網友在海南旅游時,在某玉器店花了3000元購買了一只玉鐲,回家之后才發現是假貨。另一名網友通過媒體反映,他在云南旅游時在當地商家的推薦下購買某牌子藏藥,回家后他在網上輸入這種藥名,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網上根本就沒有這種藥。而類似于此的在旅游目的地消費受騙的案例不在少數。部分地區監管不力,行業自律性差,景區購物的陷阱也頗多。對此給一些建議:在景區購物時要選擇正規、最好是經過當地旅游部門認可的商店,否則很容易高價買到次品,購物時最佳選擇是去當地人購物的商場或超市,價格和質量都會公道。陷阱3 歐洲游購物回扣問題
在游客的印象中,歐洲旅游一直以品質著稱。隨著歐洲旅游向國人的深度開放,市面上出現了眾多低價歐洲游。業內人士表示,不少歐洲地接社早已熟知國內旅游團隊購物回扣的事情,并在歐洲如法炮制,而歐元匯率下跌更助長了歐洲旅游購物回扣。
據悉,大名鼎鼎的法國巴黎老佛爺也開始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給予導游回扣。并且,歐洲游自費項目如表演、游船、吃法國大餐等,都會有一定的回扣。
此外,為追求最低成本,旅行社安排的景點幾乎都是免費入內的,如果有收費景點,一般都安排在外觀摩。如艾菲爾鐵塔,一般只讓游客在塔的下面和二層游覽,不會乘電梯上塔,因此不需要門票;如凡爾賽宮,只安排游客在大廳游覽,不會到達藝術廳,也不需要門票……事實上,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游覽效果并不佳,一般圖便宜報名的游客也不會參加自費項目,倒不如在某地進行一次深度游。陷阱4 旅游保險責任不清
市面上的旅游保險五花八門,如何分清其中奧秘?
首先,分清醫療責任。因很多人在旅行時會出現輕微皮外傷等問題,意外醫療不可忽視。意外醫療包括門診及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住院費用醫療險不管是疾病還是意外住院,均可報銷社保用藥中的自付部分。
其次,救援責任有時很管用。旅游時若發生屬于保險責任的保險事故,不僅可以得到賠償,有救援責任的部分產品還可以申請由保險公司直接墊付醫療費用。
再次,特殊運動可加保項目。比如攀巖、潛水等戶外極限運動,可以選擇加保附加高風險運動保險。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這項保險不在普通旅游意外險的保障范圍之內。最后,了解清楚投保項目后再簽字。確認前一定要仔細閱讀保險的承保范圍,對一些保險項目有前提要求的,如最高保障金額和投保年齡限制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事后麻煩。陷阱5 網購旅游產品有洞
不少游客喜歡通過網絡預訂機票、酒店,或者團購旅游產品,既方便又經濟。不過,目前網購旅游準入門檻低,存在一定風險。
有酒店業人士指出,在淘寶等一些C2C購物平臺上的賣家,很多都不是酒店自身,而是各種中小代理甚至網上黃牛。這些賣家往往打著低價的幌子來吸引客人,但很多價格都是不實的,要么是最后無法下單預訂,要么是預訂時被告知酒店價格已經上漲。更加麻煩的是,已經付款了卻被告知漲價了顧客要求退款而手續卻相當繁瑣。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擇正規酒店預訂平臺,網上預訂酒店時,遇到報價與市場價相差甚遠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圖一時便宜。此外,部分“團購”因其低廉方便受到不少消費者關注,但其也會有一些潛在漏洞。比如在網上以某旅游為主題進行搜尋,出現網站鏈接達數萬個,其中一些網站為吸睛,在顯眼部分只打出吸引人的信息,而一些使用時限、附加信息則故意不標注或標注在不顯眼的位置,顧客稍不留心就會被蒙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