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文算了算,2014年,他共走過12個國家,旅行10萬公里,平土筆每天的旅行歷程達274公里。
早幾年,陳志文有心把自己走過的地方畫成地圖,一條條深淺不一的線條圍合起來,恰如大大小小的院子。靜下來,他把這些院子再通過時間軸,逐一串聯起來,便組成了一個個生動精彩的故事。
院子可以明志
十余年來,陳志文一直未停下來行走。有一個直觀的數字可以顯示,中國的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52個,他走過大概2000個。
無論去哪行走,起點和終點總是在家里。在外的時間比較長,對家有了另一種期待。最近,陳志文一家考慮買房。在選房時,他想尋找個帶院子的房子。幾位朋友聽說他要買帶院子的房子,趕忙勸他打消念頭,原因是打掃衛生甚是麻煩。
他有位朋友,有個較大的院子,前期花了大成本布置:植上進口草皮,種了10棵樹,做了各種景觀。朋友開始尚饒有興致打理,但時間一長,便心有余而力不足。長此以往,院子已然逐漸荒廢。望著蕭條的院子,朋友徒增煩惱,后來索性把景觀推倒,重新鋪上水泥,落一干凈利落。
另一位朋友勸他也有這層意思。朋友的一套獨棟別墅位于仙林,外帶一個大的庭院。庭院看起來美,但打理好并不簡單,日子久了,朋友不勝其煩,索性把院子出租給享受庭院生活的外國朋友。在老外的打理下,庭院欣欣向榮。
朋友的經驗之談,尚未打消陳志文想購買院子的念頭。在他看來,院子可以明志。院子不是身份象征,政治級別,也不是生活功能空間的鋪陳,院落里一草一木的景觀格局,都能反應出自己對生活的態度,體現生命真意的世界觀。
他說,諸如客廳這樣的功能區間,或許帶有別人的心情在里頭,但院子卻是專屬于自己,譬如書房。當忙碌了一天,需要一座院子,讓回歸心靈的寧靜。若生活節奏太快,心情浮躁,則很難把院子打理好。
可能經常在外行走的人更能珍惜這份心情。走過許多風景,住過很多院子,他在微信里感慨,還是在家里曬著太陽看書時最幸福。這時也是他心底最為溫暖的時刻。
最大的庭院
他說,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地方的院子,至今依然能夠感受到這些院落當初帶給他的震撼。中國人的庭院情結濃厚,尤以北方為重。不過陳志文認為,庭院的解讀可以從多角度來看。
夫人曾看中了一個樓盤,不過他并不太滿意,其中還有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個樓盤在“庭院”之外。這如何解讀?他笑著問:南京城最大的庭院是在哪里?不就是朱元璋所筑明城墻嗎?城墻之內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庭院。
長久以來,老南京人有一個觀念,城墻之外不屬于南京市區。這一點,朱元璋可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在六百余年前定都南京的“庭院”,至今還在影響著南京人的居住和生活習慣。
而說起中國最大的庭院,陳志文認為則可以理解為秦朝統一后,秦始皇修筑的萬里長城。在這個秦始皇修筑的最大庭院之中,我們都是一個大的家族。
從這里看,“庭院”已經不僅僅是自家的小院子,而是已經成了很泛的概念。一座庭院或許現在是一座城市,又或許這個庭院的軌跡已不確切地存在,但通過時間維度的串聯,庭院又完整地圍合在一起,串聯其中的是庭院中生動的人和事。
院里的有緣人
難以想象,上世紀90年代,陳志文從省電視臺辭職,父親氣得一度和他斷絕父子關系。此后好長一段時間,由于生活拮據,曾發工資的5號都被其稱之為“黑色5號”。時至今日,陳志文的腳步已經觸及到30個國家,踏上西藏雪域高原二十余次,著有西藏文化書籍《我的拉薩》《我的自由之路》等,在全球擁有多個粉絲團。每年他前往世界各地旅游,都會在當地召開粉絲見面會,然后當地粉絲們隨其一同完成他們的探險之旅。
陳志文重情義,總是飽合熱情,又心存感激。他感激于旅行目的的帶給他的驚喜,又感激由于旅途所結識的有緣人。采訪陳志文的當天晚上,他還特別邀請了幾位有緣的好友一同共度晚餐。
晚餐時,陳志文帶來2瓶“陳志文白酒”,那是去年在西藏的旅途中結識的朋友所贈。他擔心冷落了在場的某位朋友,一杯接一杯地輪番敬酒。他看上去發自肺腑,笑容燦爛而純凈。他樂于對朋友們說他在旅途中的見聞,很多時候帶有感恩的色彩。
相比較于獨自行走在阿里無人區四十余天的經歷,在陜北的一次單獨徒步也讓他印象深刻。那是2002年,他去陜北的農村徒步,由于單身一人,加上語言不通,遇到不少麻煩。運氣好的時候,他能夠在村民家里飽餐一頓,但眼看天黑了,住宿卻成了問題。在較為偏僻的村子里,沒有旅館之類的宿留地,對于極少接觸外地游客的村落,村民們甚少讓外人留宿。
住宿問題是陳志文當時的心頭痛。就在走街串巷舉足無措時,陳志文偶遇一位路邊乞討人,幾經閑談,便與乞討人一路同行。晚上,乞討人給了陳志文一個落腳的地方——村邊的小廟。那里每個村幾乎都有一個小廟,他和乞討人就一同住在廟里的院子中。
第二天早晨天尚未亮,當陳志文醒來時,乞討人已不見了蹤影。陳志文心中大驚,乞討人悄無聲息地走了,若給自己惹出麻煩來可如何是好。慶幸之余,趕緊收拾行囊準備趁黑走人。誰知收拾到一半,乞討人興奮地趕回廟里,他剛從村民的院子里給陳志文偷來3只蘋果。乞討人向他表示,天亮前這會,院中的狗正熟睡,偷摘蘋果不容易被發現,因此他未打招呼先走一步??吹酱司?,陳志文心中的警戒頓時消失,他被乞討人對自己的善心給感動。
接下來的幾天,陳志文隨同乞討人一路行走,乞討人帶他看當地的風景,甚至教他如何用河水泡面。一周下來,他們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臨分別時,乞討人贈送陳志文一只煙斗作為留念。
后來,在離開乞討人之后,陳志文又與偶遇的戲班子結伴而行。這些人或許以后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但陳志文認為這都是緣分,遇到這些人是他的福氣。他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旅行,從生到死。目的地好,同行的人好,這就是最好的行走。
4月,陳志文將踏上納米比亞和南非的土地。他非常推薦身邊的朋友們有機會也去這些地方走一走,肯定比想象中精彩。當然,他所說的不僅是那里的風景,更是在這些旅途中所能遇到的有緣人。